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逃離了北上廣,武漢是否可以落腳?

前言:現在的武漢互聯網行業情況,相比4年前有非常大的差別。這要感謝那些勇於在這片土地開墾的創業者。這些創業公司培養和留下的人,將會成為武漢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基礎。

在一線城市往外趕人的現在,武漢也許是一個還能落腳的地方,是一個有奮鬥希望的地方。

13、14 年,我幾乎看不到華科武大的同學畢業後留在武漢。現在,武漢的一大批本土創業公司和來武漢建立研發中心的公司,把大量工程師留在或者吸引回武漢。

甚至,4 月 8 號,簡尋聯合武漢最 TOP 的一批互聯網公司,去北京秀「技術肌肉」。

作為一個在 2011 年來到武漢讀大學的IT男,我很榮幸的看到了大量武漢本土互聯網公司的成長,和中間大部分公司的創始人相識于「微時」,直到現在也能經常向他們請教。

眼看著武漢在崛起

在 2012-2013 年,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孕育期,能夠留下來的佼佼者也都成為了武漢互聯網公司的中流砥柱。

12 年,還經常在武漢的 DemoCoffe 見到車來了的創始人,那時候他還是武大的一名老師,還在思考到底要做什麼創業項目。經常到Demo和武漢很早的一批本土天使投資人--詹凱聊天。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名大一的學生,非常好奇他們整天坐在角落裡面「密謀」什麼。

還有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

12 年暑假,我帶著班裡的同學在一個 1000 塊錢/月租到的出租屋裡,折騰一個看起來非常不靠譜的項目的時候。貌似當時聽說一個學長在做「九塊九包郵」的一個產品,當時還天真的思考這怎麼賺錢。忘了是 13 年還是 14 年,有次還跟著夏裡峰夏總去了卷皮,夏總讓我幫忙給他推薦華科的研發同學去卷皮工作。後來,問了一圈,都想去高大上的 BAT,沒人想留在武漢,不知道那些同學後悔了沒有。

12 年底,經過 Demo 的同學介紹,我認識了極驗的吳淵和張振宇,並且跟著大家走過了一段非常艱辛的早期創業路程。我一直非常欽佩,他們兩個之前完全沒做過互聯網的東西,一個從頭開始學技術,一個主要做設計,竟然搭起了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架子。當時我就想,有這毅力和學習速度,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

直到去年這時候,見到微派(開發貪吃蛇大作戰的那個公司)的合夥人方波,

坐他車回家的路上還在一起討論下一輪融資的事情,現在他們都已經使用者規模和收入增長的嚇死人,資本已經完全不是問題。剛剛見到悅然心動創始人顏慶華的時候,他們還被劉玉老師安排在華科啟明學院的頂樓開始創業,因為他長的太年輕,我還誤以為是我同屆的同學。這兩年武漢出了第一個獨角獸企業鬥魚、出了第一個上市公司盛天。在我大學畢業後,15年的時候,也留在武漢和這些學長、前輩們一起往前走。

在武漢建研發中心的公司越來越多

從11、12 年開始,一號店、找鋼網、壹藥網、騰訊、航班管家、騰訊、風行、寶寶樹、360、跟誰學等公司分別來武漢建立研發中心。其中有一些公司的研發中心有數百人,總數也有一兩千人。

隨著一線城市的運營成本的增加,武漢這個整體成本只有一線城市 60%-70% 的地方進入到各大公司的視野,政府的政策支持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而且武漢也有大量的高校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只是暫時流出到北上廣深,隨著外部生活壓力的增大,回到家鄉或者回到曾經讀書的地方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家都看准了,武漢在未來一定是互聯網人才回流的重地。

人才回流趨勢越來越明顯

3.5% 是近一個月,武漢市場裡新增的回流人員的比例。這是統計了最近一個月的武漢簡歷的流動情況統計出來的數位。

看起來也許比較少,但這只是一小段時間的數字,但如果把整體時間放長,平均每年武漢互聯網從業者增加4%,而且這4%都是經過一線互聯網公司培養的人的話,長期來看也非常可觀。

而且,我身邊也越來越多的看到武大、華科的同學,因為在湖北買了房子、或者厭倦了北京折騰的生活,又回到武漢的。

4.8 號第一次進京秀肌肉

很多人是想回來的,但是依然會擔心回來是否有合適的職位、回來後武漢的公司是不是落後北上廣深的公司一個時代。在我看來,互聯網的技術,沒什麼太大的隔閡。而且很多武漢的優質創業公司的核心人員,本身就是被創始團隊從外面挖回來的。

但,口說無憑,我們準備帶著武漢最 TOP 的公司,一起去北京秀秀技術肌肉,給大家提供一些技術的乾貨,也讓大家看看武漢的公司是不是真的超出你的想像。

在我大學畢業後,15年的時候,也留在武漢和這些學長、前輩們一起往前走。

在武漢建研發中心的公司越來越多

從11、12 年開始,一號店、找鋼網、壹藥網、騰訊、航班管家、騰訊、風行、寶寶樹、360、跟誰學等公司分別來武漢建立研發中心。其中有一些公司的研發中心有數百人,總數也有一兩千人。

隨著一線城市的運營成本的增加,武漢這個整體成本只有一線城市 60%-70% 的地方進入到各大公司的視野,政府的政策支持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而且武漢也有大量的高校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只是暫時流出到北上廣深,隨著外部生活壓力的增大,回到家鄉或者回到曾經讀書的地方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家都看准了,武漢在未來一定是互聯網人才回流的重地。

人才回流趨勢越來越明顯

3.5% 是近一個月,武漢市場裡新增的回流人員的比例。這是統計了最近一個月的武漢簡歷的流動情況統計出來的數位。

看起來也許比較少,但這只是一小段時間的數字,但如果把整體時間放長,平均每年武漢互聯網從業者增加4%,而且這4%都是經過一線互聯網公司培養的人的話,長期來看也非常可觀。

而且,我身邊也越來越多的看到武大、華科的同學,因為在湖北買了房子、或者厭倦了北京折騰的生活,又回到武漢的。

4.8 號第一次進京秀肌肉

很多人是想回來的,但是依然會擔心回來是否有合適的職位、回來後武漢的公司是不是落後北上廣深的公司一個時代。在我看來,互聯網的技術,沒什麼太大的隔閡。而且很多武漢的優質創業公司的核心人員,本身就是被創始團隊從外面挖回來的。

但,口說無憑,我們準備帶著武漢最 TOP 的公司,一起去北京秀秀技術肌肉,給大家提供一些技術的乾貨,也讓大家看看武漢的公司是不是真的超出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