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連喝一周功能飲料,小夥子變成這樣!

今天急診收治了一個病人,黃醫生習慣了我有空過去問長問短,
剛剛他下午有空,就主動跑到我科室跟我聊了起來。

小病人今年20歲,大學生。最近忙著幹學校學生會的活動,熬夜是免不了的。然後他養成了這段時間喝某牌子功能飲料的習慣,每天3-4瓶,為了提神醒腦應對熬夜。結果,一周下來,開始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到我院急診科就診。黃醫生接診後,把他安排到心內科專科醫生那裡診治。

交流下來,黃醫生問了我:“你有時間去瞭解下功能飲料這方面的資料,

也好給我這個臨床醫生一點指導。”

我滿口答應,回頭就開始著手找這方面的資料了。

什麼是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是指通過調整飲料中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人體功能的飲料。據有關資料對功能性飲料的分類,認為廣義的功能飲料包括運動飲料、能量飲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飲料。功能飲料是2000年來風靡于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一種健康飲品。

它含有鉀、鈉、鈣、鎂等電解質,成分與人體體液相似,飲用後更能迅速被身體吸收,及時補充人體因大量運動出汗所損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鹽分),使體液達到平衡狀態。

當飲用功能性飲料成為一種時尚,這一產業也隨之欣欣向榮。行業刊物《飲料系列》編輯巴里·納坦松說,功能性飲料的產業價值已高達15億美元,產品類型超過150種。然而營養學家提醒消費者,

面對功能性飲料,應三思而後“飲”。功能飲料在中國的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中國逐漸成為功能性飲料的消費大國 。

今天小夥子喝的是能量飲料,來瞭解下什麼是能量飲料?

國際運動營養學會對能量飲料的定義是:能量飲料是成分除了水、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麥芽糊精等)、維生素、礦物質以外,還包括各種營養物質的混合體(如咖啡因、牛磺酸、氨基酸、瓜拉那、葡萄糖醛酸內酯、肌糖、煙酸、泛醇、人參、銀杏萃取液等)的一種飲料[1] 。

在美國,能量飲料屬於含糖軟飲料(sugar soft beverage)[2] ,在中國,能量飲料應屬於軟飲料中的特殊用途飲料,但在中國市場上沒有能量飲料的具體概念。

能量飲料的特點在於它是一款旨在為運動人群增加能量、緩解疲勞、提高注意力和靈敏度以及增強運動表現的含興奮劑(咖啡因)的飲料。能量飲料與運動飲料最大的區別在於能量飲料含咖啡因成分,

同時,二者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比例也不同。

能量飲料的主要構成:

咖啡因、牛磺酸、氨基酸和蛋白質

什麼是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跟副作用如何?

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生物鹼化合物,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

咖啡因能夠暫時的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臨床上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蘇。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軟飲料及能量飲料十分暢銷,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藥品。

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咖啡因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它也有成癮性,一旦停用會出現精神萎頓、渾身困乏疲軟等各種戒斷症狀,雖然其成癮性較弱,戒斷症狀也不十分嚴重。

腸胃影響:與咖啡因有關的胃腸道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便秘、腹瀉、噁心、嘔吐及飲用咖啡後抽筋等。

精神和神經系統:包括心理混亂和焦慮,抑鬱和輕度疲勞等精神症狀。與消費咖啡因有關的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如緊張、煩躁、和緊張不安感覺等。

心血管: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伴隨血壓升高的心率和心跳加快。研究還發現咖啡因可以造成高血壓患者的動脈血管硬化。

內分泌:過量消費咖啡因可以導致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該機制會引起血清腎上腺素水準升高。

咖啡因和孕婦:研究發現在孕期大量攝入咖啡因有導致流產的可能。此外,咖啡因可以誘導胎盤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咖啡因穿過胎盤時還可能直接影響嬰兒細胞發育。

什麼是牛磺酸?牛磺酸的作用跟副作用如何?

1.牛磺酸,一種含硫的氨基酸,是人體細胞內最豐富的氨基酸,由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而來,是人類飲食中的正常成分。

2.牛磺酸有許多生物學和生理學功能,包括:預防膽汁阻塞、抗心律失常、影響肌肉收縮和心率變化,發揮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性調節,促進視網膜的發育、抗氧化和抗炎功能。同時,牛磺酸還具有調節細胞膜的滲透和穩定的作用。

3.在普通的能量飲料中,牛磺酸的量遠低於預期的產生影響的量。人體產生的牛磺酸要遠遠大於攝入的量。但是如果攝入的量多的話,人體腎臟會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排泄,對腎臟構成一定壓力。

氨基酸和蛋白質:

