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膠州唯一社區女警黃學蓓:從軍營到警營,成居民貼心人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鮑福玉 通訊員 趙敬美 劉海鵬

今年39歲的黃雪蓓是膠州市公安局三裡河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同時她也是膠州市公安局的唯一一名女社區民警,9年前部隊轉業後,

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員警這一神聖的職業,9年來,她安守本職,紮根基層,每天穿梭在社區裡的大街小巷,奔波於社區裡的家家戶戶,社區居民經常看到她忙碌的身影,9年來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柔情化解各種矛盾糾紛,積極幫助轄區居民排憂解難,用自己瘦小的身軀為社區居民撐起了一片平安的晴空。

黃雪蓓參加護校工作。

華麗轉身:愛上這座城,變身唯一“女片警”

39歲的黃雪蓓是福建泉州人,2008年從部隊轉業加入公安隊伍,2009年3月成為膠州市公安局三裡河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同時她也是膠州市公安局的唯一一名女社區民警。9年來,她安守本職,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用自己弱小的身軀為社區居民撐起了一片平安的晴空。

黃雪蓓,身材不高,有著閩南女子特有的瘦肖與幹練,她生性爽直、快言快語,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很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2008年,黃雪蓓從部隊轉業,從小就喜歡員警的黃雪蓓毅然選擇加入公安隊伍,來到了膠州市公安局三裡河派出所。剛到所裡的那段日子,所領導照顧她是一名女警,把她安排到戶籍視窗工作,但是黃雪蓓有著自己的想法,總想著到百姓身邊為他們多做點什麼,

最終她主動向領導申請,成為了一名社區民警。

黃雪蓓工作照。

“其實我當時沒有想很多,我是一個南方人,青島很美,愛上這座城市就想在這個城市發揮自己的光與熱,來到北方首先要適應這邊的風土人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到老百姓身邊工作。

”黃雪蓓一邊說,一邊豁達地笑著。其實她很清楚社區警務工作的苦與累,但是她不怕,她堅信:“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用心為百姓服務,他們就一定會接受自己!就這樣,黃雪蓓走上了社區警務的崗位,她一邊要儘快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一邊要努力學習公安業務知識,在最開始的幾年,黃雪蓓咬牙堅持著,用不斷的加班加點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孩子顧不上照顧,
也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黃雪蓓一直是微笑面對、努力支撐,還有人開玩笑說“黃雪蓓瘦成了‘旗杆’”,但其中苦澀,她卻很少向人傾訴。看到日漸消瘦卻始終鬥志昂揚的黃雪蓓,領導和同事都被這位錚錚的鐵娘子深深折服。

“她有強烈的責任感,工作十分認真,有不服輸的勁頭,又天生具備親和力,群眾工作能力強,是我們全所人員學習的榜樣!”膠州市公安局三裡河派出所所長姜振楓這樣贊許黃雪蓓。

黃雪蓓開展校園安全檢查。

不辭勞苦:淩晨蹲守化解“雞毛蒜皮”

黃雪蓓管轄的澳門路社區地處膠州市新城中心區,除了各種社區,餐飲、娛樂、學校、幼稚園、大型商場等鱗次櫛比,人財物流動頻繁,治安管理難度非常大。社區警務承載眾多公安基礎業務工作,囊括常住人口管理、流動人口摸排登記、重點人員管控、社區戒毒、九小場所管理、消防檢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情民意走訪、治安巡邏等諸多工作,有時還要配合上級部門開展各類活動,真可謂是千頭萬緒、無從下手。這些工作,沒有轟轟烈烈、抛頭露面,只有瑣碎繁雜、家長里短,但是能夠把這些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真的不簡單!

黃雪蓓清理居民種植的罌粟。

為了全面掌握社區情況,黃雪蓓經常利用中午、晚上和節假日時間走訪群眾,並從中總結出“多走、多看、多聽、多記、多想”的“五多”工作法。憑著一股韌勁,黃雪蓓把轄區7000多戶居民的聯繫方式都一一備案,每家每戶、每條街道、每個店面的情況都如數家珍。她把自己的電話印在“警民聯繫卡”上,發到百姓手中,上街巡邏時,她也總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居民的家事、社區的煩事雜事、鄰里糾紛等都會一五一十地記下,然後認認真真地去解決。對所有問題,不管是否在職責範圍內,她都會儘量説明解決,即使自己無法辦到的事,也會盡心解釋安撫,幫助尋求解決辦法。家住浮翠園社區的王先生向黃雪蓓反映,該社區11號樓有人在閣樓上養公雞,每天夜裡四點左右公雞就開始打鳴,嚴重影響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與學習。黃雪蓓瞭解情況後,真就淩晨4點跑到11號樓蹲守,判明公雞所處位置,積極做業主的思想工作,最終做通了工作。喬先生向黃雪蓓翹起了大拇指:“這個女警官,柔中帶剛,真是了不起!

