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威馬汽車沈暉:你初次擁有的智慧型機器人可能就是你的汽車

威馬汽車創始人 董事長兼CEO 沈暉

今天主題是“智慧交通”,

我的演講主要是專注于智慧交通中很重要的一塊,是智慧汽車的想法。每個公司、每個國家對於智慧汽車的理解都不一樣,我們公司主要做的是四個大方向,也叫“四化”:一是電氣化;二個智慧化,這個智慧化主要是專注在人機交互的智慧化;三是自動化,專注於自動駕駛,我們認為從技術上、工程研發上來講自動駕駛的技術和智慧化的技術還是有很大的不一樣的;四是共用化,
這個不作為重點。

我的演講議題是“你初次擁有的智慧型機器人可能就是你的汽車”。公司的名字叫威馬,我們認為傳統汽車世界冠軍肯定是德國人,毫無疑問未來智慧汽車的世界冠軍肯定在中國,用威馬表明我們對自己的要求。

我們公司第一款產品在明年全面上市,這個產品專注於是一個量產的產品。大家可以看到,性能比較優異的智慧電動汽車在市場上是稀缺的。

雖然有很多所謂的專家說產能過剩,我一直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因為產能過剩是針對于大家宣佈于未來有多少車做,但是做出優質的產能和冠軍級產品中國的資源絕對是稀缺的。我們做的第一款產品是補貼前20萬人民幣區間,是一款量產的大眾SUV產品,最高續航里程600公里,目前這款產品所有功能、研發、造型全部凍結,正在進行各種各樣測試,累計測試已經到300萬公里。

為什麼做這個事情?這個不用花很多時間介紹,因為時間有限,毫無疑問我們對智慧化、電動化的產品在技術上已經做到了技術的奇點,正在處於技術的爆發。過去5年大家講“智慧化”,現在更專注講“AI賦能”,其實對於汽車產品來講正好處於技術積累爆發的前夜,這個基礎上我們做的產品正好來到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節點。

從智慧化的角度,產品首先是從外觀上反映出是智慧,

很高興的告訴大家,我們的風阻係數是量產車風阻係數的世界冠軍,係數<0.3。

(PPT圖示)這個車高遠、高寒、高溫“三高”試驗已完成:如果我們早5年做這個事情很多沒有準備好,因為我們有很多互聯網相關智慧硬體的應用還沒有成熟,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工業級的,相對比較簡單。但是車規級就需要技術的積累,我們認為現在是技術的奇點,要爆發的時候。

我們認為將來智慧汽車將會被重新定義汽車行業,

很多人問我,用目前大家用的汽油車的使用習慣來比較,說智慧汽車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認為這個和我們做電動智慧汽車還有巨大的理念上的不同,舉個例子,比如說對於汽車產品的熱愛,從外觀來看電動智慧汽車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量產產品從車外開始交互,這個車會被自動喚醒,還提醒你的新能源還有多少電量,你今天可能去的地方,進入車根據你喜愛的燈光、座椅、音樂進行調整。從用車過程當中,可能不是簡單的旁邊加油很方便,需要很容易的找到加油站,你可能覺得充電不方便,首批用戶其實生活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在上海住在鄉下地方,可能加油要開半個小時,但是我用電動車就很爽,插電就可以了,比汽油車更方便。在交通擁堵的地方電動汽車0-6公里的提速秒殺所有汽油車,從服務角度也有巨大區別,傳統車非聯網車、非智慧車把車賣出去大家很高興,覺得完成任務了,但是對於智慧化的電動汽車,車賣出去只是服務的開始,我們要衡量怎樣為客戶更好的服務,不是簡單的把電動智慧汽車和傳統汽車相比,甚至用戶、使用者、消費者買我們車是完全不同的一類人,他們的需求和居住的地方都是不一樣的,他們平時的開車習慣和後續要求的服務都是不一樣的,我認為目前這個階段重新定義了汽車產品,而不是簡單和汽油車來比較。

