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哪個女人一生輔佐六位皇帝都沒被封為皇后,死後才追封為皇后

郭氏,唐憲宗李純的貴妃,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孫女。郭氏的母親是唐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父親是郭子儀的兒子郭噯。時李純尚為廣陵郡王,郭氏為廣陵郡王的妃子,唐順宗的兒媳。

後順宗改革失敗,在宦官的逼迫下順宗退位,太子李純即位,是為憲宗。憲宗封其為貴妃,在後妃中地位最高,但是憲宗一直沒有冊立皇后。郭氏一直深得後宮和大臣們擁戴,經歷過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個朝代,于宣宗年間去世。

郭氏是郭子議的孫女,

郭曖的女兒。這兩個人大家都不陌生,郭子儀以武見長,安史之亂發生後,就是郭子儀、李光弼率軍收復洛陽和長安,是平復戰亂的大功臣,他兢兢業業為唐朝戎馬一生,可以說大唐中後期因他而得到許多安寧。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功勞顯赫,無論在朝廷還是在民間都具有非常大的威望,這對皇權無疑也是一種威脅,因此皇家對他也不免多一份心思。於是,代宗將他非常寵愛的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家兒子郭噯,
兩家結親,也為政治聯姻。

郭氏的父母親郭噯和升平公主之間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這就是“打金枝"的故事。郭子儀是堂堂正止的當朝大將,史上對他評價非常高,稱其: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兒子郭噯也是文武全才,家庭教育非常好。但是升平公主從小生長在皇宮,而且深得代宗的寵愛,因此性子有些驕橫跋扈,

經常發公主脾氣。嫁到郭家以後,她仍然以公主身份自居,對公公婆婆沒有敬意,不行兒之禮,但反過來,郭子儀和夫人卻對她很和氣,郭噯對此非常看不過去。但是,人家畢竟是公主,郭曖雖身為丈夫,也沒有膽量出來教育妻子,不過他確實忍受不了這樣的老婆,有一次,他實在忍不了了,結果就趁著喝醉的酒興,將公主老婆打了一頓,教訓她不敬公婆,在家沒有為人兒媳和為人妻子的樣子。
升平公主哪裡受得了這種待遇,恐怕這輩子連她父皇都還沒有打罵過他,如今這郭噯居然這麼斗膽!於是她一氣之下就離開郭家,跑到她父皇面前告狀去了。郭家被嚇得不淺,郭子儀趕緊去皇上面前求情和解釋。公主是皇上的女兒,代宗對她的脾氣當然瞭解。而郭子儀父子是他的當朝愛卿,他知道他們不會無故欺負自己的女兒,而且這畢竟是家事,
女兒也該改變了。於是他不僅沒有武斷地給郭氏父子治罪,反而和郭子儀兩個人一起,擔負起了給小夫妻勸和的任務。這兩位親家一起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讓小夫妻又和睦起來,並且從此以後升平公主在家就再也不發公主脾氣了,還非常孝敬公婆,和郭曖之間的感情也更甜蜜了,於是這段故事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生長在這樣家庭裡,郭氏從小就受到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感情和睦對她影響更大,她是在完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的,因此性格溫和,不會恃寵而驕,做事非常有分寸,聰慧賢淑,非常具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在差不多該婚嫁的年齡,她就被選為廣陵郡王李純的妃子。李純是順宗的長子,代宗的曾孫,按照長子嫡孫制,是皇位的繼承人,順宗即位以後他即被立為太子,順宗被迫退位以後,李純登基,是為憲宗。

憲宗即位以後,將郭氏封為貴妃,在皇后還沒確定的時候,貴妃的地位仍高於其他一切妃子美人,所以郭氏在後宮中是最尊貴的。但是憲宗卻一直沒有立皇后的打算,這讓朝臣們都比較著急。冊封皇后雖然就是皇上立正室,但因為皇上是一國之主,所以皇后就是一國之母,這不僅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國事,這對國家的穩定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大臣們對這件事一直很關注,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大臣們上諫,奏請皇上早日冊立皇后,而皇后的最佳人選,就是郭貴妃。她無論是從出身,從自身的修養,還是處理後宮事務,都絕對是最有母儀風範的人。