黃雪蓓在居民家中走訪。

以情化人:居民“貼心人”,真情調解解決陳年積怨

黃雪蓓調解糾紛也是一把好手,居民們都說:“黃警官調解糾紛有‘藝術’,處理事情不偏袒人,我們信任他……”。其實,黃雪蓓就是堅持了“以情化人,以理服人,以法束人,為民辦事”十六字調解法。轄區居民張大姨年幼時患過小兒麻痹症,身體落下了殘疾,腿腳不便、談吐不清,為了維持生計,她在書香街租了一個門店,開了一家雜貨鋪。因為自己說話口齒不清,她買了一個揚聲器,請人錄好音放在店門口叫賣,這引起了樓上住戶劉女士的不滿,多次撥打110報警,要求派出所沒收張大姨的揚聲器。張大姨自己口齒不清做起生意來離不開這個揚聲器,再加上家裡實在困難,派出所多次出警始終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處理方式。可是劉女士因為之前就跟張大姨有矛盾,始終是不依不饒,所領導知道黃雪蓓是調處好手,就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她。接到這起糾紛,黃雪蓓翻閱了有關的法律條文,又到張大姨店面的周邊進行了走訪,發現大家都反映張大姨家的喇叭聲音不大,根本就造不成影響,群眾的反映更堅定了黃雪蓓的想法。她一方面讓張大姨把喇叭聲音再調低些,並從街面上撤到店面裡邊,一邊到劉女士家中瞭解她和張大姨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原來兩家已經有多年的積怨。

黃雪蓓在企業指導流動人口管理。

為了真正處結,黃雪蓓前前後後跑了十來趟,“說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把兩人的矛盾徹底化解,雙方的關係逐漸好轉,還爭著要黃雪蓓到自己家裡吃餃子。書香街的商戶紛紛對黃雪蓓豎起了大拇指。

勇敢警花:臨危不懼,赤手空拳奪白刃

社區警務並不是沒有危險的,除了配合專業單位開展摸排抓捕工作,面對一些突發情況,他們也必須沖在前面。黃雪蓓雖然是一名女子,但是危急時刻冷靜出手,從不手軟。浮翠園社區住著一位張女士,是一名間歇性精神病患者,獨自一人生活,無人照看,有較大的安全隱患。2017年6月的一天,張女士在家中突然犯病發狂,手持剪刀沖出了家門,見人就要捅。

檢查管制刀具檢查。

社區的保衛科長趕緊給黃雪蓓打電話,黃雪蓓二話不說,抄起鋼叉和警棍就往事發地趕去,安保人員用鋼叉控制住張女士後,身上沒有任何防護器材的黃雪蓓不顧個人安危,赤手空拳上前奪出了張女士手中的剪刀,化解了一場危機。事後,黃雪蓓又及時向派出所反映,將張女士送到了精神病院進行救治。

檢查旅館。

鄰家大姐:化身“知心大姐”大事小事都幫忙

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很多居民把她當成知心大姐,大事小事都願意都告訴她找他幫忙,“真心把社區居民當做自己的親人,你會覺得幫助他們是應該的。”黃雪蓓說,黃雪蓓也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社區警務工作的核心,踐行如一。今年29歲的小李是澳門路社區的一名常住居民,好吃懶做的他染有一身惡習,僅違法犯罪前科就有3次,特別是他還染有吸毒的惡習。他的父親早在多年前去世,母親又在近期查出了重病,急需醫治,妻子一人照顧剛剛一歲的孩子,天天吵著要和他離婚。因為是吸毒前科人員,小李需要每個月到黃雪蓓那裡進行核查複檢。小李雖然前科劣跡頗多,但是黃雪蓓並沒有對他另眼相看,她在一家模具廠為小李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差事,又買了奶粉等禮物到小李家中家訪,做通小李媳婦的工作,安下心來和小李好好過日子。經過黃雪蓓的一番努力,小李徹底洗心革面,踏實工作、尊妻愛子,人生軌跡發生重大轉變。

