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劉備沒有錯過這個人,五虎上將可能就沒有趙雲的事了!

這個人是個絕世猛將,卻又智謀出眾,機敏過人。

他從小好學,

在郡縣擔任奏曹史:正巧當時州和郡發生嫌隙,雙方各執一說,於是朝廷下令:奏章先到的一方算是有理。那時候,州的奏章已經發出,郡守擔心落後,尋求可以派遣的人。

他才二十一歲,卻能被選中,於是日夜兼程趕路:到了洛陽(今河南省洛陽縣東北),來到公車門,看到州的官吏正要通報。這個人便問官吏:"你是要來通報奏章的嗎?""是的。""奏章現在在哪裡?""在車上。"他於是說:"奏章上的題署會不會有錯誤?拿來我幫你看看。

"官吏不知道他是東萊人,就把奏章拿給他看。

他拿起預先藏在懷中的小刀,就把奏章割壞了。官吏急得直大叫:"有人把我的奏章割壞了。"他把官吏帶到車列中間,對他說:"如果你剛才不把奏章給我看,我就沒有辦法破壞了。這吉、凶、禍、福是一樣的,我不會單獨一個人受罪。還不如我們安安靜靜地一起出去,這樣才可以活命,不致兩個人都受重刑。

"

官吏疑惑地問:"你為你們郡而破壞了我的奏章,現在你已經成功了,為什麼還要逃走呢?"這個人便騙他說:"當初我受到郡的差遣,只是要來看看你們的奏章有沒有通報:我因為求功心切,弄壞了你們的奏章,現在回去,也恐怕被責備,所以要和你一起逃走。"

官吏覺得他說的有道理,當天就和這個人一起出城去了。這個人和州官吏一起出了城之後,卻又偷偷的溜了回來,

通報自己的奏章。州府的人聽說發生變故,又另外派人再遞上奏章:有司因為州府改換奏章的緣故,不再受理,州府的官司因此失敗了。

這個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由此遠近聞名,可是也因此被州府的人所仇恨。太史慈害怕州府的人報復,於是躲到了遼東(今遼寧省遼陽縣北)。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太史慈實在是個機敏過人,富有膽略的人。如果單單如此,也只是一個機靈的小吏,但太史慈具有萬夫不當之勇,那便是大將之才。這個勇,體現在了他和劉備的第一次見面!

北海(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孔融,

聽說了太史慈送信的事,非常讚賞他的才智,屢次派人問候太史慈的母親,並且時時送去糧食。那時候,孔融因為黃巾賊作亂,屯住在都昌(今山東省昌邑縣西)。但孔融不通兵事,反被賊兵管亥圍困住,不得脫身。

太史慈從遼東回來,他的母親對太史慈說:"你和孔北海先生素不相見,從你走了以後,北海先生常常來周濟我,比起你的那些故舊朋友還殷切。現在他被賊兵圍困,你應該趕快去幫助他。"太史慈在家中停留了三天,就一個人步行來到都昌。當時,賊兵還沒有圍困得很嚴密,太史慈利用夜晚,找了機會溜進城中拜見孔融,向孔融請求派兵出城殺賊;孔融不肯,想要等待外面的援軍。

可是等了許久,沒有援軍來到,而賊人的圍困日漸緊迫。孔融想要向平原郡(今山東省平原縣南)劉備求援,但是城裡沒有一個人出得去。太史慈主動要求出城搬救兵,孔融說:"現在敵人重重圍困,大家都說沒有法子出城,你的勇氣雖然可敬,但未免太冒險了。"太史慈回答說:"此前先生每次對家母致意,家母感于知遇,派慈來解救先生的危難,就是認為慈還有可取的地方,前來對先生必定有助益。現在雖然大家都說不能突出重圍,慈也附和眾人的話,這哪裡對得起先生愛顧慈的道義以及家母派遣慈來的用心呢?現在事情已經非常緊迫了,希望先生不要再疑慮。"

孔融這才答應。太史慈便整備行裝,早早地吃飽了飯,天剛一亮,便帶著弓、箭上馬,帶著兩名隨從的騎兵,命他們各拿一個箭靶,開了城門,直奔而出,週邊的賊兵都非常震驚,立刻兵馬戒備。

太史慈騎馬到了城下溝塹,把箭靶插上,然後射箭,箭射完了,就回到城裡。第二天又是如此,而圍困的賊兵有的起來,有的仍然在睡覺,而太史慈還是照樣插箭靶、射箭,再退回城門。第三天又是如此,賊兵再也沒有一個願意起來的了。太史慈於是策著馬鞭,突破了敵人重圍,沖了出去。等到敵人發覺,太史慈已經沖出包圍圈了,沿途又射殺了好幾個人,都應弦而倒,因此沒有人敢再追他。

太史慈到達了平原郡,告訴劉備說:"慈是東萊這個小地方的粗鄙之人,和孔北海先生沒有骨肉之親,也沒有鄉黨之誼,只因為意氣相投,有共患難的道義。如今管亥作亂,北海先生被圍困,孤窮沒有援軍,非常危急。因為聽說閣下有仁義的美名,能救別人的危難,因此北海先生非常企盼先生前去解圍,派慈冒險突破重圍,從百死一生之中,前來託付于閣下,請求閣下解救他的急難。"劉備聽了,肅敬地說道:"孔北海先生還知道世間有我劉備這個人嗎?"立刻派遣精兵三千人,跟著太史慈回去。賊兵聽說救兵到了,紛紛解圍逃散。

