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到最真實的人生:你見過北京淩晨4點的樣子嗎?

似乎白天北京的生活一定是單調的:人滿為患的地鐵、不絕於耳的鳴笛聲,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連建築物都好像拿捏著架子。

人們帶著面具規矩的辦事、客氣的聚會,努力成為一個達到職場上平均水準的普通職員,

一張張千篇一律、冷漠、疲倦的臉,屬於你我他中的每一個人。

只有在淩晨,這時候的北京才是卸下一切偽裝、最真實的北京。

身處淩晨4點的北京,像來到了另一個平行時空裡。

就在前兩天,夜裡我突然發起高燒。在合租的小屋裡,

擔心打擾到其他室友,我昏昏沉沉地來到洗手間打來涼水,濕過毛巾,擦拭全身。

一個小時過去了,體溫表上的液體柱一直降不下來,“堅持吧,睡一覺就好了”我安慰自己。但發燙的身體和腦袋裡劇烈的頭痛讓我無法忍受:KPI、工作、年終獎、領導的賞識,都隨他去吧!

穿上外套,裹著圍巾,披散著淩亂的頭髮,我決定打車去醫院了。那一刻,我不用在意穿的衣服和鞋是否搭配,

不必因為手拎包不是大牌在同事中插不上話,不必時刻在臉上呈現出神采奕奕的神情來取悅老闆……那一刻,我徹底做回了自己。

淩晨4點的十字路口,幾乎沒有什麼人,也很難見到空載的計程車。偶爾可以看到黑車和巡邏車似乎在玩躲貓貓:黑車一見到巡邏車開過來,

就熄滅了“小紅燈”。等巡邏車過去了,“小紅燈”又重新亮起來,巡邏車若無其事的開走,像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在路口等車時,見到最多的是騎著折疊自行車的代駕司機。

代駕司機可能是最孤獨的職業: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無論是遇到等訂單、等客戶,或者遇到故意刁難人的雇主,都找不到訴說的人,不管是身邊或在社交軟體裡,整個城市都睡著了。

唯一能做的,

就是在空曠的馬路上行駛,送一個個夜行人回家,然後在冷清的便利店裡吃飯,陪著夜空中若有若無的星星。

淩晨工作的代駕司機,晝夜顛倒,辛勞工作,讓工作支配了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多得是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做自己不喜歡工作的人可能是大多數,但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選擇堅持。努力工作、賺錢養家,不僅僅是在這個城市生存下去的付出,更是真實的、用力生活著的證明。

我想起了幾年前認識的一個程式師朋友,他雖然只工作了4年,但感覺已經有了10年的工作經驗。下班、休息、放假,對他來說都是很罕見的日子。平日裡的生活就是加班到淩晨4點,下樓到早點攤吃點夜宵,然後再回到工位睡覺,早上9點繼續上班。

畢業後他隻身一人來到北京,但問他為什麼選擇北京,他好像也說不上來,只是感覺在北京,更能體驗人間走這一遭,和大部分北漂的人一樣。

北京機遇多,好像成功的幾率也隨著提高了,然而現實卻是我們被成功的定義規定得死死的,讓房子、車子、票子打了無數個響亮的巴掌。但生活就像是離了弦的箭,落地的那一刻才能停歇。

幾年過去了,他的生活變好了嗎?收入和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不是都多了起來?還是那個二十出頭、堅信“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銳氣少年嗎?

平時熙熙攘攘的醫院,現在空空蕩蕩,只有急診室裡人滿為患。

掛號視窗前的隊伍排成了扇形,病人和家屬簇擁著唯一一個開放的視窗,有人著急的問旁邊的護工,護工不耐煩的讓他去排隊。輸液區的座位都坐滿了,有些人在一旁提著輸液袋站著輸,護士們大聲招呼陪同的家屬給需要輸液的人讓出座位,沒人回應也就不再多管,需要他們照顧的病人還有很多。

醫生在接待病人時,語句也盡可能的精簡。一對夫妻帶著雙胞胎女兒看病,丈夫抱著生病的姐姐,妻子拉著妹妹。姐姐一直在哭,妹妹抬頭看著姐姐安慰她。看完病,夫妻倆連連道謝,醫生連頭也不抬的說:好了好了,趕緊走吧。

在醫院不遠處,賣早點的小攤已經支起來了,5、6個人正忙碌著,一般這種早點攤都是一家人一起做的。這家人從安徽來,在北京已經賣早點將近10年了,4個成年人帶著一個7、8歲的小女兒,小城市的孩子上學都比大城市的晚,所以長這麼大還帶在身邊、幫忙做活。

早點攤有現炸的油條、現包的包子、蒸餃,已經做好的豆漿放在不銹鋼大桶裡,熬好的小米粥溫在小火爐上,在深秋的寒風中升騰出嫋嫋的熱氣,散發著鋼鐵森林裡少有的煙火氣。

等再過2、3個小時,附近的上班族、學生党就會來攤位買早點了。不論你是公司高層還是剛入職菜鳥,饑腸轆轆餓過一整個夜晚,在接過打包好的早點時,那一刻都變成了一大早就可以填飽肚子的人。這應該是一天中最容易獲得的滿足感。

白天的北京,讓你很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因為你太渺小,甚至讓你忽略存在的意義。只有在淩晨,時間靜的像停了下來,這時候你能最深切的體會到生活在這個地方,你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活著:不是為了按時完成工作,不是為了取悅領導,不是為了升值加薪,不是為了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淩晨,環衛工人穿戴厚重的工服認真清掃,巡邏車頂著夜風行駛,趕路的人打著哈欠追著夜班車,捨不得住旅館的人睡在路邊長凳上……那麼多人都在真實的生活、工作,比你更辛苦,還有什麼要抱怨的呢?有什麼理由放棄對未來的期待呢?