開展消防檢查。

9年的時間,她密密麻麻記滿了整整9本筆記本,記錄了她和社區的居民的點點滴滴,她在這個崗位上經歷了太多的悲喜,而這些最終都化成了不舍的親情。

散養寵物狗。

與時俱進:創新警務,打造零發案社區

去年以來,膠州市公安局開始在全市推廣“1+2+N”社區警務模式,大力發展“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黃雪蓓作為老牌社區民警,當之無愧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此時的黃雪蓓管轄社區與幾年前相比,無論是轄區面積、人口還是場所都發生了近十倍的增長,為了能夠駕馭全新的工作環境,黃雪蓓在“N”上下足苦功夫。她從選拔、培訓、管理、考核等方方面面都傾注了大量心血,而這些付出也很快得到了回報,雖然工作量成倍增加,但是由於社會群防群治力量的不斷壯大,使她的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撐。她逐步構建起路面有巡邏、區域有協防、單位有保安、樓群有守望、鄰里有照看的社區防範網路體系,使轄區發案率持續大幅下降。黃雪蓓還創新微信群工作法,把所有“警務助理”拉進一個群裡,便於發佈通知、交流資訊,加強了管理和溝通。她還主動加入了轄區所有社區的業主群,通過在群裡發佈一些預警資訊和安全防範常識,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與居委會工作人員在一起。

黃雪蓓通過走訪瞭解到,澳門路社區一些居民社區監控探頭布控數量少且正常使用率低,個別社區甚至沒有視頻監控設施,有的社區實行“開放式管理”模式,配備保安數量少,外來人員、車輛可以“無障礙”自由通行,諸如此類社區內部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環節的缺失,直接導致可防性案件頻發。針對此情況,黃雪蓓多次與物業負責人就社區安保設施薄弱和警民攜手加強治安防範進行協商,通過大量工作,各居民社區出入口均安裝了最新式藍牙門禁系統,視頻監控覆蓋社區重要位置,車道也實行了單行線有序管理。同時,黃雪蓓還積極開展“防搶、防盜、防騙、防火、防災害事故”的“五防”宣傳,為居民講解關閉單元門的重要性,並為單元門長期敞開現象嚴重的社區製作了“為了您和他人安全,請您隨手關門”的友情提示貼,同時入戶發放《安全防範須知》、《消防安全知識》、《防資訊詐騙常識》、《便民平安服務手冊》、“警民聯繫卡”等宣傳材料,講解各種安全防範常識,提高了居民的安全防範意識,截至目前,澳門路社區16個社區基本實現刑事警情零發案,已經基本實現黃雪蓓在從事社區警務工作之初期定下的遠期目標。

張貼安全提示貼。

貼心棉襖:居民變“親人”,群眾“好閨女”

把老百姓當親人,老百姓就會把你當親人,這是黃學蓓在工作中最大的體會,在居民眼中,他就是群眾“好閨女”,徐大叔、夏大姨,是黑龍江漠河人,他們的兒子在青島工作,老兩口退休後就在膠州市浮翠園社區買了房定居下來。在一次走訪中,黃雪蓓結識了徐大叔一家,他們之間從此結下了令人豔羨的忘年之交。黃雪蓓的父母在福建老家,除了探親假,她很少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促膝而談,而徐大叔一家也不能常常見到自己的兒子、兒媳,加上雙方都是性情爽快、熱情好客的人,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親人一般的關係。黃雪蓓遇到不愉快的事,沒有人傾訴,就到徐大爺家坐一坐,說一說,兩位老人就開導她一番,老人有什麼心裡話也跟黃雪蓓嘮一嘮,就這樣,一位來自南方的姑娘,和兩位來自北方的老人在澳門路社區相識相惜,儼然就是一家人。有時黃雪蓓晚上需要加班,丈夫也沒有空照顧孩子的時候,她就會把孩子送到徐大爺家,讓他們幫忙照看,到了週末他們還會到徐大爺家吃飯,一起包餃子,一起玩遊戲。兩位老人回漠河老家的時候,會把家裡的鑰匙交給黃雪蓓,讓她幫忙照顧家裡的花花草草。多年來,他們始終保持著這種親密的關係。

指導社區物業。

“我很慶倖能夠收穫這樣的感情,身在異鄉的我雖然不能常伴父母左右,但是徐大叔和夏大姨待我像親閨女一樣,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捨不得離開他們,捨不得離開和我朝夕相處的社區居民。我想,這就是我多年來始終堅守在社區警務戰線的力量源泉”黃雪蓓說著,眼角泛起了幸福的淚花……