1.運動後迅速攝入蛋白質可有助肌肉的恢復。青少年每日推薦蛋白質攝入量為 (1.2-2.0)g/kg,通過均衡飲食即可滿足這一需求 。在市場上具有巨大效益的特定氨基酸能量飲料,其功效並沒有相應的臨床試驗資料的支援。

2.而且,能量飲料中氨基酸的使用可以取代飲食中的氨基酸也沒有具體文獻加以證實。因此,不能將能量飲料替代飲食,作為機體日常氨基酸的來源。

常喝功能性飲料對身體的影響:

一、從含糖量方面分析,長期喝含糖甜飲料的一些危害有哪些:

1. 害處一:促進腎結石

研究表明,甜飲料消費和腎結石及尿道結石風險顯著相關。分析認為,甜飲料降低了鈣和鉀的攝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攝入量,可能是引起腎結石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

2.害處二:促進肥胖

研究證據已經肯定,多喝甜飲料會有效促進肥胖,而少喝甜飲料有利於體重控制。

3.害處三:降低營養素攝入量

研究提示,喝甜飲料多的人,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通常會減少,澱粉類主食和蛋白質也吃得較少。這對發育期的兒童少年尤其不利。另外,多喝甜飲料的人,整體上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

4.害處四:強力促進糖尿病

一項對91249名女性追蹤8年的調查發現,每天喝1聽以上甜飲料的人,比每個月喝1聽以下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險會翻番。而且,即便喝甜飲料沒有增重的人,在體重指數和每日攝入能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仍然表現出促進糖尿病發生的效果。

5.害處五:促進骨質疏鬆和骨折

研究顯示,甜飲料和骨質密度降低之間有顯著聯繫,甜飲料喝得多,骨折危險會增加。

6.害處六:促進齲齒

甜飲料攝入量和齲齒的危險呈正相關。蛀牙危險的增加,很可能是因為甜飲料帶來體內鈣的丟失,讓牙齒變得更脆弱。

7.害處七:促進痛風

甜飲料會增加體內尿酸,提升患痛風的風險,還有少數研究提示甜飲料攝入量多血壓可能更高。

二、國外醫學對功能性飲料的看法:

AHA科學年會的一項報告表明,在美國,超過40%的功能飲料病例報告涉及6歲以下兒童,並且部分病例伴有嚴重的心臟和神經系統症狀。 功能飲料可能含有藥物級咖啡因並導致心率和血壓升高,副作用通常包括神經、消化和心血管症狀。此項研究分析了美國中毒控制中心的資料記錄和功能飲料暴露的報告病例。

研究者表示,功能飲料在兒童膳食中毫無地位,伴有心臟、神經系統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個體應確定其能否安全飲用功能飲料。由於多數功能飲料引發不適人群未及時上報,因此報告資料僅為冰山一角。應對飲料的咖啡因含量及其潛在健康後果標示加以改進,以減少兒童對此類產品的暴露。

“由於能量功能飲料的飲用量不斷攀升,應該建議醫生詢問青少年病人是否飲用能量功能飲料,留意可能出現的能量功能飲料飲用過量的情況,以及對單獨飲用能量功能飲料或是與酒一起飲用帶來的危險進行探討,” Sanchis-Gomar博士解釋說。“醫生們應該意識到目前對咖啡因和這些高能量飲料中其它成分的含量缺乏監管,以及這一現象可能給身體帶來的危害,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可能向父母和兒童普及知識,讓他們瞭解到過量飲用能量功能飲料可能導致出現心律不齊的風險,還可能導致出現焦慮等症狀。”

論文的作者還敦促應該向父母和教育從業者傳達這種關切,因為他們有可能會由於疏忽變相的導致青少年過量攝入咖啡因。

根據一項研究發現,高咖啡因含量的功能飲料可能導致兒童出現癲癇,中風甚至猝死。而患有糖尿病或者行為障礙的兒童面臨更大健康風險,更應該對功能飲料說“不”。美國醫生表示功能飲料應該像煙酒及處方藥一樣受到嚴格監管。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一些聲稱能夠提高能量水準的飲料所含的咖啡因達到一杯8盎司(約226克)汽水飲料的3到5倍。青少年經常過度攝入功能飲料,他們是功能飲料廠商市場宣傳活動的主要針對對象。

研究報告合著者、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的史蒂文-利普舒爾特茲博士表示:“功能飲料並不擁有任何治療功效,所含的很多成分都在研究之中且未受到嚴格管理。醫療服務提供者應該提醒公眾功能飲料所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兒童。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飲料中所含成分具有一定危害,而危害可能是致命的。”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咖啡因能夠提高注意廣度,但同時也會提高血壓。利普舒爾特茲表示,功能飲料的咖啡因含量約相當於幾杯咖啡,但它們被消費的方式不同於後者,被消費的速度更快。她說:“人們可能在運動之後一次喝掉一兩瓶,相比之下很少有人一次快速喝掉幾杯咖啡。

