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泰州市高港區刁鋪街道党工委書記:敢向問題“叫板” 群眾才會“叫好”

大走訪大落實活動的生動實踐使我深深感受到,只有時刻繃緊安全維穩這根弦,敢向問題“叫板”,爭取群眾“叫好”,才能為社會和諧穩定凝聚廣泛力量。

——泰州市高港區刁鋪街道党工委書記 袁 斌

“人無難處不來‘鬧’”,群眾的困難在哪裡,我們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裡、跟進到哪裡

群眾纏鬧有時怪不得他們,是一些黨員幹部對群眾關心不到位、服務不上心造成的,我親身經歷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幫群眾最“難”的事。2014年12月30日,我到刁鋪上班的第一天,

就被一位群眾攔在了大門口。她向我哭訴,已經上訪半年了,訴求一直沒有得到滿意的解決。原來,她丈夫因病去世,兒子刑滿釋放,兒媳無工作,上有老母親、下有小孫女,自己又摔斷了腿,生活失去了來源,請求政府救助。我立即要求相關職能科室認真核查,爭取信訪救助解決了醫療費用,其本人被安排到社區保潔崗位。

第二件是做群眾最“盼”的事。大走訪活動中,

萬莊社區7個小組普遍反映,2010年長江大道征地時,失地保障標準較低,350餘名群眾自願選擇了貨幣補償。近幾年失保標準逐步提高,他們感覺“吃虧了”,要求重新進保。我意識到這是一起“涉眾型”的不穩定因素,積極請求區級支持,反復召開協調會議,從核定人數到辦結手續僅用35天。

第三件是解企業最“急”的事。五星毛毯廠是80年代的老企業,改制後的擴產矛盾,通過多種管道反映都未落實,

甚至起訴到省高院。我感覺到該企業的問題是刁鋪“老企業、老廠長、老產品”的真實寫照,解決不好會影響一大批老企業的發展積極性。我主動請示區領導並對接相關部門,直至企業落實新增用地後撤訴。

群眾利益無小事,不管是個體困難還是集體訴求,只有時刻保持拖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才能始終抓住問題解決的主動權,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真心真意換真情”,

問題的關鍵在哪裡,我們的措施就要覆蓋到哪裡、落實到哪裡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關鍵是做好群眾工作。

高度關注重點人。去年以來,我們每家每戶都有了“連心幹部”,150余名重點人員有了“幫扶幹部”、170余戶低收入家庭有了“結親幹部”、200余家企業(專案)有了“店小二服務幹部”。

我們經常開展優撫物件的座談交流活動,10多名“兩參人員”及轉業士官成為平安建設的“新戰士”。

教育引導多數人。我們組建了“遷善宣講隊”,圍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尤其是征地拆遷、安全生產等不穩定因素易發領域,及時深入村組、企業開展政策宣講。每個社區都建有高標準法治文化廣場,組織身邊人演出身邊事,用好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大豐社區老王因家族糾紛上訪多年,在區委主要領導關心下,自主創業,走出了困境。老王主動走上舞臺,現身說法。

關心照顧老年人。很多不穩定因素,就隱藏在看似“一丁點”的群眾需求中,不及時發現解決,小則群眾說我們不作為,大則演變成社會問題。走訪中我們發現,吃飯這件小事,卻成了一些空巢獨居老人的大事。讓有需求的老年人每天吃上“熱乎飯”,是一項民心工程,在市區委領導的關心指導下,我們率先在界牌社區設立助餐點,解決老年人每天“最重要的事”。

扛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政治責任,坐在辦公室裡苦思冥想不行,只有撲下身子,站在群眾角度做好群眾工作,群眾才會把我們當“家人”,成為我們開展工作的堅強後盾。

“群策群力強基礎”,工作的重點在哪裡,我們的抓手就要聚焦到哪裡、攻堅到哪裡

社會治理依靠基層,才能紮緊籬笆、建強堡壘。

基層工作靠群眾。黨員幹部自說自話,不如群眾參與參加。刁鋪農貿市場占道經營是個“老大難”,城管隊要取締,經營戶不滿意,建議政府設立疏導點。街道採納了群眾意見,投資100多萬元迅速落實,環境秩序徹底改變。

基層工作靠平時。我們配強調優網格員隊伍,及時掌握“第一手”資訊。前段時間,揚子江北路網格員反映有疑似民間非法集資公司開業,我們隨即採取措施,消除不穩定隱患。安全生產網格員全部配備“智慧安監移動終端”,實現智慧安監平臺使用全覆蓋、安全監控全天候。

基層工作靠創新。建立“一點一員一佬”矛盾調處機制,即每個支部建立一個學雷鋒志願服務點,每個網格設一個聯絡員、一個和事佬,老百姓難事就找服務點、急事就找聯絡員、小事就找和事佬。社區幹部袁明芳就是一個和事佬,每年調處矛盾糾紛20多起。

群眾工作群眾做,在社會治理中,群眾感知最真、體會最深,也最有發言權和參與權。只有動員各方力量,實現從“看我幹”向“跟我幹”的轉變,才能打造維護和諧穩定的堅強堡壘。

在區委主要領導關心下,自主創業,走出了困境。老王主動走上舞臺,現身說法。

關心照顧老年人。很多不穩定因素,就隱藏在看似“一丁點”的群眾需求中,不及時發現解決,小則群眾說我們不作為,大則演變成社會問題。走訪中我們發現,吃飯這件小事,卻成了一些空巢獨居老人的大事。讓有需求的老年人每天吃上“熱乎飯”,是一項民心工程,在市區委領導的關心指導下,我們率先在界牌社區設立助餐點,解決老年人每天“最重要的事”。

扛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政治責任,坐在辦公室裡苦思冥想不行,只有撲下身子,站在群眾角度做好群眾工作,群眾才會把我們當“家人”,成為我們開展工作的堅強後盾。

“群策群力強基礎”,工作的重點在哪裡,我們的抓手就要聚焦到哪裡、攻堅到哪裡

社會治理依靠基層,才能紮緊籬笆、建強堡壘。

基層工作靠群眾。黨員幹部自說自話,不如群眾參與參加。刁鋪農貿市場占道經營是個“老大難”,城管隊要取締,經營戶不滿意,建議政府設立疏導點。街道採納了群眾意見,投資100多萬元迅速落實,環境秩序徹底改變。

基層工作靠平時。我們配強調優網格員隊伍,及時掌握“第一手”資訊。前段時間,揚子江北路網格員反映有疑似民間非法集資公司開業,我們隨即採取措施,消除不穩定隱患。安全生產網格員全部配備“智慧安監移動終端”,實現智慧安監平臺使用全覆蓋、安全監控全天候。

基層工作靠創新。建立“一點一員一佬”矛盾調處機制,即每個支部建立一個學雷鋒志願服務點,每個網格設一個聯絡員、一個和事佬,老百姓難事就找服務點、急事就找聯絡員、小事就找和事佬。社區幹部袁明芳就是一個和事佬,每年調處矛盾糾紛20多起。

群眾工作群眾做,在社會治理中,群眾感知最真、體會最深,也最有發言權和參與權。只有動員各方力量,實現從“看我幹”向“跟我幹”的轉變,才能打造維護和諧穩定的堅強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