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雙11曬寶貝啦!來比比寶貝!

雙十一,大家恐怕都經過了一番“買買買”的拼搶,之後就可以接到快遞小哥的通知:你的寶貝到貨啦!這些寶貝是你在各種電商平臺中,從浩如煙海的商品裡千辛萬苦點燈熬油淘來的,

是你到貨後必須曬朋友圈的。今天小編要在這裡曬曬我們所發現的寶貝。這可是我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千辛萬苦淘來的三個寶貝——春秋三寶,下麵咱們就比比寶貝吧。

和氏璧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塊極品玉,它就是各諸侯國追求的無價之寶和氏璧,據說和氏璧是產于荊山地區基性岩的月光石,色澤十分美麗。

和氏璧怎麼來的呢?《韓非子》、《新序》等書記載,和氏璧是楚國一位琢玉能手卞和發現的一塊璞玉,他先是獻給了楚曆王和楚武王,他們都沒有識別這塊珍寶,還砍了獻玉人卞和的雙腳。

之後楚文王才真正識得這塊璞玉,剖開發現的確是一塊稀世珍寶,命名為和氏璧。

這就是和氏璧出世的故事,關於和氏璧的故事還有:藺相如智鬥秦王“完璧歸趙”,以及秦始皇用和氏璧做了“傳國玉璽”等故事,據說“和氏璧”傳到了唐代,唐末“和氏璧”神秘失蹤了。

隋侯之珠

“隋侯之珠“(也叫隨侯珠)是與“和氏之璧”齊名的春秋寶物。《韓非子》中關於這兩件寶物有詳盡的記載:“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其美,物不足以飾。”

“隋侯之珠”的來歷也頗具傳奇色彩。據《搜神記》載:隋候一次在水邊救了一條小蛇,之後他夢到一人拿了一顆珠子來獻給他,醒來後果真珠子就在床側。這珠子璀璨奪目,世稱“隋候之珠”。

據傳,隨候珠是春秋戰國隨國的珍寶。隨國是一個小諸侯國,後被楚國兼併,隨候珠也落入楚國。之後秦國統一六國,和氏璧、隨候珠等絕世珍寶也落入了秦國。和氏璧被雕刻成傳國玉璽代代流傳,而隨候珠卻從此不知所終。

周王九鼎

周朝的時候,

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神話,說在夏朝的時候大禹治完水,曾經收天下銅器,鑄造成九個超大的鼎,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天下九州。這如神器般的九鼎後來傳至商朝,然後又傳到周朝,成為周政權合法性的代表。後來九鼎成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據《左傳》描述周王九鼎,收集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工匠將圖仿刻於九鼎之身,即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這九鼎歷經夏商周傳至秦,秦以後神秘失蹤。

如今這三件寶貝雖然難覓其蹤,但是它們身上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意義已經流傳到現在。器物之所以美麗珍貴,並不僅僅是其一時的物用價值,更在於其反映了人們與之邂逅、流轉的情感和意義。

工匠將圖仿刻於九鼎之身,即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這九鼎歷經夏商周傳至秦,秦以後神秘失蹤。

如今這三件寶貝雖然難覓其蹤,但是它們身上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意義已經流傳到現在。器物之所以美麗珍貴,並不僅僅是其一時的物用價值,更在於其反映了人們與之邂逅、流轉的情感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