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兵王”到底有多牛:各自身懷絕技

近日,軍網連續刊文播報,火箭軍產生了51名新“兵王”。

其中3月27日最新刊出的文章以“火箭軍51名新晉一級軍士長,就是帥”為標題,披露了部分新晉“兵王”的檔案,解讀他們掌握的特殊技能。

“兵王”即一級軍士長,也被稱為“七級士官”,是士官軍銜中的最高級別,肩上扛著“四道粗拐”。去年10月,軍報記者部公號曾發文回應一個問題——一級軍士長也就是“兵王”到底有多牛?

一級軍士長芮銀超

文中稱,中國“兵王”的數量好像比將軍都少,應該和熊貓差不多!可以說,

一級軍士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中的巔峰、乃至是“骨灰”級人物。他們是士兵中的“將軍”,是官兵心目中真正的“王者”,掌握一門或多門精湛的技術,是部隊各個領域裡的“牛人”、“達人”、“大拿”。

軍網也曾發文解讀稱,一級軍士長兵齡25年到30年之間,是軍中最牛的人!參軍30年能幹到正師的不少,幹到軍級的也有,但是能成為高級士官的兵王,可比當師長還難!

那麼這些創造了比當師長還難的紀錄的“兵王”們,

掌握了哪些技能呢?

“發明家”

“兵王”中有發明家。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某旅技師楊凡熟練掌握十餘門導彈專業知識,創新研製出某裝備維修箱,破解了裝備訓練關鍵難題,該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

北部戰區陸軍某工程維護團教導隊教員、一級軍士長王啟程1972年1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發明了“某型柴油發電機組自動恒壓裝置”“柴油發電機組配套設施技術改造”“柴油電站消煙降溫裝置”“柴油電站冷卻水自動調節裝置”等4項科研成果,

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北部戰區陸軍某裝甲裝備修理大隊高級技師、一級軍士長裴德山,1969年8月出生,1989年3月入伍,他曾為將軍授課,曾與院士一起攻關破難,還曾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年,裴德山隨課題組北上黑龍江邊防,輾轉5000多公里,在淩晨兩點的寒夜裡收集參數,

終於破解了坦克冬季出車準備時間長這個難題,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他還獲得科技進步三等獎8項,20多項成果得到了推廣應用。

我軍坦克冬季演練

“金手指”

裴德山還是全軍知名的“鐵甲神醫”,裝甲裝備修理專家型人才。

據解放軍報記者部公號報導,

裴德山身懷令各型鐵甲戰車起死回生的絕技,專治“疑難雜症”。中俄聯合反恐演習中,某新型坦克實彈射擊時突然卡彈,這是該型坦克從未遇到過的故障,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事前沒有處置預案。他疏散了坦克乘員,獨自鑽進隨時可能發生火炮炸膛的坦克炮塔,僅用3分鐘時間,他用坦克電臺傳來了退彈成功的報告,戰車化險為夷。

裴德山講解裝甲車維修要點

北海艦隊某潛艇試訓基地一等功榮立者、一級軍士長婁飛也擁有專治“疑難雜症”的“金手指”。

很多人都知道為“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200艇,婁飛就曾在這條“先鋒艇”上服役,擔任過電工區隊長。

婁飛平時隨身攜帶小記錄本,遇有需積累的技巧和實踐經驗就記下來。他經常鑽艙底、摸線路,上艇後反復琢磨分析,繪製了33張電氣設備網路圖紙,編寫了《某型潛艇電氣設備網路圖》等20份教材。正是這些雄厚的積累成就了他“一摸准”的精湛技術。

陸軍第13集團軍某陸航旅一級軍士長芮銀超也有“一摸准”“一口清”“一手靈”等稱號。

在擁有大量專業技術軍官的航空兵機務部隊,芮銀超被飛行員稱為“定海神針”,雖然是初中畢業,可他練就了一身直升機保養維修絕活,上百次跟機執行重大飛行保障任務,安全保障2000多個飛行場次,排除直升機故障和事故隱患700多起。被評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優秀機務工作者”,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21次立功受獎。

芮銀超

此外,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某部技師羅明甲、某旅技師周述雄也跟裴德山一般,擁有將導彈送上藍天的“金手指”。

羅明甲2次榮立三等功,4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帶出60餘名維修骨幹;周述雄多次被評為“裝備管理先進個人”和“一級操作號手”,是萬能“裝備通”和導彈“兵專家”。

“兵教頭”

芮銀超還曾擔負“兵教頭”職責,他是解放軍唯一參與首套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編撰、新型直升機定型研究的士兵專家,編寫的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成為軍地直升機機務工作通用教材。

2015年1月21日,習近平視察原第二炮兵某基地,當他在軍史館內看到一名普通士兵的照片時,立刻說“這個兵我認識”。被習近平一眼認出的這名士兵,是某旅技術營一級軍士長王忠心。

王忠心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後被評為十大優秀士官、十大好班長標兵,還被授予“踐行強軍目標模範士官”榮譽稱號,4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一級軍士長王忠心

