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痛風到底是有多痛?5個階段痛法各不同!袪痛就用這個療法!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特指急性特徵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

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

痛風到底有多痛?

痛風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痛法都不同:

1、無症狀期:顧名思義,在這個階段,可以說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適,唯一能夠判定他們患有痛風的指標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呈持續性或波動性的增高。

2、急性發作期:發作可無任何徵兆,多以單關節疼痛為主,如果不進行處理,疼痛進行性加重,難以忍受;“痛得快發瘋”。受累關節出現紅腫灼熱、局部皮溫升高、觸痛明顯、活動明顯受限。多數可在5-7天內自行緩解,一切恢復正常。

50%以上發生的痛風發作在第一蹠[zhí]趾關節(就是腳大拇指的位置),在以後的病程中,90%患者累及該部;其他關節也可受累。簡單說,就是每次痛多是1個關節痛,不會同時好幾個關節痛,而且腳大拇指容易遭殃。

3、間歇發作期:急性痛風關節炎緩解後一般無後遺症狀,無症狀間歇期的長短差異很大(有的患者在疼痛過後1-2年內無疼痛,有的1-2月就再次出現疼痛)。隨著病情的進展,

如果不進行治療,痛風發作次數逐漸增多,疼痛症狀持續時間延長,無症狀間歇期逐漸縮短,甚至症狀不能完全緩解出現持續性疼痛,受累關節逐漸增多,症狀和體征漸趨不典型。簡單說,就是如果不好好治療,不聽話;兩次疼痛的間隔會越來越少,可能會持續疼痛。

4、慢性痛風石病變期:如果高尿酸血症長期得不到控制,就會出現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

也常見於反復發作的關節周圍。外觀為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表面菲薄,破潰後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但較少繼發感染。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繼發退行性改變等。簡單說,就是尿酸鹽與你體內的一些蛋白成功的黏(nian)在一起,在你體內形成結晶了;不過,這個結晶不是鑽石,
不值錢;更不是舍利子,能給你帶來佛緣;只能給你帶來痛苦。

5、腎臟病變:1)慢性尿酸鹽腎病,2)尿酸性尿路結石:在痛風患者中的發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現於痛風關節炎發生之前。較小者呈砂礫狀隨尿排出,可無明顯症狀;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泌尿系感染、腎盂擴張、積水等。3)急性尿酸性腎病。簡單說,如果痛風不好好治療,容易出現腎臟問題,如果真出這個問題了,就更麻煩一點。所以,痛風要早治療。

引起痛風疾病的一些原因就介紹到這裡了,痛風的出現讓患者的生活受到了波及,而且內心也飽受著痛苦,所以大家要將痛風疾病重視起來,注意警惕此病的出現,做好預防工作,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受到任何疾病的侵害。

引起痛風的原因

1、與肥胖有關:飲食條件優越者易患此病。有資料統計痛風患者的平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7.8%,並且人體表面積越大,血清尿酸水準越高。肥胖者減輕體重後,血尿酸水準可以下降。

2、與高血脂症有關:大約75%-84%的痛風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少數有高膽固醇血症。

3、與糖尿病有關:糖尿病患者中約有0.1%-0.9%伴有痛風,伴高尿酸血症者則占2%-50%。

4、與高血壓有關:痛風在高血壓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2%-20%,大約25%-50%的痛風患者伴有高血壓。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約占58%。

5、與動脈硬化有關: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本身就與動脈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1951年Gertler等敘述一組年輕人患冠心病者具有顯著高尿酸血證的統計學意義。

6、與飲酒有關:長期大量飲酒對痛風患者不利有三,1)可導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2)可刺激嘌呤增加。3)飲酒時常進食高嘌呤食物,酒能加快嘌呤的代謝,導致體內血尿酸水準增高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以下是大家常見的痛風治療手段:

一、常規藥物治療

非甾類抗炎、糖皮質激素、秋水仙堿均可有效緩解急性痛風症狀,為一線用藥。

目前西醫治療主要是在發作期吃秋水仙堿加止痛藥,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間歇期吃別嘌呤等藥物降低尿酸, 預防再次發作。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痛風西藥都具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治標不治本 ,特別是劇毒的秋水仙堿 ,因為副作用太大,美國即將下架 。

