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群遠赴異國的“入侵者”,卻在這裡尋到了知音

小時候,我們經常用作文來描述自己認為最美妙的聲音:有人說是婉轉動聽的歌聲;有人說是父母溫柔的關懷;也有人說是老師的諄諄教導。這些聲音在年幼時曾給予我們關懷,

給我們鼓舞。

可當逐漸長大,步入社會有了工作,每天的聲音似乎只有街道汽車的鳴笛聲,又或在地鐵裡推推搡搡的抱怨聲。

當然,還有更常見的情景,人人帶著耳機。

所以這時候,再問問你自己最美妙的聲音是什麼?那些曾被我們寫在日記本中的嚮往,你又記得多少?

雨林之歌

“嘩嘩流水,叮咚泉水,嘰嘰喳喳鳥鳴。”

2016年8月,來自北京的音樂人李星宇,帶領著他的五人錄音小隊,前往巴西收錄來自亞馬遜雨林神秘莫測的自然之音,開啟一段曲折豐富的冒險之旅。

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這裡聚集了250萬種昆蟲,超過一萬種植物和大約兩千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也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

在亞馬遜,你根本不知道會遇見什麼

亞馬遜動植物品種眾多,聲音也比較繁雜,收錄起來相對困難。但沒想到在這混雜的聲音中,他們卻發現了一種類似於口哨的叫聲。

高頻的叫聲像是在吹口哨,時而出現時而消失,像是在唱歌,又像是發送著什麼訊息。

仔細瞭解,才知道是它——萌萌的樹懶!

原來當樹懶想要求偶的時候,就會發出口哨音。由於它們的行動實在是太慢了,所以當相隔幾百米時,就會利用這種哨音來確定對方是不是也有點“意思”,如果兩情相悅,那千山萬水也在所不惜。

羞澀求偶的樹懶讓人倍加喜感,但與之相比,一聲嘶吼而現身的吼猴就顯得有些可怕。

它們叫聲低沉而雄厚,在遇到敵害或爭奪領地時,便會發出巨大的吼聲,特別像大型動物的嘶吼聲。它們警惕性強,難以接近,而一旦靠近,它們的聲音又發生了變化。

易變的聲音讓隊伍陷入了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採集到動物們正常的聲音狀態?通過幾天的採集試驗,錄音小隊逐漸發現他們獲取聲音的方式對動物的正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干擾。

如果仍以人工採集的入侵方式獲取聲音,很可能記錄下來的不是動物最真實的聲音,而是它們對入侵者發出的警告聲。

於是小隊制定了一個新的錄音計畫:他們將答錄機留在雨林的各個地方,河道邊,雨林樹木密集區...然後等到第二天再去收取,錄製一個完全沒有人為干擾和人工痕跡的雨林聲音。

瞧,那個毛茸茸架在樹枝上的就是他們的答錄機。或許人少了,野生動物才有可能聚集過來,才會展現一個真實的聲音狀態。

“活著”竟然成了每天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在亞馬遜雨林裡會碰到什麼誰也不知道,不像去動物園,你知道下一步會遇到什麼。”

行進前,當地領隊安東尼曾告訴大家,雨林中最兇猛的動物莫過於美洲豹,但李星宇不曾想到,此時他們需要提防的卻不是大型動物。在這裡,一群再小不過的螞蟻,都讓小隊成員接連受傷。

你見過螞蟻吃蚯蚓嗎?錄音小隊就曾屢次被他們襲擊。

由於雨林中天氣炎熱,李星宇將徒步靴換成了拖鞋,可沒想到一不小心踩到了白蟻窩,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白蟻就已經爬到了他的腳上,像針紮般咬的他生疼。

這些白蟻與平日見到的不同,他們難以清理,即使咬傷後發現,把白蟻從腳上拔下來,它的頭部還是會嵌入皮膚中。

而同行隊員馬科也沒能躲過看似小卻攻擊力極強的火蟻。

僅是小小一口,他的眼睛便立刻腫了起來。

在這裡,神秘的亞馬遜雨林,無論是河裡的食人魚,叢林裡的美洲豹、蝙蝠,還是不起眼的蟲子,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致命。

