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是真的嗎?

相信不少愛讀三國,聽三國,看三國的朋友總會聽到“諸葛亮六出祁山”,“薑維九伐中原”的事蹟,那麼是否確有其事呢?接下來就由我細細為大家梳理。

諸葛亮一生總共五次北伐,

只有兩次走了祁山。假如把裴松之注裡,郭沖的《三事》記載,諸葛亮在建興五年屯兵陽平,派魏延率大軍東進,獨留萬人守城,結果司馬懿率眾20萬前來,諸葛亮用了那招聞名天下的“空城計”來退敵也算上的話,可以算作六次。

但是裴松之雖然寫了這件事,

卻又認為這件事是虛構的,原因是,第一在《三國志.魏延傳》中,魏延要求獨領萬人都不被諸葛亮允許,怎麼可能讓他率領大軍東進?其次,諸葛亮屯軍陽平,陽平在漢中,司馬懿那個時候還在做荊州都督,駐守在宛城,怎麼可能帶大軍去抵禦諸葛亮?直到曹真死後,司馬懿才在關中和諸葛亮PK。

最重要的是,司馬懿帶著20萬人,已知諸葛亮兵力不足,如果懷疑有伏兵,持重行軍,注意提防就行了,

為什麼要跑?以司馬懿的軍旅生涯來說這種低級錯誤他是不可能犯的,所以建興五年這次所謂的“出兵”,我們不算。

那麼諸葛亮剩下的五次北伐我們一一來剖析,建興五年,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於沔(mian)陽,準備北伐。

蜀漢建興六年(西元228年)春天,諸葛亮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揚言要從斜穀道取郿,佔據箕(ji)穀。曹魏大將曹真如臨大敵,嚴陣以待。而諸葛亮卻率領大軍走祁山,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降蜀漢,一時之間關中震動,魏明帝曹睿(魏文帝曹丕之子)親自西鎮長安,派曹真率大軍拒敵,曹真遣張郃進軍攻擊馬謖。

當時諸葛亮手下有宿將魏延,吳懿等人都可以統帥大軍,但是諸葛亮強行提拔馬謖作為大軍統帥。結果大家都知道,被張郃大敗於街亭,只有王平所部嚴陣以待,張郃不敢輕犯,得以保全。而趙雲和鄧芝也因為所部是疑兵,兵少將寡,

在箕穀作戰不利,幸好集中兵力固守,不至於大敗。

這就是第一次北伐,三郡投降卻不能保全,被曹真收復,最終招致慘敗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回漢中,斬了馬謖,又自貶三等。可能唯一的收穫就是西縣的數千戶人口,還有被魏國趕出來的薑維吧。

蜀漢建興六年的冬天,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捲土重來,這次走散關,包圍了陳倉,然而曹真早有預料,知道街亭之敗後諸葛亮必定再來,讓郝昭和王生早早的就修治城防,諸葛亮無法攻克,熬到糧草告罄,奈何不了曹真,於是就撤了。結果魏國大將王雙以為諸葛亮糧草告罄撤退的匆忙肯定是個破敵良機,輕率出擊,然而諸葛亮早有防備,和王雙大戰將其擊敗並擊殺王雙。

蜀漢建興七年(西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陳式攻擊武都和陰平,時任雍州刺史的郭淮想要攻擊陳式所部,但是諸葛亮自建威出兵,威脅到郭淮所部安全,郭淮只得退軍,於是陳式拿下了這兩個郡。

而過了一年,曹魏太和四年(西元230年),曹真上書明帝,認為蜀漢連年侵犯我境,必須給他們點顏色瞧瞧,數路大軍討伐蜀漢,走斜穀,一定能克復蜀漢。陳群表示反對,斜穀道難走,糧食轉運困難,還是不要浪費人力財力。

曹真又上書說那我走子午道總行吧,陳群又說走子午道的困難,又說軍事用度的花費太大了。於是明帝就把陳群的意見發送給曹真作參考,哪知道曹真參考參考著直接就把這個當明帝同意了的依據起兵伐蜀了.....