組建“鄰里守望”治安志願服務隊。

紮根基層:小天地做出精彩,鏗鏘玫瑰在社區綻放

2016年3月的一天,膠州市公安局社區民警黃學蓓在外出途中,看到一名騎電動車的老漢摔倒在路邊,臉上蹭出了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周圍雖然圍了很多群眾卻無人上前施救。“愛管閒事”的她立馬停下車沖到了前面,在她的照顧之下,老人最終慢慢恢復了意識。

金杯銀盃不如口碑,作為膠州市公安局唯一的女社區民警,黃學蓓幾乎天天與老百姓打交道,天天“管閒事”,也讓她在群眾口中贏得了各種稱謂,最美警花,女漢子,女神探,小棉襖……而黃學蓓也很受用這種稱呼,用她的話說就是,“我不希望大家認識我是靠宣傳,我希望大家認識我,是通過我為群眾辦的每一件小事。”

組織召開警務助理座談會。

黃雪蓓依然虛心低調地堅守在最基層的崗位,她憑藉著對員警職業的熱愛和對心中理想的執著追求,在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後榮獲:全省公安機關“齊魯先鋒警員”、全省公安機關和諧警民關係建設暨“大走訪”開門評警先進個人;第二屆“青島公安愛民模範”並榮記二等功,青島市“爭先創優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巾幗建功”標兵; “膠州市勞動模範”、“膠州市道德模範”、“膠州先鋒獎章”、膠州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黃雪蓓開展校園安全檢查。

不辭勞苦:淩晨蹲守化解“雞毛蒜皮”

黃雪蓓管轄的澳門路社區地處膠州市新城中心區,除了各種社區,餐飲、娛樂、學校、幼稚園、大型商場等鱗次櫛比,人財物流動頻繁,治安管理難度非常大。社區警務承載眾多公安基礎業務工作,囊括常住人口管理、流動人口摸排登記、重點人員管控、社區戒毒、九小場所管理、消防檢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情民意走訪、治安巡邏等諸多工作,有時還要配合上級部門開展各類活動,真可謂是千頭萬緒、無從下手。這些工作,沒有轟轟烈烈、抛頭露面,只有瑣碎繁雜、家長里短,但是能夠把這些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真的不簡單!

黃雪蓓清理居民種植的罌粟。

為了全面掌握社區情況,黃雪蓓經常利用中午、晚上和節假日時間走訪群眾,並從中總結出“多走、多看、多聽、多記、多想”的“五多”工作法。憑著一股韌勁,黃雪蓓把轄區7000多戶居民的聯繫方式都一一備案,每家每戶、每條街道、每個店面的情況都如數家珍。她把自己的電話印在“警民聯繫卡”上,發到百姓手中,上街巡邏時,她也總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居民的家事、社區的煩事雜事、鄰里糾紛等都會一五一十地記下,然後認認真真地去解決。對所有問題,不管是否在職責範圍內,她都會儘量説明解決,即使自己無法辦到的事,也會盡心解釋安撫,幫助尋求解決辦法。家住浮翠園社區的王先生向黃雪蓓反映,該社區11號樓有人在閣樓上養公雞,每天夜裡四點左右公雞就開始打鳴,嚴重影響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與學習。黃雪蓓瞭解情況後,真就淩晨4點跑到11號樓蹲守,判明公雞所處位置,積極做業主的思想工作,最終做通了工作。喬先生向黃雪蓓翹起了大拇指:“這個女警官,柔中帶剛,真是了不起!

黃雪蓓在居民家中走訪。

以情化人:居民“貼心人”,真情調解解決陳年積怨

黃雪蓓調解糾紛也是一把好手,居民們都說:“黃警官調解糾紛有‘藝術’,處理事情不偏袒人,我們信任他……”。其實,黃雪蓓就是堅持了“以情化人,以理服人,以法束人,為民辦事”十六字調解法。轄區居民張大姨年幼時患過小兒麻痹症,身體落下了殘疾,腿腳不便、談吐不清,為了維持生計,她在書香街租了一個門店,開了一家雜貨鋪。因為自己說話口齒不清,她買了一個揚聲器,請人錄好音放在店門口叫賣,這引起了樓上住戶劉女士的不滿,多次撥打110報警,要求派出所沒收張大姨的揚聲器。張大姨自己口齒不清做起生意來離不開這個揚聲器,再加上家裡實在困難,派出所多次出警始終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處理方式。可是劉女士因為之前就跟張大姨有矛盾,始終是不依不饒,所領導知道黃雪蓓是調處好手,就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她。接到這起糾紛,黃雪蓓翻閱了有關的法律條文,又到張大姨店面的周邊進行了走訪,發現大家都反映張大姨家的喇叭聲音不大,根本就造不成影響,群眾的反映更堅定了黃雪蓓的想法。她一方面讓張大姨把喇叭聲音再調低些,並從街面上撤到店面裡邊,一邊到劉女士家中瞭解她和張大姨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原來兩家已經有多年的積怨。