很多人問我到底做什麼?其實我們肯定不是做特斯拉,我們強調的是團隊做的任何技術,供應鏈合作夥伴要有可量產化能力,這才是我們真正合作的基礎。

這是推薦給大家的書《Driverless》,作者Hod Lipson講到未來你擁有的第一個機器人就是汽車,這個需要整個生態的合作夥伴一起來幹,未來兩年這可量產化的產品中更多的是我們講的智慧化,而不是全自動駕駛。智慧化就是“更聰明的汽車”,比如說和車子說要吃飯,它會自動導航你喜歡的川菜,汽車會推薦相應的餐廳,更聰明的汽車會隨著你應用的更多而更加瞭解你,包括幾個可能性:

第一,你的汽車是模組化設計的。定車的時候可以更多的定你需要的功能,大家買車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說多功能不需要,這就是一個消費方面不夠聰明或者消費效率低下,目前大部分傳統汽車公司還是專注於製造效率,我們提倡消費效率提升,預定你需要的東西,讓使用者更多的C2M預定需要的產品。

第二,車可以像朋友一樣理解你。這是智慧汽車的核心,智慧汽車首先是一個汽車,具有運輸功能,但是現在的汽車是一個移動終端,就是人機交互。智能手機為什麼好用?因為你和機器之間資訊傳輸很方便,一個智慧汽車核心是你和車之間的資訊交互是否方便,它理解你,很多東西它理解你,懂得你。

第三,絕大部分的車在市場上做不到OTA,智慧汽車會不斷地進化、會不斷地反覆運算,包括軟體反覆運算和對你更理解,以後你會感覺這個車有變化了。

我們怎樣做更聰明的汽車?就是“四化”中的智慧化,而不是自動駕駛。

第一,把車聯在一起,我們出的車100%的聯網;第二,即時線上,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很重要;第三,協作能力;第四,決策能力。未來我們量產的車第一、第二一定可以做到,第三、第四是中期任務,需要和很多合作夥伴一起。

我們的產品是“人工智慧賦能+硬體軟體服務”,汽車產品的硬體極其難做,汽車產品硬體是一個極高的門檻,我們這種在汽車行業幹了20多年也是誠惶誠恐,硬體做好要花很大的功夫。同時,硬體做好沒有差異化也不行,軟體決定了人車之間資訊交互的效率以及體驗,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因為一輛車的服務是跑不掉的,不管是低頻高價的保險、高頻低價的停車費等等,這都是聯網車應該帶來的服務。

人工智慧在車內應用的核心就是四個應用:

第一,多輪式交互,就是你和車之間不是語音辨識,而是多輪式交互,現在所有的車都是百分比很低的單輪交互都不能完成,包括車外的交互。

第二,多設備同步,現在PC和手機同步可以做到,但是車和手機和IPAD打通同步沒有人做到過。

第三,多場景應用,任何一個這都是LBS,你的車在停車場的時候、自辦公室的時候、在家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應用,自動識別你的地方進行應用。

第四,自學習能力,它會更理解你,會學習到你的應用習慣。

很多人講了特斯拉來了我們怎樣應對?正是因為有AI、硬體、軟體服務,服務的企業通常是當地語系化,這是很簡單的邏輯。

(PPT圖示)這是明年上市的第一款量產車的交互的應用場景,謝謝大家!