在急診室驗完血,醫生說我並無大礙,休息一天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如果你像我一樣,人生充滿了未知,那就用力的去生活吧!像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像5歲時第一次提筆寫字,像第一次喜歡一個人,像第一次失去一個人。像所有你經歷過的時刻一樣,鄭重的對待每一天,好好吃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要變成充滿怨氣、碌碌無為的中年人啊!

淩晨4點,故事在簌簌的秋風中發生。你要像在淩晨見到的那些人一樣,充滿對生活的勇氣,抬起頭看到的是燦爛的霓虹,低下頭懷揣著對美好將來的期待,生活和夢想都不會褪色。即便我們到了大腹便便、頭髮稀疏、和叛逆期的子女爭吵的50歲,仍然是在生活,而不是活著。

那樣的我們,怎麼會畏懼生活呢?

畢業後他隻身一人來到北京,但問他為什麼選擇北京,他好像也說不上來,只是感覺在北京,更能體驗人間走這一遭,和大部分北漂的人一樣。

北京機遇多,好像成功的幾率也隨著提高了,然而現實卻是我們被成功的定義規定得死死的,讓房子、車子、票子打了無數個響亮的巴掌。但生活就像是離了弦的箭,落地的那一刻才能停歇。

幾年過去了,他的生活變好了嗎?收入和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不是都多了起來?還是那個二十出頭、堅信“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銳氣少年嗎?

平時熙熙攘攘的醫院,現在空空蕩蕩,只有急診室裡人滿為患。

掛號視窗前的隊伍排成了扇形,病人和家屬簇擁著唯一一個開放的視窗,有人著急的問旁邊的護工,護工不耐煩的讓他去排隊。輸液區的座位都坐滿了,有些人在一旁提著輸液袋站著輸,護士們大聲招呼陪同的家屬給需要輸液的人讓出座位,沒人回應也就不再多管,需要他們照顧的病人還有很多。

醫生在接待病人時,語句也盡可能的精簡。一對夫妻帶著雙胞胎女兒看病,丈夫抱著生病的姐姐,妻子拉著妹妹。姐姐一直在哭,妹妹抬頭看著姐姐安慰她。看完病,夫妻倆連連道謝,醫生連頭也不抬的說:好了好了,趕緊走吧。

在醫院不遠處,賣早點的小攤已經支起來了,5、6個人正忙碌著,一般這種早點攤都是一家人一起做的。這家人從安徽來,在北京已經賣早點將近10年了,4個成年人帶著一個7、8歲的小女兒,小城市的孩子上學都比大城市的晚,所以長這麼大還帶在身邊、幫忙做活。

早點攤有現炸的油條、現包的包子、蒸餃,已經做好的豆漿放在不銹鋼大桶裡,熬好的小米粥溫在小火爐上,在深秋的寒風中升騰出嫋嫋的熱氣,散發著鋼鐵森林裡少有的煙火氣。

等再過2、3個小時,附近的上班族、學生党就會來攤位買早點了。不論你是公司高層還是剛入職菜鳥,饑腸轆轆餓過一整個夜晚,在接過打包好的早點時,那一刻都變成了一大早就可以填飽肚子的人。這應該是一天中最容易獲得的滿足感。

白天的北京,讓你很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因為你太渺小,甚至讓你忽略存在的意義。只有在淩晨,時間靜的像停了下來,這時候你能最深切的體會到生活在這個地方,你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活著:不是為了按時完成工作,不是為了取悅領導,不是為了升值加薪,不是為了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淩晨,環衛工人穿戴厚重的工服認真清掃,巡邏車頂著夜風行駛,趕路的人打著哈欠追著夜班車,捨不得住旅館的人睡在路邊長凳上……那麼多人都在真實的生活、工作,比你更辛苦,還有什麼要抱怨的呢?有什麼理由放棄對未來的期待呢?

在急診室驗完血,醫生說我並無大礙,休息一天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如果你像我一樣,人生充滿了未知,那就用力的去生活吧!像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像5歲時第一次提筆寫字,像第一次喜歡一個人,像第一次失去一個人。像所有你經歷過的時刻一樣,鄭重的對待每一天,好好吃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要變成充滿怨氣、碌碌無為的中年人啊!

淩晨4點,故事在簌簌的秋風中發生。你要像在淩晨見到的那些人一樣,充滿對生活的勇氣,抬起頭看到的是燦爛的霓虹,低下頭懷揣著對美好將來的期待,生活和夢想都不會褪色。即便我們到了大腹便便、頭髮稀疏、和叛逆期的子女爭吵的50歲,仍然是在生活,而不是活著。

那樣的我們,怎麼會畏懼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