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華為都推國產處理器,楊元慶的聯想也在招聘晶片設計工程師

華為自主研發海思麒麟處理器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成功,這種注重自主研發重投入的模式成了國產科技公司典型,後續很多公司紛紛跟進。中興、OPPO相繼在各自熟悉的領域進行自主研發,

紫光、中芯國際、京東方等半導體公司加大投資。

作為一家三十多年的科技公司,聯想也在默默準備,2013據說聯想準備將10人的小型IC設計團隊擴大到100人左右,雖然100人的設計團隊如果設計處理器是少了些,但是100人的團隊前期做定制型聯合研發還是可以的。

這些年聯想一直在準備自主研發晶片或處理器,在多家招聘網站可以看到招聘IC前端設計工程師、IC驗證工程師、類比IC工程師等晶片設計崗位。

小米在2017已經發佈了旗下松果公司的第一款自主研發處理器“澎湃S1”。2014年小米投資約1億人民幣獲取大唐電信子公司聯芯科技SDR1860平臺技術,

同時與聯芯科技合作研發設計4G多模系列SOC處理器,研發時間長達28個月,投資大約10億人民幣。雷軍預計自主研發處理器十年會投入10億美元約70億人民幣,華為海思就花費了十年的時間“修煉而成”。

由於華為、小米是非上市公司,一年是否盈利外部壓力比較小可以大膽投資。聯想是上市型公司每年的財報被行業緊盯,有盈利的壓力,

所以研發投資比較保守。尤其類似處理器、通信、螢幕、存儲等基礎研發都是非常燒錢的,預計聯想先以晶片定制為主,待團隊培養到比較成熟的時候再自主研發。最近的案例是2016年底聯想與海信深度合作,配置海信Hi-View Pro畫質晶片研發聯想電視。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最近提出“改變實體投資回報率低”的問題。

在科技企業中創意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自主研發創新就是提高利潤、回報率的一種方式,手機行業中華為、蘋果、三星就是比較成功的案例,預計聯想今後也不得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