(根據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你今天可能去的地方,進入車根據你喜愛的燈光、座椅、音樂進行調整。從用車過程當中,可能不是簡單的旁邊加油很方便,需要很容易的找到加油站,你可能覺得充電不方便,首批用戶其實生活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在上海住在鄉下地方,可能加油要開半個小時,但是我用電動車就很爽,插電就可以了,比汽油車更方便。在交通擁堵的地方電動汽車0-6公里的提速秒殺所有汽油車,從服務角度也有巨大區別,傳統車非聯網車、非智慧車把車賣出去大家很高興,覺得完成任務了,但是對於智慧化的電動汽車,車賣出去只是服務的開始,我們要衡量怎樣為客戶更好的服務,不是簡單的把電動智慧汽車和傳統汽車相比,甚至用戶、使用者、消費者買我們車是完全不同的一類人,他們的需求和居住的地方都是不一樣的,他們平時的開車習慣和後續要求的服務都是不一樣的,我認為目前這個階段重新定義了汽車產品,而不是簡單和汽油車來比較。

很多人問我到底做什麼?其實我們肯定不是做特斯拉,我們強調的是團隊做的任何技術,供應鏈合作夥伴要有可量產化能力,這才是我們真正合作的基礎。

這是推薦給大家的書《Driverless》,作者Hod Lipson講到未來你擁有的第一個機器人就是汽車,這個需要整個生態的合作夥伴一起來幹,未來兩年這可量產化的產品中更多的是我們講的智慧化,而不是全自動駕駛。智慧化就是“更聰明的汽車”,比如說和車子說要吃飯,它會自動導航你喜歡的川菜,汽車會推薦相應的餐廳,更聰明的汽車會隨著你應用的更多而更加瞭解你,包括幾個可能性:

第一,你的汽車是模組化設計的。定車的時候可以更多的定你需要的功能,大家買車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說多功能不需要,這就是一個消費方面不夠聰明或者消費效率低下,目前大部分傳統汽車公司還是專注於製造效率,我們提倡消費效率提升,預定你需要的東西,讓使用者更多的C2M預定需要的產品。

第二,車可以像朋友一樣理解你。這是智慧汽車的核心,智慧汽車首先是一個汽車,具有運輸功能,但是現在的汽車是一個移動終端,就是人機交互。智能手機為什麼好用?因為你和機器之間資訊傳輸很方便,一個智慧汽車核心是你和車之間的資訊交互是否方便,它理解你,很多東西它理解你,懂得你。

第三,絕大部分的車在市場上做不到OTA,智慧汽車會不斷地進化、會不斷地反覆運算,包括軟體反覆運算和對你更理解,以後你會感覺這個車有變化了。

我們怎樣做更聰明的汽車?就是“四化”中的智慧化,而不是自動駕駛。

第一,把車聯在一起,我們出的車100%的聯網;第二,即時線上,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很重要;第三,協作能力;第四,決策能力。未來我們量產的車第一、第二一定可以做到,第三、第四是中期任務,需要和很多合作夥伴一起。

我們的產品是“人工智慧賦能+硬體軟體服務”,汽車產品的硬體極其難做,汽車產品硬體是一個極高的門檻,我們這種在汽車行業幹了20多年也是誠惶誠恐,硬體做好要花很大的功夫。同時,硬體做好沒有差異化也不行,軟體決定了人車之間資訊交互的效率以及體驗,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因為一輛車的服務是跑不掉的,不管是低頻高價的保險、高頻低價的停車費等等,這都是聯網車應該帶來的服務。

人工智慧在車內應用的核心就是四個應用:

第一,多輪式交互,就是你和車之間不是語音辨識,而是多輪式交互,現在所有的車都是百分比很低的單輪交互都不能完成,包括車外的交互。

第二,多設備同步,現在PC和手機同步可以做到,但是車和手機和IPAD打通同步沒有人做到過。

第三,多場景應用,任何一個這都是LBS,你的車在停車場的時候、自辦公室的時候、在家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應用,自動識別你的地方進行應用。

第四,自學習能力,它會更理解你,會學習到你的應用習慣。

很多人講了特斯拉來了我們怎樣應對?正是因為有AI、硬體、軟體服務,服務的企業通常是當地語系化,這是很簡單的邏輯。

(PPT圖示)這是明年上市的第一款量產車的交互的應用場景,謝謝大家!

(根據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