可是憲宗見了奏章並未立刻反應,他心裡有他的小九九。他想,一旦冊立皇后,那麼皇后就要總領後宮事務,總理他的生活起居,可能會牽制他的生活。而現在,沒有皇后,後宮雖然也有一定的等級之分,但是卻沒有那麼嚴格,他每天多自由自在呀!每次下朝回到後宮,還沒進門就有許多的妃子前簇後擁地迎上來討好他,他愛和誰在一起就和誰在一起,誰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他愛這種自由享樂的生活,他不要任何拘束。因此,他下定決心,堅決不要冊立皇后。可是,那些兢兢業業為家為國的臣子們,哪裡見過這等荒唐事啊!所以仍然再三請奏皇上冊立皇后,但憲宗就是不理,大臣們也沒有辦法。

儘管憲宗沒有採取大臣們的建議冊立郭氏為皇后,但她並沒有因此而產生什麼不愉快的情緒,而是繼續同以前一樣,對皇上體貼尊敬,對後宮妃子友愛和善,對宮女侍從謙和仁愛,對大臣們恭謹有禮,所以在後宮中她雖沒有皇后的名號,但幾乎是擔當起了皇后的責任,宮裡宮外對她不僅沒有不服的,反而對她更為尊敬。

在憲宗李純即位前十年,郭氏就已經為李純生下了一個兒子李恒,為李純的第三子。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太子並不是郭氏的兒子李恒,而是憲宗的長子李甯。但是李寧卻因病而死,所以之後的太子位就被鎖定在憲宗喜愛的聰明伶俐的第三子李恒身上。

憲宗雖是太子身份即位,但是過程也不算非常正常:當時憲宗李純的父皇順宗在位進行削藩改革,損害了宦官集團和地方節度使的利益,所以他們聯合起來逼迫順宗退位,擁立太子即位。憲宗即位以後,就被宦官集團挾持,幾乎是一個傀儡皇帝他本人也不太勤於政事,逐漸沉迷於享樂之中,從為了在後宮妃子中自由享樂連皇后都不冊封的荒唐事中就可以看出:他還有一項惡習就是同許多貪圖享樂不圖政事的皇帝們一樣,沉迷於追求長生不老之道之中。所謂長生不老,完全是不良方士的騙術,所渭的煉丹和煉出的金丹,一般都含大量有毒物質,不僅不能桴助人長壽,反而會讓人中毒,引起身體功能的衰竭。然而,這些希望長生不老永圖享樂的皇帝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只斷之法,盲目聽信這些方士們吹,聽任他們擺佈,被他們利用加上很可能因為金丹引起身體不調和影晌神以及判斷功能,常有侍從或者大臣被無辜所殺,郭氏對此非常焦慮,經常冒著巨大的風險對憲宗進行勸解,希望他不要再繼續杆殺無辜了,但是效果很不明顯,憲宗已經很難聽進別人的勸告。

因為長期服用有毒金丹,憲宗的心性已經大受影響,身邊的宮女太監和侍衛經常受到他的無故責駡,甚至有隨時被殺頭的危險,西元820年,宦官陳弘志趁機將憲宗毒死,又擁立太子李恒為帝,即唐穆宗。

李恒為帝以後,也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並且沒有受到父親的教訓,仍然迷戀煉丹之術。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對母親郭氏非常有孝心,基以後就立即尊母親為皇太后,並且將外公郭噯和外婆升平公主都進一步冊封。雖然不能夠說郭氏會覺得婚姻上有所缺隋,但是兒子對自己這麼孝心,當然心裡會覺得特別安慰。

