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

長治縣隸屬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脈中段西麓,居上黨盆地腹地,東迤壺關縣,西鄰長子縣,南毗高平、陵川縣,北連長治市郊區,為中國人口密集縣份。2012年,長治縣設置6鎮5鄉,254個行政村。

2012年,長治縣總人口為32萬人。國土面積為483平方公里。

長治縣氣候屬寒溫半乾燥區,年均氣溫 9℃,一月零下6.2℃,七月22.9℃,年降雨量411毫米,霜凍期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60天。

長治縣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穀子、玉米等。長治縣名勝古跡頗多,較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觀、看寺正覺寺、南王慶龍泉寺、東呈古佛堂、八義法雲寺、李坊洪福寺、原家莊的東泰山廟和八義瓷窯遺址等。

中文名稱

長治縣

外文名稱

Changzhi County

行政區類別

市轄縣

所屬地區

山西省長治市

下轄地區

13個鄉鎮

政府駐地

韓店鎮

電話區號

0355

郵政區碼

047100

地理位置

長治市南部

面 積

483平方公里

人 口

32萬

方 言

晉語上黨片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八寺塔、五鳳樓

機 場

長治王村機場

火車站

長治縣站

車牌代碼

晉D

行政代碼

140421

風景旅遊

八義窯址

八義窯址

窯址分佈在村北,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瓷窯已毀,地表可見殘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遺址斷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燒料等堆積十分豐富。50年代進行過調查發掘,共發現了18座瓷窯遺址,對採集到的瓷器

玉皇觀

玉皇觀

創建年代無考。據大殿正脊大吻、正門門扇題記,明萬曆四十一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現存建築五鳳樓和東配殿為元代遺構,餘皆為明清所建。

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

創建東漢,後歷代多次重建,

現存建築為明清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現存山門、戲臺、獻亭、正殿、夾殿、鐘樓、鼓樓、廂房、廊坊、耳房等古建築50餘間。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簷硬山頂。

炎帝遺址首陽山

炎帝遺址首陽山

首陽山又名羊頭山,位於長治縣西南部的師莊鄉境內,它西延長子,

南接高平,臨頂遠眺,三縣景色,因主峰上有兩塔如雙錐直刺青天,當地人又稱其為錐錐山。

老雄山森林公園

老雄山森林公園

老雄山,又稱雄山,位於長治縣南部,方圓六、七十裡,海拔1419.5米,堪稱上党群山之王。整個山勢三峰對峙,雄偉疊蟑,象一條巨龍遊弋在蔭城、西火、南宋三個鄉鎮之間。

黎都公園

黎都公園

黎都-羊頭嶺,又叫黎侯嶺,面積約6平方公里,嶺上最高點海拔1047米,清光緒版《長治縣誌》記載:“黎侯嶺,縣西南三十裡,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諸山皆石,此獨土山。”遠古時期,華夏始祖炎帝率領其部落順河東下,登上太行山,進入現在的長治縣境內。這裡河澤縱橫,林茂草豐,動物密集,十分適宜原始人類的穴居漁獵生活。於是在今羊頭嶺設立國都,建立古老的耆國。以此為中心在長治縣境內嘗百草,識五穀,傳農耕,首先完成了人類社會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社會變革,開創了農業種植之先河,被人們尊稱為“神農氏”,世世代代受到炎黃子孫的敬仰。

長治炎帝廟

長治炎帝廟

長治炎帝廟原名北禾村,傳說為炎帝嘗白穀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農城的羊頭山之地,故得名。廟創建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佈局,現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積700平方米。正殿,亦稱五穀神殿,廣深三間,六架椽屋,硬山頂形制。殿身較短,鬥栱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頭鬥栱五鋪作出雙昂,並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鬥栱肥碩,用材粗壯。殿內使用減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徵顯著。簷下懸掛著清順治年間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大院建於明代中葉,為當地一商人住宅。現尚存4處院子、六進院落,其中東、西院較為完好。大院平面佈局緊湊合理,院與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盜等功能的設計。大院所有門窗裝修、柱礎、博風、懸魚、惹草等木石磚雕十分精美,別具一格。高樓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一座明代的防禦性高層建築。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層,面闊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通體青磚砌築。

黎都公園

黎都公園

黎都-羊頭嶺,又叫黎侯嶺,面積約6平方公里,嶺上最高點海拔1047米,清光緒版《長治縣誌》記載:“黎侯嶺,縣西南三十裡,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諸山皆石,此獨土山。”遠古時期,華夏始祖炎帝率領其部落順河東下,登上太行山,進入現在的長治縣境內。這裡河澤縱橫,林茂草豐,動物密集,十分適宜原始人類的穴居漁獵生活。於是在今羊頭嶺設立國都,建立古老的耆國。以此為中心在長治縣境內嘗百草,識五穀,傳農耕,首先完成了人類社會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社會變革,開創了農業種植之先河,被人們尊稱為“神農氏”,世世代代受到炎黃子孫的敬仰。

長治炎帝廟

長治炎帝廟

長治炎帝廟原名北禾村,傳說為炎帝嘗白穀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農城的羊頭山之地,故得名。廟創建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碣記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佈局,現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積700平方米。正殿,亦稱五穀神殿,廣深三間,六架椽屋,硬山頂形制。殿身較短,鬥栱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頭鬥栱五鋪作出雙昂,並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鬥栱肥碩,用材粗壯。殿內使用減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徵顯著。簷下懸掛著清順治年間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大院建於明代中葉,為當地一商人住宅。現尚存4處院子、六進院落,其中東、西院較為完好。大院平面佈局緊湊合理,院與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盜等功能的設計。大院所有門窗裝修、柱礎、博風、懸魚、惹草等木石磚雕十分精美,別具一格。高樓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一座明代的防禦性高層建築。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層,面闊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通體青磚砌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