王忠心也是編寫教材的“牛人”。初中畢業的他,經過在工作崗位上的多年實踐,編寫出了專業性極強的《測控專業故障分析》,這本書成為導彈號手必修書。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前不久,王忠心出席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據中國軍網透露,王忠心今年達到最高服役年限——30年。經火箭軍批准,參加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後,王忠心將脫下軍裝告別部隊。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數十次執行重大軍事任務的技師肖新生,編寫各類教案教材36套,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2次榮立三等功。

“車神”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有一位“車神”,某旅發射車駕駛員譚永文。

譚永文靈活掌握數十噸導彈發射車在幾釐米之間移動,幫帶數十名王牌駕駛員,憑藉精湛駕駛技術在慶祝建國50周年大閱兵中被評為“全軍紅旗車駕駛員”。

此前,火箭軍就已有一位“車神”,某旅發射車駕駛員、一級軍士長周德強。

周德強也曾被評為“紅旗車駕駛員”,榮立三等功2次。戰友評價他練車時達到“物我兩忘”“人車合一”的境界。數十次紅藍對抗、實彈發射、快速機動轉進、暗夜戰鬥發射演練等大項任務,即使路程最長、干擾最多、路況最差,與同型號的兄弟單位對比,周德強所在營一直領先,營長李德先點贊:快在發射車,功在周德強,一腳刹車,對點對向一步到位。

我軍導彈發射車

為了練成一腳刹車、一步到位的“一停准”絕活,周德強在車輛的前中後3部分分別吊上3個拳頭大小的鉛垂,在地上劃了上百個矩陣點,用以摸索制動的力道和停車的感覺。數千次的起步、停車,再起步、再停車,如此反復訓練,他腳踩制動踩到酸軟無力,好幾次下車時都因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記憶大師”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還有“記憶大師”,某旅技師鮑春壽,熟背數十張導彈電路圖和諸多導彈專業知識,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北部戰區陸軍某特戰旅無人機大隊近程隊飛行控制技師、一級軍士長楊立功也是一個“記憶強人”。

楊立功是一名初中畢業生,剛接觸無人機時,“天書”般的理論和密密麻麻的電路圖,讓他頭皮發麻。理論知識不懂,他上課時認真聽講,下了課纏著老師解答疑問,晚上鑽進圖書館查閱資料;電路圖搞不懂,他先學會熟記各種線路圖,然後再結合理論一點點地學。

一級軍士長楊立功操控無人機

一年時間,10本專業書籍被他翻得卷了角,無數個“白加黑”和“五加二”的苦學讓他達到如期目標:作為首期學員,成為第一個把5塊大黑板的電路圖默畫出來的人,最終以科目全優、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結業。

“聽風者”

2015年3月,中國軍網曾刊發《一個真實版“聽風者”》一文,講述77108部隊一級軍士長劉光強的故事。

劉光強有一對“最強耳朵”,能分辨最微弱最複雜的聲音,因此被稱為“信號神捕”。

一天,他在屋內跟人聊天,突然,一根繡花針掉到了地上。就那麼一點微小的響動,他卻輕而易舉地捕捉到,隨即循聲將針找了出來。在同一頻率下,各種用頻聲音紛繁複雜,外人聽來,完全就是不堪入耳的噪音,可是劉光強僅用幾秒鐘,就能分辨出同一頻段內有多少種用頻裝備。若是人工發報,他還能聽出對方發報的手法來。

有一年,作戰能力考核中,劉光強在極短的時間內,一個人偵獲目標信號54個,占該部隊偵獲信號總數的65%。現場組考的一位將軍緊握著他的手說:“你這耳朵,可是咱們的寶貝啊!”

不過,不同於電影《聽風者》,劉光強的“最強耳朵”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入伍之初,他被選為偵察兵苗子,為了練習天聽力,他用一塊黑布將自己的雙眼蒙住進行日常生活,即使週末逛街也不肯把黑布拿下來。

一級軍士長劉光強

裴德山講解裝甲車維修要點

北海艦隊某潛艇試訓基地一等功榮立者、一級軍士長婁飛也擁有專治“疑難雜症”的“金手指”。

很多人都知道為“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200艇,婁飛就曾在這條“先鋒艇”上服役,擔任過電工區隊長。

婁飛平時隨身攜帶小記錄本,遇有需積累的技巧和實踐經驗就記下來。他經常鑽艙底、摸線路,上艇後反復琢磨分析,繪製了33張電氣設備網路圖紙,編寫了《某型潛艇電氣設備網路圖》等20份教材。正是這些雄厚的積累成就了他“一摸准”的精湛技術。

陸軍第13集團軍某陸航旅一級軍士長芮銀超也有“一摸准”“一口清”“一手靈”等稱號。

在擁有大量專業技術軍官的航空兵機務部隊,芮銀超被飛行員稱為“定海神針”,雖然是初中畢業,可他練就了一身直升機保養維修絕活,上百次跟機執行重大飛行保障任務,安全保障2000多個飛行場次,排除直升機故障和事故隱患700多起。被評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優秀機務工作者”,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21次立功受獎。

