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部戰爭片拍成了愛情片,劉亦菲演技竟然暴漲

作為金棕櫚上的開幕影片,《烽火芳菲》還是遜色不少。

影片中,中外文化的相撞到融合,最後並沒有粘結在一起,相反這種差異文化的對撞,差一點將電影變成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劇片。題材很好,卻沒有一個具有張力的故事,整體四平八穩,沒有起伏,沒有跌宕,《烽火芳菲》就像是直接通讀了劇本的作品。給觀眾的第一感覺不像是電影,而是電視劇,好比一場午夜檔的吃夜宵放映欄目。

值得一提的是,劉亦菲這次明顯能駕馭住角色了。

其飾演的寡婦這一人設,與自身渾然天成的氣質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這沒有說笑,而是一種“對症下藥”的手段。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演員都是這樣,真正適合的角色形象有限,就得看准了鑽進去。劉亦菲的表演方式無論怎麼改,都是一種冷談的狀態,與其亂接劇本,類似於之前的《三生三世》和《致青春》,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定格點,畢竟給人的感覺就是安靜。

影片的背景定位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階段,美軍派出16架B25-B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欲對東京進行戰略空襲,此次行動後來被稱為杜立特空襲。從影片中不難發現,導演比利·奧古斯特確實做了不少的功課,根據電影中建造出的B25-B模型,跟現實中的完全一致。

也就是說,比利·奧古斯特對待《烽火芳菲》這部電影還是誠意滿滿的,只不過劇本太差,亦或是跨國執導的導演向來都水土不服。

《烽火芳菲》有點類似于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雖小背景不相同,但大背景卻是一致的。兩部片子的故事都是一次大撤退,

也都是倒敘,前者跑的是中外夫妻檔順便拐帶一小孩,後者跑的是足以改變時代的知識份子。但故事整體的緊湊度和流暢度,《明月幾時有》要更勝一籌。提起片中的孩子:小女孩妞妞,其人設的存在完全是一處敗筆,好好一個愛情電影,加上一小孩還怎麼談戀愛,還怎麼深入人心。

總的來說,劉亦菲的表現是整部電影唯一的驚喜點。至於男主埃米爾·赫斯基,這個主演過《荒野生存》的男人,在電影《烽火芳菲》中的存在感實在太弱,形象也太刻板。四平八穩的劇情下也有著太多邏輯上的漏洞,鑒於該類型的作品,本應有著強烈的反戰意識,對戰爭的探討和反思,以及人性的複雜,卻統統沒有表現出來。而愛情的元素也本應嚮往著對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但卻彰顯的不足,差一點就走上俗套的道路。

但卻彰顯的不足,差一點就走上俗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