曹真走子午道,司馬懿走漢水,然後其他將領有的走斜穀道,有的走武威入蜀,結果天降大雨,長達一個多月,難以行軍,曹真那叫一個心裡苦啊,棧道都斷絕了,沒辦法,只得灰溜溜的回家了。

蜀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祁山,又因為糧草吃完了,毫無建樹就退軍了,而諸葛亮退保祁山,張郃追至木門和諸葛亮所部交戰,流矢射中了張郃的右腿膝蓋,導致張郃死亡,可能這是這場北伐裡唯一的戰果了。但是張郃當時也屬於高齡將領了,屬於快要退休的序列,受輕傷導致死亡也實屬正常,就算這次不死,估摸著也活不了多久了。

蜀漢建興十二年春季(西元234年),諸葛亮生平最後一次北伐,出斜穀,佔據武功縣五丈原,和司馬懿對陣于渭南。司馬懿說:“假如諸葛亮有脾氣那就會依武功縣向東而行,如果他上了五丈原,那大軍就沒事了。”

結果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想要北渡渭水。司馬懿派將領周當帶兵駐守在陽遂作為誘餌,諸葛亮卻一連幾天一點動靜都沒有。司馬懿就說:“諸葛亮想和我爭奪平原地區又不走陽遂,他的意圖簡直是一目了然啊,還想跟我玩套路?”就讓胡遵和郭淮在陽遂做好警戒,結果和諸葛亮在積石遇上了。在臨近平原的地方打了一場,諸葛亮沒法前進,只好返回五丈原。司馬懿又派奇兵攻擊諸葛亮後軍,活捉了1000多個人,殺了500多個人,另外還有600多人投降。

由於糧食轉運困難,諸葛亮讓軍隊在渭水沿岸屯田,做長久打算,每天各種挑釁,尋釁滋事就是想找司馬懿打一架,司馬懿表示任你橫行霸道,我自巋然不動。就是等著你丫的糧食不夠吃自己滾回去。最後諸葛亮沒辦法了,拿著女人衣服來羞辱司馬懿,司馬懿大怒,上表明帝我要求和諸葛亮這個山野村夫決一死戰!朝廷表示,有火你給我憋著,不准打架,打架不好,傷到花花草草怎麼辦?還讓辛毗拿著代表皇帝的杖節專程過來制止司馬懿出戰。

薑維說:“丞相,辛毗來了,估計這老賊不會出戰了。”諸葛亮說:“我呸,這老奸巨猾的東西本來就不想出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想打早開打了,還裝模作樣的上書請戰,只不過是不想示弱墮了軍心士氣罷了。

於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就這樣大眼瞪小眼,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度過了一百多天。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軍中,於是蜀漢這邊終於扛不住了,趕緊把營寨燒了跑路。司馬懿一看,你跑,我就追。結果楊儀突然一波反向行軍擺出要和司馬懿大戰一場的架勢,司馬懿一看,這架勢不好撿便宜啊,窮寇勿追,算了算了,於是就讓楊儀結陣而退,安全回家了。

以上就是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結果,基本沒撈到過什麼便宜,大部分情況都是糧食不夠吃就撤了,極大的削弱國力,而且以弱國伐強國,自古以來受到了很多人的詬病。

但是蜀漢以正統自居,如果時偏安一隅,自然不用做這樣的事,但是你要和曹魏爭正統地位,自然就得不斷征伐曹魏這個“篡漢政權”以表明自身的正統性。否則你就是不合法的,沒有大義名分,也不過是等著被宰的羔羊而已,只能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吧。

蜀漢建興七年(西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陳式攻擊武都和陰平,時任雍州刺史的郭淮想要攻擊陳式所部,但是諸葛亮自建威出兵,威脅到郭淮所部安全,郭淮只得退軍,於是陳式拿下了這兩個郡。

而過了一年,曹魏太和四年(西元230年),曹真上書明帝,認為蜀漢連年侵犯我境,必須給他們點顏色瞧瞧,數路大軍討伐蜀漢,走斜穀,一定能克復蜀漢。陳群表示反對,斜穀道難走,糧食轉運困難,還是不要浪費人力財力。

曹真又上書說那我走子午道總行吧,陳群又說走子午道的困難,又說軍事用度的花費太大了。於是明帝就把陳群的意見發送給曹真作參考,哪知道曹真參考參考著直接就把這個當明帝同意了的依據起兵伐蜀了.....

