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靈心醫悟」當醫生就是要摳細節

摳細節,對事業,是決定成敗;對病人,是決定生死!不會摳細節,

就當不了好醫生;摳不死細節,就成不了大醫生。這個世界,有大大咧咧的人,但不容許有大大咧咧的醫生。因為生命非兒戲,治療非兒戲,手術更非兒戲!

醫療的嚴肅之處在於每一種處置每一項操作在病人身上都將帶來無法反悔的改變,成為落在病人身上的印記,永遠沒有撤銷的機會。藥用了就是用了,進到血液裡,骨髓裡,身體的每一根血管裡,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裡。

手術做了就是做了,好的壞的,滿意的不滿意的,已經既成事實造成改變,永遠不可能反悔。

生命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每一種外源性的干擾,侵入性的操作,都會帶來連鎖的反應。就像一個最錯綜複雜的網,無數個鏈條緊密相連、環環相扣。一個環節產生改變,無數個環節都會產生連鎖反應。所謂最完美的補救措施只是讓這個網儘快找到一種平衡,重新進入一種穩態,

但這種穩態絕不是開始介入前的狀態。

面對寶貴的生命,面對複雜的疾病,病人恐懼,家屬擔心,醫生壓力山大,都是人之常情。但身為醫生,就是要在這如山的壓力下,平心靜氣,雙眼如炬,發現每一個病變,摳死每一個細節。治療措施絕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盡善盡美,按下一個蹺蹺板,讓其餘蹺蹺板儘量保持最佳的平衡。

一個病人做了手術,術後病人在門診按部就班的隨訪。

半年以後,發現腹腔其他地方長了包塊,考慮腹腔轉移。調出病人術前的檢查片子,仔細閱讀才發現,原來那個地方之前就有陰影,報告醫生沒有提醒,術中探查也沒有發現。

如果,閱片的醫生多花點心思,即使沒辦法確診,但提示一下,手術醫生可能就會注意到這種改變,多做些其他檢查來明確,或許就不會給病人做手術;如果手術醫生在腹腔探查的時候更仔細一些,

或許就會發現這個病變,及時的手術切除,病人可能就不會那麼快的復發;如果……

當醫生,幾乎沒有誰不被懊悔糾纏!盡職的醫生懊悔的時候更多,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希望每一種治療措施都盡善盡美,每一個病人都接受最佳的治療。但是,人人無完人,會有瑕疵,會有缺陷,會有不足,會有注意力分散、精力不好的時候。即使最完美的措施其實都不可能完美,最滿意的手術其實都不會完全滿意,

就看對自己苛刻的程度。

當醫生,雖是行醫,實際上是做人!以對待自己的態度對待病人,在治療前,手術前,多聽一些,多看一些,多考慮一些,多摳一些細節,即使有遺憾,這個遺憾也無傷大雅,也是完美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