穆宗對郭太后的孝心確實出於真心,不僅僅是加個封號,而是每個細節都做得很好。尊封為皇太后以後,郭氏得遷居興慶宮`就不是每天都能夠見到兒子了。但是偃宗每個月逢初一、十五都一定會親自去給太后請安、還經常率文武百官一起去。郭太后去驪山遊玩,沉迷于美景不想立即回宮,穆宗為保證太后的安全就全程派禁軍護送,待太后回宮還必然親自迎接母親回來。所以穆宗在位的幾年,她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母親,應該也是郭氏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幾年。

但是好景不長,穆宗剛在位四年,三十歲的時候就駕崩了、年少的太子李湛此時身負重任,登上皇帝之位。但是太子年少,剛羊六歲左右,還沒有能力來處理整個國家事務,並且還常常忽略自己的天子角色,只顧沉迷于玩樂之中。此時郭太后被諄為太皇太后,她很有威信,所以有人建議太皇太后可採取臨朝所政。郭氏知道這些人不是真心為國、而是看她說話還有幾分分量,想來巴結利用她而已,於是沒有採納,還對這蚱意欲 f預朝政的人都非常反感。郭氏的哥哥郭釗,不愧為郭氏後人,在這個時候不僅沒有想到趁機和妹聯合去奪取大權,反而提醒妹妹一定不要陷人這些人的套,不要去於預政權。

但是李湛在位也就只有三年,便又被宦官毒害。為了稔定大局,郭氏出面立李湛的弟弟李昂為帝,即唐文宗。文宗還是很亻心意想將國家治好,也想要整治宮中奢靡的不正之風,還常就此請教順宗莊憲皇后的女兒漢陽公主。他對郭氏也非常有孝心,有好東西一定先敬讓給郭氏,然後再考慮自己。

西元8年,文宗駕崩,迎來武宗李炎即位。武宗仍然是沉迷享樂,喜歡騎馬狩獵,連奏章都常常不全部過目。郭氏教訓武宗要仔細對待朝臣奏章,要常和宰相及大臣們探 i寸大事的處理方法,要親賢臣遠小人,懂得分辨是非,武宗後來有一些收斂,但又沉迷於仙丹之中,沒幾年身體就不行了。

武宗駕崩以後,皇位的繼承者就不再是武宗的兒子,這個繼承者是憲宗的兒子李忱,李忱是穆宗同父異母的弟弟。李忱的母親鄭氏和郭氏之間有些矛盾,因為鄭氏原本是郭氏的侍女,因為在郭氏身邊所以才有很多機會與憲宗見面,結果也被憲宗召幸,給憲宗生下了兒子李忱。她出身卑微,但很記仇。在作為侍女的時候,郭氏難免會因為一些事情而責駡過她,當時她心裡就不舒服,但是因為身份地位都比郭氏低,不能對她怎麼樣。而現在,她的兒子一舉當上了皇帝,也是她揚眉吐氣的時候了。所以她常常在兒了宣宗曲前挑撥,宣宗對郭氏的態度和前幾任皇上的態度就大相徑庭,對她一點也不尊重。

郭氏受到這種待遇,心裡很難受,有一天她實在不想忍受、便想要跳樓尋死以得到解脫,但是被身邊的侍女救下,但是這件事傳出去以後,人們都責宣宗對郭氏不孝,宣宗對此大為惱火。而事情也非常湊巧,當天晚上郭氏就無故暴斃,原因不明。

因為宣宗和宣宗的母親鄭太后對她不敬,她當時並沒有與憲宗合葬。作為天下國母的郭氏,直到唐懿宗時才被遷葬于憲宗的景陵,諡號為“懿安皇后"。

生長在這樣家庭裡,郭氏從小就受到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感情和睦對她影響更大,她是在完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的,因此性格溫和,不會恃寵而驕,做事非常有分寸,聰慧賢淑,非常具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在差不多該婚嫁的年齡,她就被選為廣陵郡王李純的妃子。李純是順宗的長子,代宗的曾孫,按照長子嫡孫制,是皇位的繼承人,順宗即位以後他即被立為太子,順宗被迫退位以後,李純登基,是為憲宗。