曹真走子午道,司馬懿走漢水,然後其他將領有的走斜穀道,有的走武威入蜀,結果天降大雨,長達一個多月,難以行軍,曹真那叫一個心裡苦啊,棧道都斷絕了,沒辦法,只得灰溜溜的回家了。

蜀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祁山,又因為糧草吃完了,毫無建樹就退軍了,而諸葛亮退保祁山,張郃追至木門和諸葛亮所部交戰,流矢射中了張郃的右腿膝蓋,導致張郃死亡,可能這是這場北伐裡唯一的戰果了。但是張郃當時也屬於高齡將領了,屬於快要退休的序列,受輕傷導致死亡也實屬正常,就算這次不死,估摸著也活不了多久了。

蜀漢建興十二年春季(西元234年),諸葛亮生平最後一次北伐,出斜穀,佔據武功縣五丈原,和司馬懿對陣于渭南。司馬懿說:“假如諸葛亮有脾氣那就會依武功縣向東而行,如果他上了五丈原,那大軍就沒事了。”

結果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想要北渡渭水。司馬懿派將領周當帶兵駐守在陽遂作為誘餌,諸葛亮卻一連幾天一點動靜都沒有。司馬懿就說:“諸葛亮想和我爭奪平原地區又不走陽遂,他的意圖簡直是一目了然啊,還想跟我玩套路?”就讓胡遵和郭淮在陽遂做好警戒,結果和諸葛亮在積石遇上了。在臨近平原的地方打了一場,諸葛亮沒法前進,只好返回五丈原。司馬懿又派奇兵攻擊諸葛亮後軍,活捉了1000多個人,殺了500多個人,另外還有600多人投降。

由於糧食轉運困難,諸葛亮讓軍隊在渭水沿岸屯田,做長久打算,每天各種挑釁,尋釁滋事就是想找司馬懿打一架,司馬懿表示任你橫行霸道,我自巋然不動。就是等著你丫的糧食不夠吃自己滾回去。最後諸葛亮沒辦法了,拿著女人衣服來羞辱司馬懿,司馬懿大怒,上表明帝我要求和諸葛亮這個山野村夫決一死戰!朝廷表示,有火你給我憋著,不准打架,打架不好,傷到花花草草怎麼辦?還讓辛毗拿著代表皇帝的杖節專程過來制止司馬懿出戰。

薑維說:“丞相,辛毗來了,估計這老賊不會出戰了。”諸葛亮說:“我呸,這老奸巨猾的東西本來就不想出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想打早開打了,還裝模作樣的上書請戰,只不過是不想示弱墮了軍心士氣罷了。

於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就這樣大眼瞪小眼,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度過了一百多天。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軍中,於是蜀漢這邊終於扛不住了,趕緊把營寨燒了跑路。司馬懿一看,你跑,我就追。結果楊儀突然一波反向行軍擺出要和司馬懿大戰一場的架勢,司馬懿一看,這架勢不好撿便宜啊,窮寇勿追,算了算了,於是就讓楊儀結陣而退,安全回家了。

以上就是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結果,基本沒撈到過什麼便宜,大部分情況都是糧食不夠吃就撤了,極大的削弱國力,而且以弱國伐強國,自古以來受到了很多人的詬病。

但是蜀漢以正統自居,如果時偏安一隅,自然不用做這樣的事,但是你要和曹魏爭正統地位,自然就得不斷征伐曹魏這個“篡漢政權”以表明自身的正統性。否則你就是不合法的,沒有大義名分,也不過是等著被宰的羔羊而已,只能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