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動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

這個判斷符合實際,具有重大意義——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無論是高速增長階段還是高品質發展階段,都離不開“發展”二字,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們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如何認識和理解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階段”的特徵和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採訪。

記者: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您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這一轉變?

李佐軍: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對我國發展所處歷史階段的總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聚焦到經濟層面,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個判斷是符合實際的,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78年至2010年前後的高速度增長階段,其主要特徵是年均增速達到9.8%;2010年至今的增速換擋階段,

在這一階段,我國經濟增速由2010年的9.6%調整至2016年的6.7%。隨著經濟增速換擋接近尾聲,中國經濟逐步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經濟角度看,這一論斷鮮明地闡述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需要有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這就要求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換。

從供給側角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靠一般性生產要素的大規模粗放投入來實現,但是我們現在面臨著資源能源日益短缺、環境治理壓力加大、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等一系列制約和挑戰,通過大規模資金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也受到邊際效應遞減規律的制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再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尋求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因此,我們必須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記者: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這一重大判斷包含著哪些深刻內涵?

李佐軍:無論是高速增長階段還是高品質發展階段,都離不開“發展”二字,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不過,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以後,我們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不能再把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和經濟規模的擴張作為主要目標,不能再以GDP論英雄。

高品質的發展,意味著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推動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我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全面提升人的健康、壽命、體力、技能、智力等水準,滿足人的物質需求、情感需求、成長需求、權利需求。這需要我們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為每個人提供合適的舞臺,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人的潛力。

高品質的發展,意味著要大力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提升高品質產業的比重,更多用品質效益的指標來考核評價各類主體。

高品質的發展,意味著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一是促進要素投入結構的轉變,由依靠一般要素向依靠高級要素轉變;二是促進增長動力轉換,依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記者:如何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李佐軍:首先,要提高品質意識。只有形成人人重視品質、人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才能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要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提供高品質產品或服務。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其次,要制定和完善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我們要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為此要始終重視高品質的標準體系建設;要圍繞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檔,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遏制以降低品質為代價的惡性競爭,引導企業突出主業、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和效率,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

再次,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品質經濟、效率經濟。在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市場中,市場主體只有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只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形成市場競爭力。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我們必須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進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此外,要大力培育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產要素。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們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責編:張葦杭)

需要有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這就要求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換。

從供給側角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靠一般性生產要素的大規模粗放投入來實現,但是我們現在面臨著資源能源日益短缺、環境治理壓力加大、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等一系列制約和挑戰,通過大規模資金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也受到邊際效應遞減規律的制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再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尋求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因此,我們必須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記者:中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這一重大判斷包含著哪些深刻內涵?

李佐軍:無論是高速增長階段還是高品質發展階段,都離不開“發展”二字,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不過,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以後,我們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不能再把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和經濟規模的擴張作為主要目標,不能再以GDP論英雄。

高品質的發展,意味著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推動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我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全面提升人的健康、壽命、體力、技能、智力等水準,滿足人的物質需求、情感需求、成長需求、權利需求。這需要我們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為每個人提供合適的舞臺,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人的潛力。

高品質的發展,意味著要大力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提升高品質產業的比重,更多用品質效益的指標來考核評價各類主體。

高品質的發展,意味著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一是促進要素投入結構的轉變,由依靠一般要素向依靠高級要素轉變;二是促進增長動力轉換,依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記者:如何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李佐軍:首先,要提高品質意識。只有形成人人重視品質、人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才能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要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提供高品質產品或服務。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其次,要制定和完善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我們要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為此要始終重視高品質的標準體系建設;要圍繞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檔,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管理,遏制以降低品質為代價的惡性競爭,引導企業突出主業、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和效率,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

再次,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品質經濟、效率經濟。在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市場中,市場主體只有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只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形成市場競爭力。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我們必須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進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此外,要大力培育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產要素。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們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責編:張葦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