關於功能性飲料的其他建議:

能量飲料與酒精混合使用

青少年飲用能量飲料最危險的方式就是與酒精混合攝入。和能量飲料攝入有關的案例(包括猝死、冠狀血管痙攣、心動過速、嚴重心律失常和心室纖維性顫動等)中,大多數都與過量攝入能量飲料和(或)與酒精混合使用有關[9] 。在美國,27%的12歲~20歲人群每月都會飲酒。一項關於青少年酒精和能量飲料使用的研究發現二者的消費呈正相關。另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將能量飲料和酒精混合使用與酗酒、酒後鬥毆和故意傷害等行為呈正相關。原因可能是,能量飲料中的咖啡因使人感到精神振奮,二者混合飲用時興奮作用使人過量攝入酒精,導致嘔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此外,能量飲料中咖啡因的過度興奮作用可降低機體判斷力和神經認知的功能,進而導致危險行為的發生,如:使用毒☆禁☆品、性侵犯、打架鬥毆、敢於冒險和酒駕等。目前,能量飲料與酒精混合使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被證實。在我國,雖然沒有上述報導,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功能性飲料不能當水喝

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藥品。

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咖啡因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它也有成癮性,一旦停用會出現精神萎頓、渾身困乏疲軟等各種戒斷症狀,雖然其成癮性較弱,戒斷症狀也不十分嚴重。

腸胃影響:與咖啡因有關的胃腸道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便秘、腹瀉、噁心、嘔吐及飲用咖啡後抽筋等。

精神和神經系統:包括心理混亂和焦慮,抑鬱和輕度疲勞等精神症狀。與消費咖啡因有關的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如緊張、煩躁、和緊張不安感覺等。

心血管: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伴隨血壓升高的心率和心跳加快。研究還發現咖啡因可以造成高血壓患者的動脈血管硬化。

內分泌:過量消費咖啡因可以導致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該機制會引起血清腎上腺素水準升高。

咖啡因和孕婦:研究發現在孕期大量攝入咖啡因有導致流產的可能。此外,咖啡因可以誘導胎盤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咖啡因穿過胎盤時還可能直接影響嬰兒細胞發育。

什麼是牛磺酸?牛磺酸的作用跟副作用如何?

1.牛磺酸,一種含硫的氨基酸,是人體細胞內最豐富的氨基酸,由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而來,是人類飲食中的正常成分。

2.牛磺酸有許多生物學和生理學功能,包括:預防膽汁阻塞、抗心律失常、影響肌肉收縮和心率變化,發揮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性調節,促進視網膜的發育、抗氧化和抗炎功能。同時,牛磺酸還具有調節細胞膜的滲透和穩定的作用。

3.在普通的能量飲料中,牛磺酸的量遠低於預期的產生影響的量。人體產生的牛磺酸要遠遠大於攝入的量。但是如果攝入的量多的話,人體腎臟會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排泄,對腎臟構成一定壓力。

氨基酸和蛋白質:

1.運動後迅速攝入蛋白質可有助肌肉的恢復。青少年每日推薦蛋白質攝入量為 (1.2-2.0)g/kg,通過均衡飲食即可滿足這一需求 。在市場上具有巨大效益的特定氨基酸能量飲料,其功效並沒有相應的臨床試驗資料的支援。

2.而且,能量飲料中氨基酸的使用可以取代飲食中的氨基酸也沒有具體文獻加以證實。因此,不能將能量飲料替代飲食,作為機體日常氨基酸的來源。

常喝功能性飲料對身體的影響:

一、從含糖量方面分析,長期喝含糖甜飲料的一些危害有哪些:

1. 害處一:促進腎結石

研究表明,甜飲料消費和腎結石及尿道結石風險顯著相關。分析認為,甜飲料降低了鈣和鉀的攝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攝入量,可能是引起腎結石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

2.害處二:促進肥胖

研究證據已經肯定,多喝甜飲料會有效促進肥胖,而少喝甜飲料有利於體重控制。

3.害處三:降低營養素攝入量

研究提示,喝甜飲料多的人,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通常會減少,澱粉類主食和蛋白質也吃得較少。這對發育期的兒童少年尤其不利。另外,多喝甜飲料的人,整體上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

4.害處四:強力促進糖尿病

一項對91249名女性追蹤8年的調查發現,每天喝1聽以上甜飲料的人,比每個月喝1聽以下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險會翻番。而且,即便喝甜飲料沒有增重的人,在體重指數和每日攝入能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仍然表現出促進糖尿病發生的效果。

