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兒時借光苦讀,後來官居丞相,晚年最後悔的事 卻是當年的努力

朝迷按:本文概括了“鑿壁借光”主人公匡衡的一生。匡衡從一個農家出生的窮小子,到後來成為位極人臣的丞相,本應該流芳百世的一生,卻終抵不過貪欲的腐蝕...

匡家祖上三輩都是農民,

但是匡家的小兒子匡衡卻十分喜愛讀書,由於家境貧寒,匡衡從小就以替人幫工獲取買書錢。白天幹活沒有時間讀書,晚上天色太暗,捨不得買蠟燭的匡衡就悄悄在牆壁上挖了一個洞,借著隔壁“偷來”的微弱燈光苦讀。

匡衡借光

匡衡的努力沒有白費,

他十七歲時升入太學,師從經學家後蒼,後來以其對《詩經》的獨到見解,被當時的經學家們大力推崇,連當時身為太子的漢元帝劉奭也對其深有好感。

漢元帝劉奭即位後,任用了匡衡為郎中。此時恰好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異象,匡衡便乘機上書,勸漢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匡衡的奏書得到劉奭的大加讚賞,匡衡也因此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匡衡和漢元帝

在之後的幾年裡,漢元帝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解《詩經》,匡衡也一路升為了御史大夫。建昭三年(西元前36年)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又代為丞相,封樂安侯,總理全國政務。此時的匡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已由原來“偷光讀書”的窮小子,

一躍成為了輔佐皇帝的朝廷棟樑。

竟甯元年(前33年)五月,漢元帝劉奭駕崩,太子劉驁繼位,匡衡橫跨兩朝,繼續輔佐這位漢成帝。然而此時一件事情的披露,卻讓這位兩朝元老晚節不保。

匡衡在受封樂安侯的時候,漢元帝對他的封地進行過一次界定。原本封地為31萬畝,但由於地圖出錯,多給封了4萬。匡衡對這個錯誤也是心知肚明,但一時的貪心讓他隱瞞未報。

可惜紙包不住火,漢成帝繼位後,司隸校尉將此事上書,彈劾匡衡竊取國家土地,要求皇帝對其嚴懲。

匡衡

漢成帝念其往日功勞,沒有重罰,只是收回封地,沒收家產,將他貶為平民。

失意在家的匡衡回憶平生過往,感念自己雖然幼年苦讀,卻在年老之時忘了聖賢教誨,

貪欲肆起,不得善終,縱然過去再努力,這一輩子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