憲宗即位以後,將郭氏封為貴妃,在皇后還沒確定的時候,貴妃的地位仍高於其他一切妃子美人,所以郭氏在後宮中是最尊貴的。但是憲宗卻一直沒有立皇后的打算,這讓朝臣們都比較著急。冊封皇后雖然就是皇上立正室,但因為皇上是一國之主,所以皇后就是一國之母,這不僅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國事,這對國家的穩定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大臣們對這件事一直很關注,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大臣們上諫,奏請皇上早日冊立皇后,而皇后的最佳人選,就是郭貴妃。她無論是從出身,從自身的修養,還是處理後宮事務,都絕對是最有母儀風範的人。

可是憲宗見了奏章並未立刻反應,他心裡有他的小九九。他想,一旦冊立皇后,那麼皇后就要總領後宮事務,總理他的生活起居,可能會牽制他的生活。而現在,沒有皇后,後宮雖然也有一定的等級之分,但是卻沒有那麼嚴格,他每天多自由自在呀!每次下朝回到後宮,還沒進門就有許多的妃子前簇後擁地迎上來討好他,他愛和誰在一起就和誰在一起,誰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他愛這種自由享樂的生活,他不要任何拘束。因此,他下定決心,堅決不要冊立皇后。可是,那些兢兢業業為家為國的臣子們,哪裡見過這等荒唐事啊!所以仍然再三請奏皇上冊立皇后,但憲宗就是不理,大臣們也沒有辦法。

儘管憲宗沒有採取大臣們的建議冊立郭氏為皇后,但她並沒有因此而產生什麼不愉快的情緒,而是繼續同以前一樣,對皇上體貼尊敬,對後宮妃子友愛和善,對宮女侍從謙和仁愛,對大臣們恭謹有禮,所以在後宮中她雖沒有皇后的名號,但幾乎是擔當起了皇后的責任,宮裡宮外對她不僅沒有不服的,反而對她更為尊敬。

在憲宗李純即位前十年,郭氏就已經為李純生下了一個兒子李恒,為李純的第三子。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太子並不是郭氏的兒子李恒,而是憲宗的長子李甯。但是李寧卻因病而死,所以之後的太子位就被鎖定在憲宗喜愛的聰明伶俐的第三子李恒身上。

憲宗雖是太子身份即位,但是過程也不算非常正常:當時憲宗李純的父皇順宗在位進行削藩改革,損害了宦官集團和地方節度使的利益,所以他們聯合起來逼迫順宗退位,擁立太子即位。憲宗即位以後,就被宦官集團挾持,幾乎是一個傀儡皇帝他本人也不太勤於政事,逐漸沉迷於享樂之中,從為了在後宮妃子中自由享樂連皇后都不冊封的荒唐事中就可以看出:他還有一項惡習就是同許多貪圖享樂不圖政事的皇帝們一樣,沉迷於追求長生不老之道之中。所謂長生不老,完全是不良方士的騙術,所渭的煉丹和煉出的金丹,一般都含大量有毒物質,不僅不能桴助人長壽,反而會讓人中毒,引起身體功能的衰竭。然而,這些希望長生不老永圖享樂的皇帝們,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只斷之法,盲目聽信這些方士們吹,聽任他們擺佈,被他們利用加上很可能因為金丹引起身體不調和影晌神以及判斷功能,常有侍從或者大臣被無辜所殺,郭氏對此非常焦慮,經常冒著巨大的風險對憲宗進行勸解,希望他不要再繼續杆殺無辜了,但是效果很不明顯,憲宗已經很難聽進別人的勸告。

因為長期服用有毒金丹,憲宗的心性已經大受影響,身邊的宮女太監和侍衛經常受到他的無故責駡,甚至有隨時被殺頭的危險,西元820年,宦官陳弘志趁機將憲宗毒死,又擁立太子李恒為帝,即唐穆宗。