芮銀超

此外,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某部技師羅明甲、某旅技師周述雄也跟裴德山一般,擁有將導彈送上藍天的“金手指”。

羅明甲2次榮立三等功,4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帶出60餘名維修骨幹;周述雄多次被評為“裝備管理先進個人”和“一級操作號手”,是萬能“裝備通”和導彈“兵專家”。

“兵教頭”

芮銀超還曾擔負“兵教頭”職責,他是解放軍唯一參與首套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編撰、新型直升機定型研究的士兵專家,編寫的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成為軍地直升機機務工作通用教材。

2015年1月21日,習近平視察原第二炮兵某基地,當他在軍史館內看到一名普通士兵的照片時,立刻說“這個兵我認識”。被習近平一眼認出的這名士兵,是某旅技術營一級軍士長王忠心。

王忠心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後被評為十大優秀士官、十大好班長標兵,還被授予“踐行強軍目標模範士官”榮譽稱號,4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一級軍士長王忠心

王忠心也是編寫教材的“牛人”。初中畢業的他,經過在工作崗位上的多年實踐,編寫出了專業性極強的《測控專業故障分析》,這本書成為導彈號手必修書。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前不久,王忠心出席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據中國軍網透露,王忠心今年達到最高服役年限——30年。經火箭軍批准,參加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後,王忠心將脫下軍裝告別部隊。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數十次執行重大軍事任務的技師肖新生,編寫各類教案教材36套,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2次榮立三等功。

“車神”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有一位“車神”,某旅發射車駕駛員譚永文。

譚永文靈活掌握數十噸導彈發射車在幾釐米之間移動,幫帶數十名王牌駕駛員,憑藉精湛駕駛技術在慶祝建國50周年大閱兵中被評為“全軍紅旗車駕駛員”。

此前,火箭軍就已有一位“車神”,某旅發射車駕駛員、一級軍士長周德強。

周德強也曾被評為“紅旗車駕駛員”,榮立三等功2次。戰友評價他練車時達到“物我兩忘”“人車合一”的境界。數十次紅藍對抗、實彈發射、快速機動轉進、暗夜戰鬥發射演練等大項任務,即使路程最長、干擾最多、路況最差,與同型號的兄弟單位對比,周德強所在營一直領先,營長李德先點贊:快在發射車,功在周德強,一腳刹車,對點對向一步到位。

我軍導彈發射車

為了練成一腳刹車、一步到位的“一停准”絕活,周德強在車輛的前中後3部分分別吊上3個拳頭大小的鉛垂,在地上劃了上百個矩陣點,用以摸索制動的力道和停車的感覺。數千次的起步、停車,再起步、再停車,如此反復訓練,他腳踩制動踩到酸軟無力,好幾次下車時都因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記憶大師”

本次火箭軍新晉的51名一級軍士長中,還有“記憶大師”,某旅技師鮑春壽,熟背數十張導彈電路圖和諸多導彈專業知識,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北部戰區陸軍某特戰旅無人機大隊近程隊飛行控制技師、一級軍士長楊立功也是一個“記憶強人”。

楊立功是一名初中畢業生,剛接觸無人機時,“天書”般的理論和密密麻麻的電路圖,讓他頭皮發麻。理論知識不懂,他上課時認真聽講,下了課纏著老師解答疑問,晚上鑽進圖書館查閱資料;電路圖搞不懂,他先學會熟記各種線路圖,然後再結合理論一點點地學。

一級軍士長楊立功操控無人機

一年時間,10本專業書籍被他翻得卷了角,無數個“白加黑”和“五加二”的苦學讓他達到如期目標:作為首期學員,成為第一個把5塊大黑板的電路圖默畫出來的人,最終以科目全優、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結業。

“聽風者”

2015年3月,中國軍網曾刊發《一個真實版“聽風者”》一文,講述77108部隊一級軍士長劉光強的故事。

劉光強有一對“最強耳朵”,能分辨最微弱最複雜的聲音,因此被稱為“信號神捕”。

一天,他在屋內跟人聊天,突然,一根繡花針掉到了地上。就那麼一點微小的響動,他卻輕而易舉地捕捉到,隨即循聲將針找了出來。在同一頻率下,各種用頻聲音紛繁複雜,外人聽來,完全就是不堪入耳的噪音,可是劉光強僅用幾秒鐘,就能分辨出同一頻段內有多少種用頻裝備。若是人工發報,他還能聽出對方發報的手法來。

有一年,作戰能力考核中,劉光強在極短的時間內,一個人偵獲目標信號54個,占該部隊偵獲信號總數的65%。現場組考的一位將軍緊握著他的手說:“你這耳朵,可是咱們的寶貝啊!”

不過,不同於電影《聽風者》,劉光強的“最強耳朵”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入伍之初,他被選為偵察兵苗子,為了練習天聽力,他用一塊黑布將自己的雙眼蒙住進行日常生活,即使週末逛街也不肯把黑布拿下來。

一級軍士長劉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