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在古代就與蜂蜜有淵源,歷史悠久但卻發展緩慢

如今我們經常喝到的天然飲品中,蜂蜜應該就算是其中一個,從老祖宗留下來的記載中就介紹了蜂蜜的好處,這也充分說明其實蜂蜜早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蜂蜜這是一個生物日常活動所產出的食物,

通過對蜂蜜的研究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對於生物食品的態度。

其實早在西周西元前11世紀到西元前771年,文獻中就出現了關於蜂蜜的記載,而關於養蜂的記載則是出現在西元前3世紀的文獻中。中國是中華蜜蜂的發源地,

也就是所謂的中蜂,古代人逐漸將中蜂從野生變成家養,這也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最早的原始社會時期,那時的人們就發現,蜂巢一般都建在樹洞和天然岩穴中,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採集蜂蜜吃了,那時的做法就是直接搗毀蜂巢,

然後把蜜蜂全部都給烤了吃,後來人們就發現,這種做法破壞性太強,而且想要持續不斷的吃到蜂蜜,就必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

後來,人們開始了原洞養殖階段,意思很簡單,就是人們先用煙火把蜜蜂趕走,然後用炭火把樹洞的口擴大,然後再用泥草和牛糞塗抹在洞口上,

只露出一個小洞讓蜜蜂來去自如,然後再在有蜂蜜的地方刻上記號,這就證明這個地盤我占了,誰都不要打蜂蜜的主義了。

到了後來,東漢時期,出了一位養蜂的名人,這個人就叫做薑歧,他將蜜蜂的養殖變成了人工時代,

據說,東漢的這位名人已經開始研發移動養殖的辦法了。通常都是他們砍下帶有蜂巢的樹枝一起帶回家,掛在屋簷的下面,而且蜂巢擺放的姿勢要和原來的姿勢是一致的,就這樣,蜂蜜成為了天天都能吃到的美食。再到後來,魏晉南北朝的時代,人們開始想一切招吸引蜜蜂的注意,他們將木頭的容器周圍塗滿蜂蜜,然後吸引蜜蜂進去築巢,很顯然這個時候對付蜜蜂的招數已經有很多了。

不光是蜂蜜,蜂蛹可也是一塊寶,當年皇帝請客吃晚宴的時候,就會端上一份蜜蜂,讓在場的嘉賓品嘗。不光是蜜蜂,後來還有用蜂針治病的案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其中《黃帝內經》中就記載過這一古老的方法。總之對於古代人來說,蜜蜂渾身都是寶。

蜜蜂渾身都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