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拒絕用仁、義、禮、智、信等,來說教、束縛、曲扭人的本性

老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政治動盪、社會混亂。針對這樣的社會現象,老子提出知雄、守雌的處世原則,並主張用這個原則用於政治活動、社會生活。

守雌,就是持靜、居後、守柔、內收、凝斂、含藏的意思。

守雌不是退縮或逃避,而是提醒人們以柔弱、退守之道,來保身處世、治國安民。守雌和知雄相輔相成。

毛澤東說,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更注意體察資訊,更謙虛謹慎,更不得不實事求是地分析與判斷。而高貴者更容易傲嬌,

容易剛愎自用、脫離實際、希圖僥倖。因此,把自己看得低一些,更容易接近真理。

老子主張複歸,明確反對用仁、義、禮、智、信等戒律束縛人、塑造人,反對用說教曲扭人的本性,提倡讓人們返回到自然樸素的狀態。

守雌、守黑、守辱、守拙、安貧、忍辱負重。老子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

而是為了天下豁、為天下式、為天下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虛懷若谷、從零開始、謙恭納士等。

值得深思的是,最反對用智謀取天下的老子,其所提倡的知白守黑、知榮守辱,卻成為最大、最深、最神奇的計謀。

大制不割,

因勢利導、不加勉強。完善的政治不會割裂,勉強的政治最終會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