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家村是遼河入海口處的魚米之鄉

《王山東修路 》

文/孫延堂

選稿:中鄉美選稿基地主編 黃太豔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高家村是遼河入海口處的魚米之鄉,只是路太差,坑坑窪窪,多少年就是這個老樣子,鄉村沒錢修路。

春季泥土翻漿,大車陷進去出不來;雨天自行車騎人。養雞養鴨專業戶一筐筐鮮蛋,運出去硬是顛碎一半兒。蔬菜收穫的季節,如果趕上雨季就得爛在地裡。這條路,讓人們心裡堵得慌。

村中心的張家小店裡,有幾位常客,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就坐滿了熱炕頭。

“老張婆子,給我燙壺酒,炒幾個菜!”村主任王老五在門口就喊開了。

張家媳婦一聽是主任來了,撩開門簾,迎了出去。

“他五叔,啥事把你高興這樣,又抱孫子了?”

“生生生,你就知道生。過去是少生孩子多種樹,現在是少生孩子多修路!”

“修路?那感情好啊”“他五叔,快請進屋裡說呀!”

屋裡幾位長老級人物,一聽要修路,趕緊把首席位置讓出來。王家媳婦樂得直戳手,趕忙回身端上一壺熱氣騰騰的花茶,給村主任倒上一杯。王老五抿上一口,後生李大壯把一袋紙煙卷好遞過來,張二嘎刺啦一聲點著火柴。

“我剛從鄉里回來,上邊要給咱村修一條水泥馬路!”

“每戶要收多少錢啊?”

“老爺子,這是扶貧專項基金,一文錢不要。”

“哎呀,那可好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了。

“他五叔,你們嘮,我去準備酒菜,這頓酒席我家請客!”

“張家媳婦,再上一炷香!”

“是這樣的,省裡剛調來一位書記,從南方帶來的扶貧專案,叫精准扶貧。”

大家說著,村民組長高鐵柱一撩門簾走進來,身後跟著幾位後生,一張桌子八個人,酒菜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修路的事。

“主任,工程包給誰了?

”“縣公路局!”

那土石方活兒呢?”

“給我們,贊助方說,讓咱們也寬綽寬綽!”

“聽說是一位大老闆!”高鐵柱吱溜地喝上一口說:“都說為富不仁,你看人家,富了不忘鄉親。”

“哎,鐵柱,你認識大老闆?”主任一臉嚴肅地問道。

“我哪能認識人家億萬富翁,聽說一點。”高鐵柱欲言又止。

“我這個當領導的都不知道。上級領導都在追問這個人的來路,沒有誰知道。竣工剪綵他一定來。”

“主任,啥時開工?”

“明年春天動工,後年十一趕在重大節日前剪綵。”

夜深了,外面一片漆黑,大家心裡卻格外敞亮。攙著老者,深一腳,淺一腳各自回家。

第二年春天,工款到位,村委會提前完成了征地補償,凍土層化通,

就要開工了。

早晨5點多,村裡25瓦大喇叭響了。在外面幹活的停下來,在家吃飯的放下筷子,正在洗臉的趕緊擦把臉,打開小喇叭,聽嗓門就知道書記講話。

“全體村民們:今天我要講修路的事。這修路鄉縣市省四級領導十分重視,千萬叮嚀囑咐,一定要把這個扶貧項目搞好。如果誰敢偷工減料,村裡絕不饒恕他。希望大家全力以赴,改變村子面貌的時候到了。”

秋天,一條標準的土路修好了。第二年雨季一過,運砂石料的車來回奔跑,大碎石,小碎石,沙子,一層層碾壓,加上水泥攪拌晝夜不停。路兩邊安上馬路牙子,移栽的楊柳,在風中婀娜多姿。

村民組長高鐵柱還在村子中心修建了一趟樓座子,氣派得很。高家村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賣農藥種子化肥建材,收購蟹田水稻,綠色蔬菜和水產品,專門往城裡賣。

今年9月30日,高家村村級公路剪綵。省市縣鄉四級領導趕來了。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剪綵隊伍中有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格外高興。高鐵柱三步並做兩步走上去。

“山東!

”“鐵柱!”

二人緊緊擁抱,村幹部頓時愣住了。“他們認識?”這時,省書記拿著小喇嘛,高聲對大家說:“王山東同志30年前從咱們村走出去,致富不忘家鄉,這條路就是他出資修建的,感謝王山東同志的義舉!鄉親們,這是一條致富之路,擼起袖子加油幹吧……”全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王山東微笑著拿起話筒說:“各位父老鄉親,現在我宣佈再投資兩千萬,在村裡建立綠色水稻和農副產品精加工基地,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養殖業,把村裡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共同致富!”

孫延堂簡介,1959年11月24日生,遼寧省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出版教育專著16本,散文集1本,參編多部教學參考書。在教育教學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數百篇。熱愛家鄉,勤於筆耕,並以此為樂;精于學生作文指導,指導學生升學作文與競賽作文幾千份,見於網路報刊雜誌;擅長高考命題與預測,受邀請在各省市校作備考專題報告幾十場。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第二年雨季一過,運砂石料的車來回奔跑,大碎石,小碎石,沙子,一層層碾壓,加上水泥攪拌晝夜不停。路兩邊安上馬路牙子,移栽的楊柳,在風中婀娜多姿。

村民組長高鐵柱還在村子中心修建了一趟樓座子,氣派得很。高家村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賣農藥種子化肥建材,收購蟹田水稻,綠色蔬菜和水產品,專門往城裡賣。

今年9月30日,高家村村級公路剪綵。省市縣鄉四級領導趕來了。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剪綵隊伍中有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格外高興。高鐵柱三步並做兩步走上去。

“山東!

”“鐵柱!”

二人緊緊擁抱,村幹部頓時愣住了。“他們認識?”這時,省書記拿著小喇嘛,高聲對大家說:“王山東同志30年前從咱們村走出去,致富不忘家鄉,這條路就是他出資修建的,感謝王山東同志的義舉!鄉親們,這是一條致富之路,擼起袖子加油幹吧……”全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王山東微笑著拿起話筒說:“各位父老鄉親,現在我宣佈再投資兩千萬,在村裡建立綠色水稻和農副產品精加工基地,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養殖業,把村裡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共同致富!”

孫延堂簡介,1959年11月24日生,遼寧省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出版教育專著16本,散文集1本,參編多部教學參考書。在教育教學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數百篇。熱愛家鄉,勤於筆耕,並以此為樂;精于學生作文指導,指導學生升學作文與競賽作文幾千份,見於網路報刊雜誌;擅長高考命題與預測,受邀請在各省市校作備考專題報告幾十場。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