為了獲得聲音,他們做了很多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

他們所經歷的事情,得到的結果,遠遠要比他們能夠駕馭的多得多,而這些是他們來巴西前始料未及的。

為了捕捉到更多的聲音,除了架設定點設備,他們還四處找尋更適合的地方。在雨林中幾番搜尋,他們終於在湖邊發現了一處罕見的鳥窩。

這是一棵完全被鳥窩包圍住的樹,想要錄到360度的鳥叫聲,將設備放置在這裡簡直再合適不過。

可當李星宇正準備爬樹安置設備時,小隊的成員卻發現旁邊的另一棵樹早已被白蟻侵蝕。換句話說,這是一個白蟻“老窩”。

密密麻麻躲藏在樹幹裡的白蟻,只要輕輕一摸便會爬滿身體。

對於之前已經遭受過白蟻襲擊的錄音小隊來說只能更加謹慎操作。

商議後,大家決定將話筒線投擲在樹杈中。他們借來了一個並不高的梯子,將水壺和設備綁在一起加大重量,然後不斷向上拋,炎炎夏熱,他們嘗試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把話筒吊在了樹中央。

錄音設備的架設工作幾經波折,然而讓隊伍沒想到的是,回收工作又橫生意外。

架設在樹木中的GoPro 居然無故消失了,而他們最後的線索也只是設備發出的幾聲敲擊聲。

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團隊想去一探究竟,可當面對著神秘亞馬遜河中更多危險和未知的生物,打撈也只能放棄。

雖然在雨林裡放置設備的錄音方式,看似減輕了錄音小隊的工作負擔,但由於每個錄音設備每天都需要錄製十幾個小時,大量的錄音素材遠遠超乎了他們的想像,無形中更增加了工作難度。

每天架設和回收錄音設備後,隊員們疲憊的回到大船上,審核當天的錄音。可長時間下來卻發現雖然設備架置在不同的位置,但其實聲音變化並沒有特別大,他們獲得了太多宏觀環境上的聲音。

原本疲憊不堪的錄音小隊漸漸失去了採集聲音的快樂,他們的工作狀態陷入了低谷,甚至開始想念國內的生活。

聲音,是觀點,是情感,也是歷史

當你身處於一個自然環境時,會和在城市空間中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連續幾天的過度勞累,隊員們決定回到小鎮補充日常用品,調節緊張疲憊的工作狀態。

可突然從雨林的原始自然環境回到文明世界,他們竟然感到了明顯的不適應,開始反感人類文明為什麼變得如此嘈雜喧囂。

一副雨林聲譜,1K-4K HZ為“寂靜區”,是動物們交流的專屬區

而這幅,是城市聲譜

傳統的教育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只是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但其實說得很空洞。你瞧,在亞馬遜雨林,這些動物和植物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狀態,聲音分佈得很和諧。

而當回歸城市,被稱之為高級動物的“人”,卻強行佔據著所有的頻道,絲毫不留縫隙。

聽著城市的喧囂,再回想雨林中自然的聲音,此次亞馬遜之行的緣起又重回李星宇心中。

再回到那個地方吧,把這個純淨世界的聲音帶給更多的人。

一種靈性的體驗

沒有多少人願意長途跋涉去聽自然的聲音,那“我們”就把自然的聲音帶給“你們”。

但自然的聲音一定會越來越少,電腦合成的聲音只會越來越多。

傾聽亞馬遜雨林,可能是一種「靈性」的體驗。

也許這個過程中,感知會被打開,嗅覺會變得更敏銳,聽覺會變得更清晰。

這些生命糅雜所形成的能量場,會被同樣擁有生命力的你所感受到。

但你,必須通過你的方式,去接近它,去得到它。

易變的聲音讓隊伍陷入了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採集到動物們正常的聲音狀態?通過幾天的採集試驗,錄音小隊逐漸發現他們獲取聲音的方式對動物的正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干擾。

如果仍以人工採集的入侵方式獲取聲音,很可能記錄下來的不是動物最真實的聲音,而是它們對入侵者發出的警告聲。

於是小隊制定了一個新的錄音計畫:他們將答錄機留在雨林的各個地方,河道邊,雨林樹木密集區...然後等到第二天再去收取,錄製一個完全沒有人為干擾和人工痕跡的雨林聲音。

瞧,那個毛茸茸架在樹枝上的就是他們的答錄機。或許人少了,野生動物才有可能聚集過來,才會展現一個真實的聲音狀態。

“活著”竟然成了每天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在亞馬遜雨林裡會碰到什麼誰也不知道,不像去動物園,你知道下一步會遇到什麼。”

行進前,當地領隊安東尼曾告訴大家,雨林中最兇猛的動物莫過於美洲豹,但李星宇不曾想到,此時他們需要提防的卻不是大型動物。在這裡,一群再小不過的螞蟻,都讓小隊成員接連受傷。

