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皇子八十萬兩銀子在手,卻只讓正妻喝粥,吝嗇到極致

乾隆末年,在經過漫長的考察後,乾隆將皇儲繼承人最終鎖定為年齡、資格和才能相當的兩個皇子,分別是皇十一子永瑆與皇十五子永琰。

永瑆是八阿哥永璿的同母弟,其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共生四子,

分別為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璿、皇九子永瑜(早殤)和皇十一子永瑆。

除皇九子外,淑嘉皇貴妃所生皇子多高夀且富藝術氣質,而永瑆之天賦更在永璿之上。據稱永瑆的畫超妙空靈,既能寫生,又善山水,功力相當不差。

然而,

對於永瑆的藝術天賦與愛好,乾隆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永瑆天分頗高,而乾隆本人也愛好藝術並相當識貨,他對永瑆的成就頗為欣賞,並經常臨幸成王府第,觀賞兒子的書畫佳作。但是,永瑆畢竟是皇子,其一味地寄情翰墨,流連詩酒,乾隆就難免有些不能接受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乾隆見十五阿哥永琰手持一扇,扇上有詩有畫,均頗為可觀。乾隆遂索扇細看,見落款有“兄鏡泉”三字。

對於皇子們在外面與閒人稱兄道弟,乾隆是很看不慣的,於是問永琰這個所謂的“兄鏡泉”究竟是何許人也。永琰一看躲不過去,只好說這位老兄不是別人,正是十一阿哥永瑆的別號。在乾隆看來,永瑆此時不過十四五歲,卻附庸風雅,

自號“鏡泉”,未免濡染漢人文士陋習太過,而忘卻了滿洲傳統的尚武之風。

乾隆頗為警惕,並下令眾皇今後子一律不得自署字型大小。既然是個文人,永瑆身上難免有些文人的怪脾氣。

據《嘯亭雜錄》中說,永瑆“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馭人。持家苛虐,護衛多以非罪斥革。

日用菲薄,庫積銀八十萬,莫肯揮霍,一任其子孫盜竊。

一日乘馬斃,王命烹以代膳,是日即不舉爨,其嗇吝也若是。其妃乃傅文忠公女,奩資頗豐,而王皆索入封樁庫中,妃惟日啖薄粥而已。”積銀八十萬,一文不肯花。永瑆的福晉是大學士傅恒之女,其嫁妝自是豐厚異常,但這些金銀財寶都被永瑆收了去,王妃竟只能“日啖薄粥”。而且,所乘之馬死了,永瑆竟令王府不准舉炊而只准吃馬肉,

其吝嗇到這種程度,難怪會成為世人取笑的對象。

更令人絕倒的是,永瑆死前得了狂癇症,其“體不沐浴,發不枇櫛”,大小便失禁,穢物從褲襠中流出來,“左右有勸更衣者,王曰:“死後蛆食蛆骸,又誰為滌垢也?”卒以狂疾致死。”

這段太污垢,就不解說了,請自行腦補該場面。如此皇子,如何能承當社稷重任?

最終,永瑆于道光三年三月去世,年七十二歲。

請自行腦補該場面。如此皇子,如何能承當社稷重任?

最終,永瑆于道光三年三月去世,年七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