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股156家公司竟“無主”大股東為何要“跑”?

作者 蘇培科(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Wind資料顯示,截至11月2日,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56家無實際控制人。其中,滬市主機板有64家,深市創業板有27家,深市中小板有30家,深市主機板有35家。這也是A股市場遇到的新現象。顯然,上市公司大股東逃跑不是無緣無故的,這種現象應該引起監管部門重視。

導致上市公司“無主”的主要原因無非以下幾種:解除一致行動人關係、原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減持、定增稀釋股權、換屆選舉導致管理層變更以及IPO前股權分散等。

前些年,A股市場還在苦惱大股東一股獨大的現象,尤其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有三分之一的流通股,大股東的法人股一直被鎖定,於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非常高,各種掏空上市公司、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屢有發生,很多人將其歸咎為大股東一股獨大,各種呼籲股權分散化和多元化的聲音不斷。

但沒想到,只短短幾年,情況就出現了明顯的不同,沒人願意擔當實際控制人,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都想減持套現走人。

不得不說,這種情況的出現當與A股高估值有關。有個很有意思的段子,就是說很多A股上市公司每年的淨利潤不夠在北京買一套房,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在賣房度日,但A股上市公司1%的股份卻能買好多套房。

理論上,股權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往往持續經營能力較差,

由於股東參與上市公司治理需要花時間成本和財物投入,而股東收益卻有限,因此股東一般會理性選擇搭便車,對公司經營管理漠不關心,導致經營層控制公司,形成內部人控制現象,而公司經營管理層為了短期績效往往會採取竭澤而漁的行為,不會做長遠佈局和長期經營的打算。但是,有實際控制人和有絕對大股東的上市公司經營行為則不同,
尤其是創始管理人在公司擔任高管,他們不是單一地追求經濟利益,對企業有強烈的依戀感,往往會將公司的價值和未來作為自身價值的延伸,有時不會計較自身的報酬與得失。當然,這需要合理的股權激勵機制,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一把手不持有公司股份或者象徵性持有,則經營管理目標與股東利益最大化很難有效統一,而“無主”上市公司之所以要重視主要原因也在這裡。

梅雁吉祥(600868)曾是非常典型的“無主”上市公司案例,2005年大股東梅雁實業的持股為23.25%,此後一直減持股份,導致持股僅0.66%的孫煜曾“被動”成為第一大股東,其股權的分散程度可想而知。而直到今天該公司的情況似乎也沒有發生重大的改變。分散的股權結構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層之間似乎成了兩張皮,機構們進入這些股權分散的公司,給市場釋放強莊入駐的信號,但最終這些股權分散的公司都成為機構們炒一把概念就撤的套利工具,沒有一個大股東願意進入公司經營管理層來主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或許會有人說,美國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不足5%,為何經營管理和上市公司治理如此高效?而且沒有A股市場那些問題?其實,美國市場與A股市場是有差異的,美國上市公司一般不會隱含很高的殼費,且垃圾公司退市率很高。另外,美國市場的契約精神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比較成熟,財務投資者對控制上市公司並無興趣,除非是想敵意收購。其實美國很多個人股東持股的目的是為追逐股息和股價差額收益,而機構投資者作為私人投資者的代理,受到股權終極所有者(基金投資者)短期獲利要求的制約,決定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分散風險、改變投資組合、優化資產配置來提高投資收益,二者都無興致控制上市公司和親自上手經營運作公司。因此,美國上市公司股權相對分散,但公司治理相對健康,而且又有AB股制度來確保企業創始人和經營管理層的核心決策權,再加上完善的期權激勵機制,從而在制度上解決了目前中國A股上市公司面臨的問題。

從美國公司治理的經驗來看,對股權分散的公司經營管理層應該實施股票期權激勵,這樣可以鼓勵經營管理層的積極性,也可以避免他們只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公司長遠發展和忽視股東權益。(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蘇培科,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但最終這些股權分散的公司都成為機構們炒一把概念就撤的套利工具,沒有一個大股東願意進入公司經營管理層來主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或許會有人說,美國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不足5%,為何經營管理和上市公司治理如此高效?而且沒有A股市場那些問題?其實,美國市場與A股市場是有差異的,美國上市公司一般不會隱含很高的殼費,且垃圾公司退市率很高。另外,美國市場的契約精神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比較成熟,財務投資者對控制上市公司並無興趣,除非是想敵意收購。其實美國很多個人股東持股的目的是為追逐股息和股價差額收益,而機構投資者作為私人投資者的代理,受到股權終極所有者(基金投資者)短期獲利要求的制約,決定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分散風險、改變投資組合、優化資產配置來提高投資收益,二者都無興致控制上市公司和親自上手經營運作公司。因此,美國上市公司股權相對分散,但公司治理相對健康,而且又有AB股制度來確保企業創始人和經營管理層的核心決策權,再加上完善的期權激勵機制,從而在制度上解決了目前中國A股上市公司面臨的問題。

從美國公司治理的經驗來看,對股權分散的公司經營管理層應該實施股票期權激勵,這樣可以鼓勵經營管理層的積極性,也可以避免他們只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公司長遠發展和忽視股東權益。(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蘇培科,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