另外在間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藥,不但停藥反彈較快,而且經常因為尿酸溶解過快而引起轉移性痛風發作。最可怕的是長期吃西藥,註定會吃壞了肝腎脾,導致無法逆轉的痛風反復加劇發作。這也是很多病友寧可忍著劇痛也不肯吃西藥的原因。急性期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痛緩解 72 小時後始可恢復活動。

優勢:在短期內可有效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劣勢:胃腸道及其他臟腑不良反應嚴重。只是緩解,不能治本。同時還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如嘔吐、噁心等。易形成耐藥性,復發幾率極高。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關節痛風石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手術方式取出痛風石,清除潰瘍內的尿酸鹽結晶體,以及相應的關節融合術或關節切除術等。

優勢:對症狀嚴重的痛風石,尿酸鹽結晶可以解除病痛。

劣勢:創傷大,對自身損傷較大,亦存在關節惡變的可能,風險高,費用高,感染率高,手術成功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三、飲食療法

飲食主要就是控制尿酸高,起到緩解病症,降低尿酸的作用。

優勢:緩解病症,降低尿酸。

劣勢:雖說其無副作用但治療痛風的效果不佳,且需要長時間堅持,也是治標不治本,更有可能延誤病情。

四、經穴啟動療法

痛風患者通常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知道痛風的起因、危害、症狀和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貿然打封閉、吃藥、針炙、按摩或做手術,極有可能不但不能治療痛風,還會加劇傷痛,留下極大隱患!那麼,有沒有一種療法,可以避免上述打封閉和隨便針炙按摩等給身體帶來損傷的風險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我們這裡要談的華絡疼痛治療儀的多效經穴刺激無損療法。用它治療痛風,治療一段時間後腫痛會有很明顯的緩解,並能將尿酸值降到正常水準。

這套經穴啟動系統療法具有以下特色:

1、打通經絡

中醫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說法,認為關節疼痛的原因是經絡堵塞導致毒素聚積,經絡是疾病在體表或皮下組織所呈現的不同反應,經穴是經絡上的反應點,華絡疼痛治療儀的電刺激療法正是在一定的經絡反應點上,通過電刺激打通經絡,恢復經絡輸送氣血、營內衛外、平衡陰陽的功能,由此達到恢復健康並保持身體平衡的效果。

2、修復神經傳導,促進細胞組織再生

通過仿生物電刺激直接刺激神經系統,增加局部供血量,減輕神經纖維間的水腫等,創造一個促進神經再生的環境,促進神經軸突生長和突觸形成、恢復神經支配功能,並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腦部神經的活動及其它神經生理指標的恢復。

3、促進血液迴圈

治療時,生物電子脈衝滲透到人體,令皮膚的小動脈血管擴張,從而改善血液迴圈改善,提高細胞膜通透性,加快物質代謝,改善組織營養,最終提高細胞的活力。生物電子脈衝能夠引起肌肉收縮,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形成“泵”的作用,從而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華絡痛風治療方案

(相同數位貼片為同一路輸出)

1、1,2、2 湧泉穴 三陰穴

3、3,4、4 足三裡 血海穴

5、5,6、6 大杼穴 肺俞穴 心俞 膈俞穴

7、7,8、8 肝俞 膽俞穴 脾俞 腎俞穴

9、9,10、10 腎俞 大腸俞穴 八髎穴

11、11,12、12 氣海穴 中脘穴 梁門 承滿穴

13、13,14、14 梁門 承滿穴 帶脈

15、15,16、16 屋翳穴 大包穴

17、17 腹股溝

【治療穴位】

湧泉穴、三陰☆禁☆交、足三裡、血海穴、大抒、肺俞穴,心俞、隔俞穴、八餐穴、氣海穴、中脘穴、承滿,梁門穴、天嶇,外陵穴、帶脈、屋翳穴、大包穴、腹殷溝。

【病症介紹】

急性痛風發作時表現為受累關節嚴重的疼痛、腫脹、紅斑、僵硬、發熱,且症狀發生突然。發作期一般持續數天到1周。一般發病時沒有誘因,但可以繼發於輕度創傷或是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之後。痛風經常在手術後急性期內發作。

【臨床表現】

開始幾次發作通常只累及一個關節,一般只持續數日,但後來則可同時或相繼侵犯多個關節。若未經治療可持續數周。最後局部症狀和體征消退,關節功能恢復。無症狀間歇期長短差異很大,隨著病情的進展愈來愈短。如果不進行預防,每年會發作數次,出現慢性關節症狀,並發生破壞性關節畸形,手足關節經常活動受限。