你見過螞蟻吃蚯蚓嗎?錄音小隊就曾屢次被他們襲擊。

由於雨林中天氣炎熱,李星宇將徒步靴換成了拖鞋,可沒想到一不小心踩到了白蟻窩,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白蟻就已經爬到了他的腳上,像針紮般咬的他生疼。

這些白蟻與平日見到的不同,他們難以清理,即使咬傷後發現,把白蟻從腳上拔下來,它的頭部還是會嵌入皮膚中。

而同行隊員馬科也沒能躲過看似小卻攻擊力極強的火蟻。

僅是小小一口,他的眼睛便立刻腫了起來。

在這裡,神秘的亞馬遜雨林,無論是河裡的食人魚,叢林裡的美洲豹、蝙蝠,還是不起眼的蟲子,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致命。

為了獲得聲音,他們做了很多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

他們所經歷的事情,得到的結果,遠遠要比他們能夠駕馭的多得多,而這些是他們來巴西前始料未及的。

為了捕捉到更多的聲音,除了架設定點設備,他們還四處找尋更適合的地方。在雨林中幾番搜尋,他們終於在湖邊發現了一處罕見的鳥窩。

這是一棵完全被鳥窩包圍住的樹,想要錄到360度的鳥叫聲,將設備放置在這裡簡直再合適不過。

可當李星宇正準備爬樹安置設備時,小隊的成員卻發現旁邊的另一棵樹早已被白蟻侵蝕。換句話說,這是一個白蟻“老窩”。

密密麻麻躲藏在樹幹裡的白蟻,只要輕輕一摸便會爬滿身體。

對於之前已經遭受過白蟻襲擊的錄音小隊來說只能更加謹慎操作。

商議後,大家決定將話筒線投擲在樹杈中。他們借來了一個並不高的梯子,將水壺和設備綁在一起加大重量,然後不斷向上拋,炎炎夏熱,他們嘗試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把話筒吊在了樹中央。

錄音設備的架設工作幾經波折,然而讓隊伍沒想到的是,回收工作又橫生意外。

架設在樹木中的GoPro 居然無故消失了,而他們最後的線索也只是設備發出的幾聲敲擊聲。

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團隊想去一探究竟,可當面對著神秘亞馬遜河中更多危險和未知的生物,打撈也只能放棄。

雖然在雨林裡放置設備的錄音方式,看似減輕了錄音小隊的工作負擔,但由於每個錄音設備每天都需要錄製十幾個小時,大量的錄音素材遠遠超乎了他們的想像,無形中更增加了工作難度。

每天架設和回收錄音設備後,隊員們疲憊的回到大船上,審核當天的錄音。可長時間下來卻發現雖然設備架置在不同的位置,但其實聲音變化並沒有特別大,他們獲得了太多宏觀環境上的聲音。

原本疲憊不堪的錄音小隊漸漸失去了採集聲音的快樂,他們的工作狀態陷入了低谷,甚至開始想念國內的生活。

聲音,是觀點,是情感,也是歷史

當你身處於一個自然環境時,會和在城市空間中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連續幾天的過度勞累,隊員們決定回到小鎮補充日常用品,調節緊張疲憊的工作狀態。

可突然從雨林的原始自然環境回到文明世界,他們竟然感到了明顯的不適應,開始反感人類文明為什麼變得如此嘈雜喧囂。

一副雨林聲譜,1K-4K HZ為“寂靜區”,是動物們交流的專屬區

而這幅,是城市聲譜

傳統的教育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只是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但其實說得很空洞。你瞧,在亞馬遜雨林,這些動物和植物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狀態,聲音分佈得很和諧。

而當回歸城市,被稱之為高級動物的“人”,卻強行佔據著所有的頻道,絲毫不留縫隙。

聽著城市的喧囂,再回想雨林中自然的聲音,此次亞馬遜之行的緣起又重回李星宇心中。

再回到那個地方吧,把這個純淨世界的聲音帶給更多的人。

一種靈性的體驗

沒有多少人願意長途跋涉去聽自然的聲音,那“我們”就把自然的聲音帶給“你們”。

但自然的聲音一定會越來越少,電腦合成的聲音只會越來越多。

傾聽亞馬遜雨林,可能是一種「靈性」的體驗。

也許這個過程中,感知會被打開,嗅覺會變得更敏銳,聽覺會變得更清晰。

這些生命糅雜所形成的能量場,會被同樣擁有生命力的你所感受到。

但你,必須通過你的方式,去接近它,去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