華文網

大貪官匡衡小時候竟是我們人人學習的榜樣?幻滅啊!

匡衡,西漢著名經學家,也是“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公,但是此人長大後卻走上了貪贓枉法的道路,人無完人,不能盡學啊!

匡衡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出過什麼讀書的好苗子,到了匡衡這裡,匡衡竟意外的好學,他十分癡迷於《詩經》,對《詩經》的理解之深,就連漢元帝也讚不絕口。

少時的匡衡身上的那股子勤奮好學的勁兒,的確值得後人學習。他家裡窮,無法拿出多餘的錢來送他讀書,所以他只能靠自己的那雙手,

邊打工邊讀書。同鄉有個富翁家裡的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他從不收工錢,只希望富翁能借書給他。富翁被匡衡勤奮好學的精神打動,答應了匡衡,借給他書看。

可是匡衡白天要做工,根本沒時間看書,就只能趁著晚上休息的時間看書了。

問題來了,他家沒有那麼多錢去買蠟燭,他就只好另闢蹊徑,把自家牆壁鑿了一個洞,借助鄰居家的光看書。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書的少年長大了,他要去參加考試了。

令人意外的是,對《詩經》掌握得最好的匡衡連著考了9次才得了一個丙的成績。根據漢朝規定,博士弟子只要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就可以通過考試獲得官職,考試得甲科者,可為郎中,得乙科者為太子舍人,

得丙科者只能補文學掌故。匡衡就是從文學掌故步入仕途的。

漢元帝在位時期多災多難,既有日蝕,也有地震,匡衡就上書漢元帝,引用元帝最喜歡的《詩經》來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元帝宣導節儉和禮讓仁和之風。漢元帝聽從了匡衡的勸諫,將匡衡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匡衡的官做得越來越大,他開始打壓異己,走上了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的歪路。著名的抗匈大將陳湯就是被他打壓,晚年鬱鬱而終的。陳湯是武將,他的奏章中第一次出現了那句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一位為國盡忠的將軍,匡衡卻因為政見不和,而極力打壓他,導致陳湯晚年過得極其不順,最終鬱鬱而亡。相反,要是站在匡衡這邊的人,

要是犯了錯,匡衡還會替其遮掩。

當時漢元帝封匡衡為安樂侯,侯國食封土地本為三十一萬畝,匡衡卻利用郡圖失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匡衡嗎?

不過,在匡衡人生的最後階段,他還是為國家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除掉石顯這個大奸臣。漢元帝后期,石顯憑藉元帝寵信,結黨營私,慫恿元帝加重百姓賦稅,沒有人敢招惹石顯。漢成帝劉驁繼位以後,匡衡第一個站出來彈劾石顯。可是不久以後,匡衡非法擴大國界的事東窗事發,也遭到了彈劾,丟了官職,沒過幾年就死了。

縱觀匡衡的一生,前期勤奮好學,中期忠君為民,後期徇私舞弊,末期走回了正道。人,誰能沒有錯呢?匡衡最終還是冒著被處死的風險對付石顯,他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雖然最終他也被彈劾了,但是此時他無愧於心,和之前陳湯一事的態度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在《漢書》中,匡衡還是被認為是一代名相。

漢元帝后期,石顯憑藉元帝寵信,結黨營私,慫恿元帝加重百姓賦稅,沒有人敢招惹石顯。漢成帝劉驁繼位以後,匡衡第一個站出來彈劾石顯。可是不久以後,匡衡非法擴大國界的事東窗事發,也遭到了彈劾,丟了官職,沒過幾年就死了。

縱觀匡衡的一生,前期勤奮好學,中期忠君為民,後期徇私舞弊,末期走回了正道。人,誰能沒有錯呢?匡衡最終還是冒著被處死的風險對付石顯,他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雖然最終他也被彈劾了,但是此時他無愧於心,和之前陳湯一事的態度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在《漢書》中,匡衡還是被認為是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