孔融解了圍困,因此更加看重太史慈的智勇,對他說:"你真是我年輕的朋友。"事情完畢,太史慈回去稟報母親,母親說:"我非常高興你能回報孔北海先生。"

寫到這裡,小編也是深感遺憾,要是劉備能留下太史慈,使其與關羽分鎮荊州南北,孫權哪裡敢犯荊州分毫。這不是小編吹噓太史慈,而是有實例證明太史慈有鎮守一方的實力。

據《三國志》記載:劉表的侄子劉磐,非常勇敢,常常在艾(今江西省修水縣西)、西安(今江西省武寧縣西)等縣亂作,孫策於是分置海昬(今江西省永修縣治)、建昌(今江西省奉新縣西)等左右六個縣,派太史慈擔任建昌都尉,治理海昬,同時智軍抵抗劉磐,從此劉磐絕跡,不再騷擾。

可以說,太史慈加入劉備的陣營,那麼五虎上將真的可能就沒有趙雲的事了!但歷史就是如此,假設再完美,遺憾終究已經是事實。太史慈壯志未酬身先死,僅四十一歲便鬱鬱而終,只能臨終痛呼:“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你應該趕快去幫助他。"太史慈在家中停留了三天,就一個人步行來到都昌。當時,賊兵還沒有圍困得很嚴密,太史慈利用夜晚,找了機會溜進城中拜見孔融,向孔融請求派兵出城殺賊;孔融不肯,想要等待外面的援軍。

可是等了許久,沒有援軍來到,而賊人的圍困日漸緊迫。孔融想要向平原郡(今山東省平原縣南)劉備求援,但是城裡沒有一個人出得去。太史慈主動要求出城搬救兵,孔融說:"現在敵人重重圍困,大家都說沒有法子出城,你的勇氣雖然可敬,但未免太冒險了。"太史慈回答說:"此前先生每次對家母致意,家母感于知遇,派慈來解救先生的危難,就是認為慈還有可取的地方,前來對先生必定有助益。現在雖然大家都說不能突出重圍,慈也附和眾人的話,這哪裡對得起先生愛顧慈的道義以及家母派遣慈來的用心呢?現在事情已經非常緊迫了,希望先生不要再疑慮。"

孔融這才答應。太史慈便整備行裝,早早地吃飽了飯,天剛一亮,便帶著弓、箭上馬,帶著兩名隨從的騎兵,命他們各拿一個箭靶,開了城門,直奔而出,週邊的賊兵都非常震驚,立刻兵馬戒備。

太史慈騎馬到了城下溝塹,把箭靶插上,然後射箭,箭射完了,就回到城裡。第二天又是如此,而圍困的賊兵有的起來,有的仍然在睡覺,而太史慈還是照樣插箭靶、射箭,再退回城門。第三天又是如此,賊兵再也沒有一個願意起來的了。太史慈於是策著馬鞭,突破了敵人重圍,沖了出去。等到敵人發覺,太史慈已經沖出包圍圈了,沿途又射殺了好幾個人,都應弦而倒,因此沒有人敢再追他。

太史慈到達了平原郡,告訴劉備說:"慈是東萊這個小地方的粗鄙之人,和孔北海先生沒有骨肉之親,也沒有鄉黨之誼,只因為意氣相投,有共患難的道義。如今管亥作亂,北海先生被圍困,孤窮沒有援軍,非常危急。因為聽說閣下有仁義的美名,能救別人的危難,因此北海先生非常企盼先生前去解圍,派慈冒險突破重圍,從百死一生之中,前來託付于閣下,請求閣下解救他的急難。"劉備聽了,肅敬地說道:"孔北海先生還知道世間有我劉備這個人嗎?"立刻派遣精兵三千人,跟著太史慈回去。賊兵聽說救兵到了,紛紛解圍逃散。

孔融解了圍困,因此更加看重太史慈的智勇,對他說:"你真是我年輕的朋友。"事情完畢,太史慈回去稟報母親,母親說:"我非常高興你能回報孔北海先生。"

寫到這裡,小編也是深感遺憾,要是劉備能留下太史慈,使其與關羽分鎮荊州南北,孫權哪裡敢犯荊州分毫。這不是小編吹噓太史慈,而是有實例證明太史慈有鎮守一方的實力。

據《三國志》記載:劉表的侄子劉磐,非常勇敢,常常在艾(今江西省修水縣西)、西安(今江西省武寧縣西)等縣亂作,孫策於是分置海昬(今江西省永修縣治)、建昌(今江西省奉新縣西)等左右六個縣,派太史慈擔任建昌都尉,治理海昬,同時智軍抵抗劉磐,從此劉磐絕跡,不再騷擾。

可以說,太史慈加入劉備的陣營,那麼五虎上將真的可能就沒有趙雲的事了!但歷史就是如此,假設再完美,遺憾終究已經是事實。太史慈壯志未酬身先死,僅四十一歲便鬱鬱而終,只能臨終痛呼:“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