黃雪蓓在企業指導流動人口管理。

為了真正處結,黃雪蓓前前後後跑了十來趟,“說破了嘴,跑斷了腿”,終於把兩人的矛盾徹底化解,雙方的關係逐漸好轉,還爭著要黃雪蓓到自己家裡吃餃子。書香街的商戶紛紛對黃雪蓓豎起了大拇指。

勇敢警花:臨危不懼,赤手空拳奪白刃

社區警務並不是沒有危險的,除了配合專業單位開展摸排抓捕工作,面對一些突發情況,他們也必須沖在前面。黃雪蓓雖然是一名女子,但是危急時刻冷靜出手,從不手軟。浮翠園社區住著一位張女士,是一名間歇性精神病患者,獨自一人生活,無人照看,有較大的安全隱患。2017年6月的一天,張女士在家中突然犯病發狂,手持剪刀沖出了家門,見人就要捅。

檢查管制刀具檢查。

社區的保衛科長趕緊給黃雪蓓打電話,黃雪蓓二話不說,抄起鋼叉和警棍就往事發地趕去,安保人員用鋼叉控制住張女士後,身上沒有任何防護器材的黃雪蓓不顧個人安危,赤手空拳上前奪出了張女士手中的剪刀,化解了一場危機。事後,黃雪蓓又及時向派出所反映,將張女士送到了精神病院進行救治。

檢查旅館。

鄰家大姐:化身“知心大姐”大事小事都幫忙

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很多居民把她當成知心大姐,大事小事都願意都告訴她找他幫忙,“真心把社區居民當做自己的親人,你會覺得幫助他們是應該的。”黃雪蓓說,黃雪蓓也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社區警務工作的核心,踐行如一。今年29歲的小李是澳門路社區的一名常住居民,好吃懶做的他染有一身惡習,僅違法犯罪前科就有3次,特別是他還染有吸毒的惡習。他的父親早在多年前去世,母親又在近期查出了重病,急需醫治,妻子一人照顧剛剛一歲的孩子,天天吵著要和他離婚。因為是吸毒前科人員,小李需要每個月到黃雪蓓那裡進行核查複檢。小李雖然前科劣跡頗多,但是黃雪蓓並沒有對他另眼相看,她在一家模具廠為小李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差事,又買了奶粉等禮物到小李家中家訪,做通小李媳婦的工作,安下心來和小李好好過日子。經過黃雪蓓的一番努力,小李徹底洗心革面,踏實工作、尊妻愛子,人生軌跡發生重大轉變。

開展消防檢查。

9年的時間,她密密麻麻記滿了整整9本筆記本,記錄了她和社區的居民的點點滴滴,她在這個崗位上經歷了太多的悲喜,而這些最終都化成了不舍的親情。

散養寵物狗。

與時俱進:創新警務,打造零發案社區

去年以來,膠州市公安局開始在全市推廣“1+2+N”社區警務模式,大力發展“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黃雪蓓作為老牌社區民警,當之無愧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此時的黃雪蓓管轄社區與幾年前相比,無論是轄區面積、人口還是場所都發生了近十倍的增長,為了能夠駕馭全新的工作環境,黃雪蓓在“N”上下足苦功夫。她從選拔、培訓、管理、考核等方方面面都傾注了大量心血,而這些付出也很快得到了回報,雖然工作量成倍增加,但是由於社會群防群治力量的不斷壯大,使她的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撐。她逐步構建起路面有巡邏、區域有協防、單位有保安、樓群有守望、鄰里有照看的社區防範網路體系,使轄區發案率持續大幅下降。黃雪蓓還創新微信群工作法,把所有“警務助理”拉進一個群裡,便於發佈通知、交流資訊,加強了管理和溝通。她還主動加入了轄區所有社區的業主群,通過在群裡發佈一些預警資訊和安全防範常識,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與居委會工作人員在一起。