華絡治療痛風案例

患者:廖先生,45歲

症狀:痛風

描述:自述3年痛風史。他反映經常在下半夜時,腳踝關節和腳趾、手臂、手指關節處有疼痛、腫脹、發紅現象,並伴有劇烈疼痛;此外,他的腰椎和肩頸方面也有不少毛病。晚上常因疼痛失眠。曾多方求治中西醫療法,無明顯效果。

治療:03/11/2016 初次求診,評估治療為期45次。

10次治療後——患者晚上踝關節疼痛已減少,腳踝關節疼痛有緩解,

18次治療後——手臂手指關節的腫脹消失,睡眠品質變好,晚餐酸痛發作次數減少。

26次治療後——患者全身疼痛基本治好,腳踝處仍有輕微痛楚。

40次治療後——患者全身疼痛已經消失,腰椎肩頸活動正常,失眠症已經消失。

【如需向醫療專家免費諮詢健康問題或免費體驗,請關注“華絡健康”頭條號,之後點擊 “華絡健康”頭條號底部菜單上的“專家諮詢”和“免費體驗”按鈕】

就更麻煩一點。所以,痛風要早治療。

引起痛風疾病的一些原因就介紹到這裡了,痛風的出現讓患者的生活受到了波及,而且內心也飽受著痛苦,所以大家要將痛風疾病重視起來,注意警惕此病的出現,做好預防工作,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受到任何疾病的侵害。

引起痛風的原因

1、與肥胖有關:飲食條件優越者易患此病。有資料統計痛風患者的平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7.8%,並且人體表面積越大,血清尿酸水準越高。肥胖者減輕體重後,血尿酸水準可以下降。

2、與高血脂症有關:大約75%-84%的痛風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少數有高膽固醇血症。

3、與糖尿病有關:糖尿病患者中約有0.1%-0.9%伴有痛風,伴高尿酸血症者則占2%-50%。

4、與高血壓有關:痛風在高血壓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2%-20%,大約25%-50%的痛風患者伴有高血壓。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約占58%。

5、與動脈硬化有關: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本身就與動脈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1951年Gertler等敘述一組年輕人患冠心病者具有顯著高尿酸血證的統計學意義。

6、與飲酒有關:長期大量飲酒對痛風患者不利有三,1)可導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2)可刺激嘌呤增加。3)飲酒時常進食高嘌呤食物,酒能加快嘌呤的代謝,導致體內血尿酸水準增高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以下是大家常見的痛風治療手段:

一、常規藥物治療

非甾類抗炎、糖皮質激素、秋水仙堿均可有效緩解急性痛風症狀,為一線用藥。

目前西醫治療主要是在發作期吃秋水仙堿加止痛藥,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間歇期吃別嘌呤等藥物降低尿酸, 預防再次發作。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痛風西藥都具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治標不治本 ,特別是劇毒的秋水仙堿 ,因為副作用太大,美國即將下架 。

另外在間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藥,不但停藥反彈較快,而且經常因為尿酸溶解過快而引起轉移性痛風發作。最可怕的是長期吃西藥,註定會吃壞了肝腎脾,導致無法逆轉的痛風反復加劇發作。這也是很多病友寧可忍著劇痛也不肯吃西藥的原因。急性期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痛緩解 72 小時後始可恢復活動。

優勢:在短期內可有效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劣勢:胃腸道及其他臟腑不良反應嚴重。只是緩解,不能治本。同時還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如嘔吐、噁心等。易形成耐藥性,復發幾率極高。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關節痛風石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手術方式取出痛風石,清除潰瘍內的尿酸鹽結晶體,以及相應的關節融合術或關節切除術等。

優勢:對症狀嚴重的痛風石,尿酸鹽結晶可以解除病痛。

劣勢:創傷大,對自身損傷較大,亦存在關節惡變的可能,風險高,費用高,感染率高,手術成功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三、飲食療法