5.害處五:促進骨質疏鬆和骨折

研究顯示,甜飲料和骨質密度降低之間有顯著聯繫,甜飲料喝得多,骨折危險會增加。

6.害處六:促進齲齒

甜飲料攝入量和齲齒的危險呈正相關。蛀牙危險的增加,很可能是因為甜飲料帶來體內鈣的丟失,讓牙齒變得更脆弱。

7.害處七:促進痛風

甜飲料會增加體內尿酸,提升患痛風的風險,還有少數研究提示甜飲料攝入量多血壓可能更高。

二、國外醫學對功能性飲料的看法:

AHA科學年會的一項報告表明,在美國,超過40%的功能飲料病例報告涉及6歲以下兒童,並且部分病例伴有嚴重的心臟和神經系統症狀。 功能飲料可能含有藥物級咖啡因並導致心率和血壓升高,副作用通常包括神經、消化和心血管症狀。此項研究分析了美國中毒控制中心的資料記錄和功能飲料暴露的報告病例。

研究者表示,功能飲料在兒童膳食中毫無地位,伴有心臟、神經系統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個體應確定其能否安全飲用功能飲料。由於多數功能飲料引發不適人群未及時上報,因此報告資料僅為冰山一角。應對飲料的咖啡因含量及其潛在健康後果標示加以改進,以減少兒童對此類產品的暴露。

“由於能量功能飲料的飲用量不斷攀升,應該建議醫生詢問青少年病人是否飲用能量功能飲料,留意可能出現的能量功能飲料飲用過量的情況,以及對單獨飲用能量功能飲料或是與酒一起飲用帶來的危險進行探討,” Sanchis-Gomar博士解釋說。“醫生們應該意識到目前對咖啡因和這些高能量飲料中其它成分的含量缺乏監管,以及這一現象可能給身體帶來的危害,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可能向父母和兒童普及知識,讓他們瞭解到過量飲用能量功能飲料可能導致出現心律不齊的風險,還可能導致出現焦慮等症狀。”

論文的作者還敦促應該向父母和教育從業者傳達這種關切,因為他們有可能會由於疏忽變相的導致青少年過量攝入咖啡因。

根據一項研究發現,高咖啡因含量的功能飲料可能導致兒童出現癲癇,中風甚至猝死。而患有糖尿病或者行為障礙的兒童面臨更大健康風險,更應該對功能飲料說“不”。美國醫生表示功能飲料應該像煙酒及處方藥一樣受到嚴格監管。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一些聲稱能夠提高能量水準的飲料所含的咖啡因達到一杯8盎司(約226克)汽水飲料的3到5倍。青少年經常過度攝入功能飲料,他們是功能飲料廠商市場宣傳活動的主要針對對象。

研究報告合著者、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的史蒂文-利普舒爾特茲博士表示:“功能飲料並不擁有任何治療功效,所含的很多成分都在研究之中且未受到嚴格管理。醫療服務提供者應該提醒公眾功能飲料所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兒童。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飲料中所含成分具有一定危害,而危害可能是致命的。”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咖啡因能夠提高注意廣度,但同時也會提高血壓。利普舒爾特茲表示,功能飲料的咖啡因含量約相當於幾杯咖啡,但它們被消費的方式不同於後者,被消費的速度更快。她說:“人們可能在運動之後一次喝掉一兩瓶,相比之下很少有人一次快速喝掉幾杯咖啡。

關於功能性飲料的其他建議:

能量飲料與酒精混合使用

青少年飲用能量飲料最危險的方式就是與酒精混合攝入。和能量飲料攝入有關的案例(包括猝死、冠狀血管痙攣、心動過速、嚴重心律失常和心室纖維性顫動等)中,大多數都與過量攝入能量飲料和(或)與酒精混合使用有關[9] 。在美國,27%的12歲~20歲人群每月都會飲酒。一項關於青少年酒精和能量飲料使用的研究發現二者的消費呈正相關。另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將能量飲料和酒精混合使用與酗酒、酒後鬥毆和故意傷害等行為呈正相關。原因可能是,能量飲料中的咖啡因使人感到精神振奮,二者混合飲用時興奮作用使人過量攝入酒精,導致嘔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此外,能量飲料中咖啡因的過度興奮作用可降低機體判斷力和神經認知的功能,進而導致危險行為的發生,如:使用毒☆禁☆品、性侵犯、打架鬥毆、敢於冒險和酒駕等。目前,能量飲料與酒精混合使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被證實。在我國,雖然沒有上述報導,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功能性飲料不能當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