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定了!福建首批十個特色文化文物示範村鎮,看看有沒有你家鄉?

日前省文化廳發佈的《關於特色文化文物示範村鎮建設專案實施方案》,福建省將建設一批文化遺產傳承有序、人文氣息濃郁深厚、文創產業特色鮮明、文化生態優美精緻的特色文化文物示範村鎮。

福建首批10個文化文物示範村鎮

武夷山市五夫鎮

五夫鎮自古就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

朱子理學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從師就學長達40餘年。

將打造成朱子文化特色小鎮。

長汀縣中複村

1934年秋,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在中複村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嶺阻擊戰,

9月30日,紅九軍團在該村觀壽公祠舉行誓師大會,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將打造成“萬里長征零公里,紅色長征第一村”。

永安市吉山村

是全國首批整體保護利用的中國傳統村落和福建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鄉”。1937年至1945年,福建省會內遷永安七年半,其中有40多個省直機關駐紮在吉山,是抗戰時期與重慶、桂林齊名的國統區三大抗戰文化中心之一。2015年被納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及全國抗戰主題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將打造成“抗戰之聲”音樂小鎮。

安溪縣湖頭鎮

湖頭鎮是安溪縣北部中心城鎮,也是安溪縣的交通杻紐和商貿重地。相傳南宋理學家朱熹路經嶺頭山,

俯瞰該地,見狀如大湖,遂稱湖頭,沿用至今。2016年10月14日,湖頭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將打造成特色僑鄉文旅小鎮。

南安市漳州寮村

南安官橋漳州寮村的蔡氏古民居,是清朝資政大夫蔡資深所建,占地16000多平方米,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將打造成閩南文化風情小鎮。

永春縣五裡街鎮

永春縣是閩南最早的商業市場。據《永春縣誌》稱,民國初以其地距離縣城五華里而改稱五裡街,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帶貨物集散地,繁榮盛況為全縣第一,也是閩南著名集鎮之一。

將打造成特色文化型非遺美麗村鎮。

仙遊縣鯉城街道

早在唐代,鯉城已是仙遊縣治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至今遺留有古老的西亭宮浮雕百花石柱、宋代文廟、天地壇、東門石坊、明 代魏升、戚繼光殲滅倭寇的十八戰古戰場遺址等。最具特色的是書畫、莆仙戲、工藝雕刻等傳統文化,有清代以來的李霞、李耕等國畫名家,戲曲藝術如《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曾晉京演出,轟動京城。

將打造成戲曲文化特色鎮。

屏南縣漈下村

漈下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這裡有閩東特色傳統民居,廊橋、水車、廟宇、亭榭、祠堂、茶鹽古道。這座歷史文化名村正通過“文創+農民+政府+互聯網”的新模式,實現精准扶貧與農村文創產業發展融合的新實踐。

將打造成傳統村落文創藝術村。

建陽建盞文化小鎮

地處閩北的建窯建盞在宋代曾經經歷了一段輝煌歷程,流傳于日本、韓國、東南亞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南平建陽水吉窯、南平茶洋窯、武夷山遇林亭窯,三處窯址統稱建窯系。近年來,建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建窯建盞的挖掘、保護與傳承。

將打造成建窯“原產地”特色小鎮。

閩侯縣曇石山村

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的曇石山,有一處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遺址。從此發掘出的各種遺跡表明,它具有和今天福建人相同的海洋文化特徵。在1996年對曇石山文化遺址展開的第8次發掘中(上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生動還原了曇石山人彼時的生活場景。

將打造成曇石山遺址博物小鎮。

南安官橋漳州寮村的蔡氏古民居,是清朝資政大夫蔡資深所建,占地16000多平方米,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將打造成閩南文化風情小鎮。

永春縣五裡街鎮

永春縣是閩南最早的商業市場。據《永春縣誌》稱,民國初以其地距離縣城五華里而改稱五裡街,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帶貨物集散地,繁榮盛況為全縣第一,也是閩南著名集鎮之一。

將打造成特色文化型非遺美麗村鎮。

仙遊縣鯉城街道

早在唐代,鯉城已是仙遊縣治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至今遺留有古老的西亭宮浮雕百花石柱、宋代文廟、天地壇、東門石坊、明 代魏升、戚繼光殲滅倭寇的十八戰古戰場遺址等。最具特色的是書畫、莆仙戲、工藝雕刻等傳統文化,有清代以來的李霞、李耕等國畫名家,戲曲藝術如《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曾晉京演出,轟動京城。

將打造成戲曲文化特色鎮。

屏南縣漈下村

漈下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這裡有閩東特色傳統民居,廊橋、水車、廟宇、亭榭、祠堂、茶鹽古道。這座歷史文化名村正通過“文創+農民+政府+互聯網”的新模式,實現精准扶貧與農村文創產業發展融合的新實踐。

將打造成傳統村落文創藝術村。

建陽建盞文化小鎮

地處閩北的建窯建盞在宋代曾經經歷了一段輝煌歷程,流傳于日本、韓國、東南亞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南平建陽水吉窯、南平茶洋窯、武夷山遇林亭窯,三處窯址統稱建窯系。近年來,建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建窯建盞的挖掘、保護與傳承。

將打造成建窯“原產地”特色小鎮。

閩侯縣曇石山村

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的曇石山,有一處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遺址。從此發掘出的各種遺跡表明,它具有和今天福建人相同的海洋文化特徵。在1996年對曇石山文化遺址展開的第8次發掘中(上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生動還原了曇石山人彼時的生活場景。

將打造成曇石山遺址博物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