黃雪蓓通過走訪瞭解到,澳門路社區一些居民社區監控探頭布控數量少且正常使用率低,個別社區甚至沒有視頻監控設施,有的社區實行“開放式管理”模式,配備保安數量少,外來人員、車輛可以“無障礙”自由通行,諸如此類社區內部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環節的缺失,直接導致可防性案件頻發。針對此情況,黃雪蓓多次與物業負責人就社區安保設施薄弱和警民攜手加強治安防範進行協商,通過大量工作,各居民社區出入口均安裝了最新式藍牙門禁系統,視頻監控覆蓋社區重要位置,車道也實行了單行線有序管理。同時,黃雪蓓還積極開展“防搶、防盜、防騙、防火、防災害事故”的“五防”宣傳,為居民講解關閉單元門的重要性,並為單元門長期敞開現象嚴重的社區製作了“為了您和他人安全,請您隨手關門”的友情提示貼,同時入戶發放《安全防範須知》、《消防安全知識》、《防資訊詐騙常識》、《便民平安服務手冊》、“警民聯繫卡”等宣傳材料,講解各種安全防範常識,提高了居民的安全防範意識,截至目前,澳門路社區16個社區基本實現刑事警情零發案,已經基本實現黃雪蓓在從事社區警務工作之初期定下的遠期目標。

張貼安全提示貼。

貼心棉襖:居民變“親人”,群眾“好閨女”

把老百姓當親人,老百姓就會把你當親人,這是黃學蓓在工作中最大的體會,在居民眼中,他就是群眾“好閨女”,徐大叔、夏大姨,是黑龍江漠河人,他們的兒子在青島工作,老兩口退休後就在膠州市浮翠園社區買了房定居下來。在一次走訪中,黃雪蓓結識了徐大叔一家,他們之間從此結下了令人豔羨的忘年之交。黃雪蓓的父母在福建老家,除了探親假,她很少有機會和自己的父母促膝而談,而徐大叔一家也不能常常見到自己的兒子、兒媳,加上雙方都是性情爽快、熱情好客的人,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親人一般的關係。黃雪蓓遇到不愉快的事,沒有人傾訴,就到徐大爺家坐一坐,說一說,兩位老人就開導她一番,老人有什麼心裡話也跟黃雪蓓嘮一嘮,就這樣,一位來自南方的姑娘,和兩位來自北方的老人在澳門路社區相識相惜,儼然就是一家人。有時黃雪蓓晚上需要加班,丈夫也沒有空照顧孩子的時候,她就會把孩子送到徐大爺家,讓他們幫忙照看,到了週末他們還會到徐大爺家吃飯,一起包餃子,一起玩遊戲。兩位老人回漠河老家的時候,會把家裡的鑰匙交給黃雪蓓,讓她幫忙照顧家裡的花花草草。多年來,他們始終保持著這種親密的關係。

指導社區物業。

“我很慶倖能夠收穫這樣的感情,身在異鄉的我雖然不能常伴父母左右,但是徐大叔和夏大姨待我像親閨女一樣,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捨不得離開他們,捨不得離開和我朝夕相處的社區居民。我想,這就是我多年來始終堅守在社區警務戰線的力量源泉”黃雪蓓說著,眼角泛起了幸福的淚花……

組建“鄰里守望”治安志願服務隊。

紮根基層:小天地做出精彩,鏗鏘玫瑰在社區綻放

2016年3月的一天,膠州市公安局社區民警黃學蓓在外出途中,看到一名騎電動車的老漢摔倒在路邊,臉上蹭出了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周圍雖然圍了很多群眾卻無人上前施救。“愛管閒事”的她立馬停下車沖到了前面,在她的照顧之下,老人最終慢慢恢復了意識。

金杯銀盃不如口碑,作為膠州市公安局唯一的女社區民警,黃學蓓幾乎天天與老百姓打交道,天天“管閒事”,也讓她在群眾口中贏得了各種稱謂,最美警花,女漢子,女神探,小棉襖……而黃學蓓也很受用這種稱呼,用她的話說就是,“我不希望大家認識我是靠宣傳,我希望大家認識我,是通過我為群眾辦的每一件小事。”

組織召開警務助理座談會。

黃雪蓓依然虛心低調地堅守在最基層的崗位,她憑藉著對員警職業的熱愛和對心中理想的執著追求,在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後榮獲:全省公安機關“齊魯先鋒警員”、全省公安機關和諧警民關係建設暨“大走訪”開門評警先進個人;第二屆“青島公安愛民模範”並榮記二等功,青島市“爭先創優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巾幗建功”標兵; “膠州市勞動模範”、“膠州市道德模範”、“膠州先鋒獎章”、膠州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