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命盡頭的善良——榮成一位8旬老人完成心願:捐獻角膜和遺體!

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歷程

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捐獻了眼角膜和遺體!

這個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人,在生命的盡頭用最質樸的善良。

做出了最偉大的決定,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大愛無私、什麼叫人間真情……

11月11日,榮成市紅十字會聯繫濱州醫學院及山東省眼庫接受1例遺體及眼角膜捐獻,捐獻的志願者是一位80歲的老人——張起盛。

11月11日,榮成市港西鎮西星日村80歲村民張起盛離世。張起盛老人屬於五保老人,按照老人的生前遺願,

委託福利中心的領導為自己的執行人,去世後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用於醫學研究及需要光明的眼疾患者。

遺體捐贈,這對許多老年人來說是個忌諱的話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很難做到,可張起盛早在20多年前便許下心願,死後將遺體捐獻。“我在1995年就已經定下要用我的殘體貢獻醫學,為病患所用,為破除迷信做一個活教材,為世人的健康貢獻我本人的一切所有。我想以我的餘力為世人做實事,人生終有死,希望能為別人作貢獻。” 這是張起盛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裡寫下的一段話。

生前,張起盛居住在榮成好運角社會福利中心。“張起盛和我說過,他在20多年前看過一篇文章說,遺體捐獻是一個時代的需要,關係到醫學生的培養、醫學科學的發展進步。另外,逝者的眼角膜也能給眼病患者帶來光明。”好運角社會福利中心負責人閆基豔說,

那時張起盛就下定決心要把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出來。

記者從張起盛的侄子張華國那裡瞭解到,張起盛曾在村東南的星山看山30年,期間,種了100多棵樹綠化荒山,如今這些樹都已經長成大樹。“我為叔叔感到自豪!”張起盛的侄子張華國說。

除了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外,張起盛還留下了兩筆善款。其中一筆是1000多元,張起盛說要留給好運角社會福利中心用來幫助這裡的老人。一筆是2000元的善款,希望用在自己曾朝夕相處的村旁星山上。“張起盛老人生前曾經和我說過,星山山頂的景色非常好,希望能在那裡建座小亭子,供鄉親們和來登山人的休息。”閆基豔告訴記者。

張起盛老人毫無保留地奉獻了生命最後的溫暖與光輝,讓生命的價值得到昇華,讓崇高親善的靈魂留下永恆的尊敬。

11日晚,榮成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已按照張起盛生前遺願,將他的遺體運送至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用作醫學研究。

這是張起盛老人的捐贈貢獻志願:

捐獻遺體,彰顯博愛

對社會來說,遺體捐獻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有極大的貢獻。對個人來說,遺體捐獻是種高尚人格的體現,是一種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的一種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記者從榮成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市紅十字會已經實現遺體捐獻登記34例,實現捐獻4例;角膜捐獻登記31例,實現捐獻3例,器官捐獻登記21例,實現捐獻1例。

張起盛老人毫無保留地奉獻了生命最後的溫暖與光輝,讓生命的價值得到昇華,讓崇高親善的靈魂留下永恆的尊敬。

11日晚,榮成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已按照張起盛生前遺願,將他的遺體運送至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用作醫學研究。

這是張起盛老人的捐贈貢獻志願:

捐獻遺體,彰顯博愛

對社會來說,遺體捐獻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有極大的貢獻。對個人來說,遺體捐獻是種高尚人格的體現,是一種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的一種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記者從榮成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市紅十字會已經實現遺體捐獻登記34例,實現捐獻4例;角膜捐獻登記31例,實現捐獻3例,器官捐獻登記21例,實現捐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