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日維新後,慈禧的“劍”為何沒能刺穿光緒帝的“盾”?

長久以來,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都是政見不和,矛盾很深。1898年6月11日,康有為、梁啟超等改良派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希望通過改革來提升清朝國內綜合實力,發動了戊戌變法。但變法損害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

最終慈禧太后發動政變鎮壓變法,只歷時102天,便以失敗告終,也稱“百日維新”。

經過百日維新的失敗,慈禧將光緒帝囚禁在西苑的瀛台,瀛台四面環水,只有北邊有座木橋能通到陸地。光緒帝被軟禁之後,所有服侍太監均由慈禧的親信李蓮英親自挑選,

名為服侍實則“管教”。據說有一年冬天,北京城下起了大雪,瀛台四周都凝結成了冰塊,光緒帝想通過冰面趁機逃走,結果沒走多遠,就被守門人員發現,全體跪下阻止。慈禧知道後,派人將冰面鑿開。這還不夠,並將光緒帝身邊的所有太監發落,將珍妃打入冷宮之中。

雖然慈禧已經將光緒帝軟禁,但考慮到自己已經年老,終有駕鶴西去的一天,

死後光緒帝就會名正言順的當上正統皇帝。於是決定,必須廢除光緒帝,另立新君才行。於是開始了她的廢帝計畫。

第一步,羅列光緒帝的罪狀,維新變法失敗後,慈禧多次組織朝臣圍攻和訓斥光緒,羅列他在位時候犯下的種種錯誤和罪行。蘇繼祖的《清廷戊戌朝變記》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圍攻和批鬥場面,

使光緒皇帝顏面掃地。

第二步,頒詔重新立儲君,立端君王之子為大阿哥,方便以後廢除光緒皇帝後,可以從容不迫的扶新君上位。

第三步,大量製造光緒皇帝身患絕症的傳言。為立儲君找藉口,這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轟動,因為光緒帝在四月份還在風風火火的組織變法,怎麼現在就聽說已經一病不起。為何慈禧太后昭告天下說:皇帝已經一病不起,

太醫已經無法醫治了呢?

光緒皇帝“患重病”和另立儲君的消息散播之後,引起了朝野的軒然大波,慈禧廢除光緒帝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但有兩股勢力,使慈禧的如意算盤落空,不得不放棄計畫。

第一個反對勢力是:國內工商界人士聯名反對慈禧罷黜光緒皇帝。

慈禧的“立端王載漪之子為大阿哥”的諭旨頒佈之後,第二天下午在上海傳播開來,引起了極大反響,並將諭旨內容刊登在日報上面。於是上海一片人聲鼎沸,上海的電報總辦經元善聯合上海各界人士1200余人,形成保皇派。立志阻止慈禧的廢帝行為。經元善的舉動得到了全國的支持,對慈禧造成了很大的輿論壓力,慈禧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第二個反對勢力是:列強的強烈反對

列強處於在中國利益的需要,擁立光緒帝創建一個更加開放的政府對自身利益更為有利。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主義頑固派把持朝政,有損列強在中國的利益。於是,當得知光緒帝“病重”後,他們一再要求覲見皇帝,想瞭解皇帝現在何處,是否真的是已經病入膏肓。最終,慈禧迫於對列強的無奈,准許了一個名叫多德福的法國使館醫生,進入紫禁城為皇帝看病,最終結果只是:光緒帝病情無大礙,只是血氣有點虛弱而已。

正是有全國工商界人士的聯名保皇以及各列強國家對慈禧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致使慈禧廢除光緒的計畫落空。這就是慈禧懷揣“利劍”而未能刺穿光緒皇帝“盾”的根本原因。

不能自拔。

第二個反對勢力是:列強的強烈反對

列強處於在中國利益的需要,擁立光緒帝創建一個更加開放的政府對自身利益更為有利。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主義頑固派把持朝政,有損列強在中國的利益。於是,當得知光緒帝“病重”後,他們一再要求覲見皇帝,想瞭解皇帝現在何處,是否真的是已經病入膏肓。最終,慈禧迫於對列強的無奈,准許了一個名叫多德福的法國使館醫生,進入紫禁城為皇帝看病,最終結果只是:光緒帝病情無大礙,只是血氣有點虛弱而已。

正是有全國工商界人士的聯名保皇以及各列強國家對慈禧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致使慈禧廢除光緒的計畫落空。這就是慈禧懷揣“利劍”而未能刺穿光緒皇帝“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