飲食主要就是控制尿酸高,起到緩解病症,降低尿酸的作用。

優勢:緩解病症,降低尿酸。

劣勢:雖說其無副作用但治療痛風的效果不佳,且需要長時間堅持,也是治標不治本,更有可能延誤病情。

四、經穴啟動療法

痛風患者通常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知道痛風的起因、危害、症狀和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貿然打封閉、吃藥、針炙、按摩或做手術,極有可能不但不能治療痛風,還會加劇傷痛,留下極大隱患!那麼,有沒有一種療法,可以避免上述打封閉和隨便針炙按摩等給身體帶來損傷的風險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我們這裡要談的華絡疼痛治療儀的多效經穴刺激無損療法。用它治療痛風,治療一段時間後腫痛會有很明顯的緩解,並能將尿酸值降到正常水準。

這套經穴啟動系統療法具有以下特色:

1、打通經絡

中醫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說法,認為關節疼痛的原因是經絡堵塞導致毒素聚積,經絡是疾病在體表或皮下組織所呈現的不同反應,經穴是經絡上的反應點,華絡疼痛治療儀的電刺激療法正是在一定的經絡反應點上,通過電刺激打通經絡,恢復經絡輸送氣血、營內衛外、平衡陰陽的功能,由此達到恢復健康並保持身體平衡的效果。

2、修復神經傳導,促進細胞組織再生

通過仿生物電刺激直接刺激神經系統,增加局部供血量,減輕神經纖維間的水腫等,創造一個促進神經再生的環境,促進神經軸突生長和突觸形成、恢復神經支配功能,並改善神經傳導、促進腦部神經的活動及其它神經生理指標的恢復。

3、促進血液迴圈

治療時,生物電子脈衝滲透到人體,令皮膚的小動脈血管擴張,從而改善血液迴圈改善,提高細胞膜通透性,加快物質代謝,改善組織營養,最終提高細胞的活力。生物電子脈衝能夠引起肌肉收縮,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形成“泵”的作用,從而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華絡痛風治療方案

(相同數位貼片為同一路輸出)

1、1,2、2 湧泉穴 三陰穴

3、3,4、4 足三裡 血海穴

5、5,6、6 大杼穴 肺俞穴 心俞 膈俞穴

7、7,8、8 肝俞 膽俞穴 脾俞 腎俞穴

9、9,10、10 腎俞 大腸俞穴 八髎穴

11、11,12、12 氣海穴 中脘穴 梁門 承滿穴

13、13,14、14 梁門 承滿穴 帶脈

15、15,16、16 屋翳穴 大包穴

17、17 腹股溝

【治療穴位】

湧泉穴、三陰☆禁☆交、足三裡、血海穴、大抒、肺俞穴,心俞、隔俞穴、八餐穴、氣海穴、中脘穴、承滿,梁門穴、天嶇,外陵穴、帶脈、屋翳穴、大包穴、腹殷溝。

【病症介紹】

急性痛風發作時表現為受累關節嚴重的疼痛、腫脹、紅斑、僵硬、發熱,且症狀發生突然。發作期一般持續數天到1周。一般發病時沒有誘因,但可以繼發於輕度創傷或是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之後。痛風經常在手術後急性期內發作。

【臨床表現】

開始幾次發作通常只累及一個關節,一般只持續數日,但後來則可同時或相繼侵犯多個關節。若未經治療可持續數周。最後局部症狀和體征消退,關節功能恢復。無症狀間歇期長短差異很大,隨著病情的進展愈來愈短。如果不進行預防,每年會發作數次,出現慢性關節症狀,並發生破壞性關節畸形,手足關節經常活動受限。

華絡治療痛風案例

患者:廖先生,45歲

症狀:痛風

描述:自述3年痛風史。他反映經常在下半夜時,腳踝關節和腳趾、手臂、手指關節處有疼痛、腫脹、發紅現象,並伴有劇烈疼痛;此外,他的腰椎和肩頸方面也有不少毛病。晚上常因疼痛失眠。曾多方求治中西醫療法,無明顯效果。

治療:03/11/2016 初次求診,評估治療為期45次。

10次治療後——患者晚上踝關節疼痛已減少,腳踝關節疼痛有緩解,

18次治療後——手臂手指關節的腫脹消失,睡眠品質變好,晚餐酸痛發作次數減少。

26次治療後——患者全身疼痛基本治好,腳踝處仍有輕微痛楚。

40次治療後——患者全身疼痛已經消失,腰椎肩頸活動正常,失眠症已經消失。

【如需向醫療專家免費諮詢健康問題或免費體驗,請關注“華絡健康”頭條號,之後點擊 “華絡健康”頭條號底部菜單上的“專家諮詢”和“免費體驗”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