李恒為帝以後,也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並且沒有受到父親的教訓,仍然迷戀煉丹之術。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對母親郭氏非常有孝心,基以後就立即尊母親為皇太后,並且將外公郭噯和外婆升平公主都進一步冊封。雖然不能夠說郭氏會覺得婚姻上有所缺隋,但是兒子對自己這麼孝心,當然心裡會覺得特別安慰。

穆宗對郭太后的孝心確實出於真心,不僅僅是加個封號,而是每個細節都做得很好。尊封為皇太后以後,郭氏得遷居興慶宮`就不是每天都能夠見到兒子了。但是偃宗每個月逢初一、十五都一定會親自去給太后請安、還經常率文武百官一起去。郭太后去驪山遊玩,沉迷于美景不想立即回宮,穆宗為保證太后的安全就全程派禁軍護送,待太后回宮還必然親自迎接母親回來。所以穆宗在位的幾年,她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母親,應該也是郭氏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幾年。

但是好景不長,穆宗剛在位四年,三十歲的時候就駕崩了、年少的太子李湛此時身負重任,登上皇帝之位。但是太子年少,剛羊六歲左右,還沒有能力來處理整個國家事務,並且還常常忽略自己的天子角色,只顧沉迷于玩樂之中。此時郭太后被諄為太皇太后,她很有威信,所以有人建議太皇太后可採取臨朝所政。郭氏知道這些人不是真心為國、而是看她說話還有幾分分量,想來巴結利用她而已,於是沒有採納,還對這蚱意欲 f預朝政的人都非常反感。郭氏的哥哥郭釗,不愧為郭氏後人,在這個時候不僅沒有想到趁機和妹聯合去奪取大權,反而提醒妹妹一定不要陷人這些人的套,不要去於預政權。

但是李湛在位也就只有三年,便又被宦官毒害。為了稔定大局,郭氏出面立李湛的弟弟李昂為帝,即唐文宗。文宗還是很亻心意想將國家治好,也想要整治宮中奢靡的不正之風,還常就此請教順宗莊憲皇后的女兒漢陽公主。他對郭氏也非常有孝心,有好東西一定先敬讓給郭氏,然後再考慮自己。

西元8年,文宗駕崩,迎來武宗李炎即位。武宗仍然是沉迷享樂,喜歡騎馬狩獵,連奏章都常常不全部過目。郭氏教訓武宗要仔細對待朝臣奏章,要常和宰相及大臣們探 i寸大事的處理方法,要親賢臣遠小人,懂得分辨是非,武宗後來有一些收斂,但又沉迷於仙丹之中,沒幾年身體就不行了。

武宗駕崩以後,皇位的繼承者就不再是武宗的兒子,這個繼承者是憲宗的兒子李忱,李忱是穆宗同父異母的弟弟。李忱的母親鄭氏和郭氏之間有些矛盾,因為鄭氏原本是郭氏的侍女,因為在郭氏身邊所以才有很多機會與憲宗見面,結果也被憲宗召幸,給憲宗生下了兒子李忱。她出身卑微,但很記仇。在作為侍女的時候,郭氏難免會因為一些事情而責駡過她,當時她心裡就不舒服,但是因為身份地位都比郭氏低,不能對她怎麼樣。而現在,她的兒子一舉當上了皇帝,也是她揚眉吐氣的時候了。所以她常常在兒了宣宗曲前挑撥,宣宗對郭氏的態度和前幾任皇上的態度就大相徑庭,對她一點也不尊重。

郭氏受到這種待遇,心裡很難受,有一天她實在不想忍受、便想要跳樓尋死以得到解脫,但是被身邊的侍女救下,但是這件事傳出去以後,人們都責宣宗對郭氏不孝,宣宗對此大為惱火。而事情也非常湊巧,當天晚上郭氏就無故暴斃,原因不明。

因為宣宗和宣宗的母親鄭太后對她不敬,她當時並沒有與憲宗合葬。作為天下國母的郭氏,直到唐懿宗時才被遷葬于憲宗的景陵,諡號為“懿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