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臨沂臨港區:第一書記來了

臨沂臨港區大蓮花汪村的綜治平臺

臨沂臨港區第一書記察看桃樹生長情況

臨沂臨港區受資助學生為第一書記送來錦旗

雖然已是初春,早上的風還是有些寒冷,明亮的太陽懸在東方,

驅散了些許寒氣。在臨沂臨港區壯崗鎮大蓮花汪村的村委大院裡,第一書記王其飛和副書記彭新原正忙著給村幹部分發勞動工具,“今天天氣好,咱大傢伙去街上轉轉,把路上的垃圾清理清理,就當鍛煉身體了!”王其飛邊說邊扛起了掃帚。跟著這個“臨時保潔員”隊伍,記者來到了大蓮花汪村的主街道,寬闊的瀝青街面、整齊的綠化樹,主街上除了路沿石旁的枯草,
不見一點垃圾。王其飛一邊清掃被鋤起的枯草一邊跟記者介紹道:“我們第一書記工作組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村容村貌,為此我們向區城市管理局爭取為村裡配備了10個240升的垃圾桶、2個3立方的垃圾方箱、4個保潔員。硬體配齊了,環境立馬就改善了。”

沿著主街道清理完一遍已經是早上九點鐘,回到村委,村幹部們放下農具後沒有急著離開,反而圍坐在辦公室“啦起了家常”,

“村幹部每天早上在村委碰個頭,交流一下村裡的大事小情,安排一下今天該做的具體任務,”村支部書記徐紅田跟記者說道,“第一書記來了以後,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明顯增強了,現在到村委交流開會成了我們的工作常態。”

開完會,王其飛起身往外走:“今天咱區裡的技術員來指導農戶剪桃枝,我得去山上看看。”王其飛說的山是大蓮花汪村東邊的蘆山,因為是山地,加之沒有水源道路不便等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成為既不能為村民造福又制約經濟發展的“雞肋”。第一書記工作組駐村以後,針對這一情況積極奔走協調,向區扶貧辦爭取了專項資金14萬元推廣黃金桃苗木種植,品名“黃金冠”,在2016年春季推廣種植了90余畝1萬餘棵,“這批黃金桃三年後進入盛果期,畝產2500公斤,預計每畝能收入1萬元,這樣就能為種植戶增收90萬元,帶動貧困戶30戶脫貧。
”說到黃金桃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管道,王其飛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來到蘆山前,遠遠的就能看見三三兩兩的種植戶正在為桃樹剪枝。說起為什麼會在山上種桃樹,種植戶徐陸鋒打開了話匣子,“一開始的時候王書記和彭副書記來我家,勸我把山上的幾壟花生拔掉種上桃樹,我十分不情願啊,這裡要水沒水要路沒路,你說這桃樹咋種?”令徐陸鋒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書記們早就幫種植戶做好了打算,“經過和村幹部、村代表們商量,我們決定依託蘆山旁邊小水庫的優勢,修建一座塘壩,通過噴灌引水上山,解決苗木的用水問題。”這樣一來,灌溉難題迎刃而解,“第一書記們不但給我們解決了水源問題,還幫我們修了一條600多米的上山路,有水有路,還怕桃樹種不好嗎!” 心結打開了,徐陸鋒一口氣承包了八畝山地種植桃樹,“黃金桃的收益比花生不知道高出多少倍呢,我家增收致富指日可待啊!”修剪著桃樹枝,徐陸鋒喜上眉梢。

除了幫群眾發展主導產業,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為村民開拓其他增收管道。向區扶貧辦爭取了30萬元的省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在村裡鋪設光伏發電板,建成一座35KW的光伏發電站,這座發電站既環保又高效,還可以將收取的電費用於救濟貧困戶,為村裡的76位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1千餘元。工作組還通過設立孝心扶貧資金和區鎮補助資金,資助了9名困難學生,為每戶老年人每年增加1200多元的收入。

實實在在的好處到了群眾手裡,村裡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沒落下。工作組爭取了1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村辦公室進行提升改造,設置了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在區教體局和區文廣新局的支持下,為居民專門開闢了文化廣場4000餘平方米和涵蓋1000餘冊科普書籍的農家書屋;為村裡爭取26萬元安裝了“天網”工程,在村裡主要交通要道安裝高清監控攝像頭,更好地保障了村裡的治安情況。

對此,村支部書記徐紅田感慨萬千,“第一書記的到來讓我們村有了實實在在的改變,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黨員’,有了他們的帶領,我們的日子肯定越過越紅火!”(通訊員 莊倩倩)

臨沂臨港區受資助學生為第一書記送來錦旗

第一書記們早就幫種植戶做好了打算,“經過和村幹部、村代表們商量,我們決定依託蘆山旁邊小水庫的優勢,修建一座塘壩,通過噴灌引水上山,解決苗木的用水問題。”這樣一來,灌溉難題迎刃而解,“第一書記們不但給我們解決了水源問題,還幫我們修了一條600多米的上山路,有水有路,還怕桃樹種不好嗎!” 心結打開了,徐陸鋒一口氣承包了八畝山地種植桃樹,“黃金桃的收益比花生不知道高出多少倍呢,我家增收致富指日可待啊!”修剪著桃樹枝,徐陸鋒喜上眉梢。

除了幫群眾發展主導產業,第一書記工作組積極為村民開拓其他增收管道。向區扶貧辦爭取了30萬元的省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在村裡鋪設光伏發電板,建成一座35KW的光伏發電站,這座發電站既環保又高效,還可以將收取的電費用於救濟貧困戶,為村裡的76位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1千餘元。工作組還通過設立孝心扶貧資金和區鎮補助資金,資助了9名困難學生,為每戶老年人每年增加1200多元的收入。

實實在在的好處到了群眾手裡,村裡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沒落下。工作組爭取了1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村辦公室進行提升改造,設置了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在區教體局和區文廣新局的支持下,為居民專門開闢了文化廣場4000餘平方米和涵蓋1000餘冊科普書籍的農家書屋;為村裡爭取26萬元安裝了“天網”工程,在村裡主要交通要道安裝高清監控攝像頭,更好地保障了村裡的治安情況。

對此,村支部書記徐紅田感慨萬千,“第一書記的到來讓我們村有了實實在在的改變,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黨員’,有了他們的帶領,我們的日子肯定越過越紅火!”(通訊員 莊倩倩)

臨沂臨港區受資助學生為第一書記送來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