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爆炸時刻?A股市場重大利好!

11月10日,一則重磅消息出爐。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國新辦舉行的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吹風會上宣佈,將允許外資控股境內的金融機構。

此言一出,迅即引發全球刷屏。

美國彭博社甚至用“Big Bang Moment(大爆炸的時刻)”加以形容。

具體的政策是這樣的:

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

超預期的“大爆炸”

這一金融業重大開放舉措,大大超出市場預期,海外輿論尤其興奮,彭博社以“Big Bang Moment(大爆炸的時刻)”為題對此加以報導。

不過,國內輿論就淡定很多了。業內人士、專家普遍對此表示歡迎,但大多數均認為此舉對境內機構不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比如,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就表示,

這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邁出的重要步伐。外資持股比例大幅度上升,相信會有更多境外資本進入中國金融行業,使得中國金融行業競爭力、整體運營水準大幅度提高,從根本上來說是件大好事。

但他強調,我們現在已經搭建起一套宏觀審慎的監管框架,有能力把握系統性風險。對中國金融業整體來講,會大幅提高運營水準,但不會帶來大的風險和衝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目前我國金融業總體運行平穩,具備了進一步開放的良好條件,當前金融體系能夠接受外資以更高持股比例進入,現在新的境外投資者單個和累計持股比例開放力度比較大,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外資對中國金融業投資的需要,

有助於吸引外資中長期進入中國市場。

中金公司也指出,中國金融業資產規模已高達240萬億元人民幣,且微觀層面競爭較充分,市場准入的放寬不會引起大幅度競爭加劇,也不會壓制內地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對行業總體影響有限。

如此自信,是因為做好了三件事

國內專家之所以如此自信,有媒體認為,這是因為在開放之前,我們已經做了三件大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澎湃新聞認為,2007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做了幾件大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幾件事或許可以看作是為金融開放做的準備工作。

中國金融業今年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強監管”。今年上半年以來,無論是央行還是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齊齊掀起了強監管風暴,直指金融風險點。經過這半年多來的強監管後,銀行業的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開始收縮、保險行業野蠻生長的萬能險業務得到了控制、金融業去杠杆效果顯現。

在監管風暴後,中國金融業緊接著做了第二件大事,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穩會),強化統籌協調監管。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的金穩會已于近日正式成立,並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擔任主任。中國金融監管格局正式從原來的“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升級為“一委一行三會”,確立了國務院金穩會作為最高金融監管部門的地位,將大大增強金融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這也將大大強化對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或產生金融風險的領域的監管能力。

第三件大事則是十九大報告首次將“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寫入了中央文件。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雙支柱調控體系中的宏觀審慎政策將很多金融活動都納入了管理,包括資本的流入和流出,還有房地產金融業都納入調控當中,對防止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應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截至目前,這三件大事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或已能夠支撐中國金融業的大幅度開放。換句話說,現在宣佈大幅放寬金融業是國內金融改革發展瓜熟蒂落的結果。

資本市場長期利好

至於此舉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表示,這一開放舉措最大的意義在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不僅海外投資者可以進來,外資證券經營機構也可以進來從事各種業務,這對於加強境內外金融機構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有重大意義。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始終是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重要內涵,只有通過不斷的開放、提高國際化程度,我們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資本市場才能進一步走向成熟。而引進外資、外資證券經營機構准入是一個重要途徑。從多年的實踐來看,外資金融機構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隨著他們的持股比例不斷提高,達到控股或是全資的水準,他們的作用將發揮得更加明顯。”

桂浩明認為,外資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等方面有優勢。而境內金融機構在投行、經紀業務等方面也有自身的本土優勢,“從長遠發展來看,放開外資對境內證券等機構的持股比例限制,無論是對境內市場的發展還是對於外資機構在境內業務的拓展,都有積極作用,是一個長期利好。”

A股外資持股有望進一步提高

至於具體的影響,國金策略李立峰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可以預期的是,2018年仍將推進“引進來,走出去”總體思路。2018年將有資管行業的國際巨頭逐步進入內地的資本市場,外匯管制將有進一步的放鬆。國內可供投資者選擇的金融產品更加的豐富,讓投資人能真正的全球配置資產,分散投資。

2、可以預期的是,“進一步提高外資在A股市場中的持股比例”,是證監會明確提出的要求。證監會將輔之以配套措施,建立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提高藍籌績優股的分紅比例。

3、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在資產配置中的話語權有所提高,“價值投資”理念將進一步強化,績優股、高分紅個股、A股相對於H股、美股等稀缺板塊將受到外資親睞,形成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監管風暴後,中國金融業緊接著做了第二件大事,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穩會),強化統籌協調監管。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的金穩會已于近日正式成立,並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擔任主任。中國金融監管格局正式從原來的“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升級為“一委一行三會”,確立了國務院金穩會作為最高金融監管部門的地位,將大大增強金融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這也將大大強化對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或產生金融風險的領域的監管能力。

第三件大事則是十九大報告首次將“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寫入了中央文件。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雙支柱調控體系中的宏觀審慎政策將很多金融活動都納入了管理,包括資本的流入和流出,還有房地產金融業都納入調控當中,對防止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應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截至目前,這三件大事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或已能夠支撐中國金融業的大幅度開放。換句話說,現在宣佈大幅放寬金融業是國內金融改革發展瓜熟蒂落的結果。

資本市場長期利好

至於此舉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表示,這一開放舉措最大的意義在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不僅海外投資者可以進來,外資證券經營機構也可以進來從事各種業務,這對於加強境內外金融機構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有重大意義。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始終是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重要內涵,只有通過不斷的開放、提高國際化程度,我們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資本市場才能進一步走向成熟。而引進外資、外資證券經營機構准入是一個重要途徑。從多年的實踐來看,外資金融機構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隨著他們的持股比例不斷提高,達到控股或是全資的水準,他們的作用將發揮得更加明顯。”

桂浩明認為,外資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等方面有優勢。而境內金融機構在投行、經紀業務等方面也有自身的本土優勢,“從長遠發展來看,放開外資對境內證券等機構的持股比例限制,無論是對境內市場的發展還是對於外資機構在境內業務的拓展,都有積極作用,是一個長期利好。”

A股外資持股有望進一步提高

至於具體的影響,國金策略李立峰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可以預期的是,2018年仍將推進“引進來,走出去”總體思路。2018年將有資管行業的國際巨頭逐步進入內地的資本市場,外匯管制將有進一步的放鬆。國內可供投資者選擇的金融產品更加的豐富,讓投資人能真正的全球配置資產,分散投資。

2、可以預期的是,“進一步提高外資在A股市場中的持股比例”,是證監會明確提出的要求。證監會將輔之以配套措施,建立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提高藍籌績優股的分紅比例。

3、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在資產配置中的話語權有所提高,“價值投資”理念將進一步強化,績優股、高分紅個股、A股相對於H股、美股等稀缺板塊將受到外資親睞,形成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