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真的很努力了,但是領導卻視而不見

1

2016年上半年,都市職場電視劇《歡樂頌》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以及各大視頻網站熱播。到了年底要進行考核時,劇中的“特困生”關關有一句經典臺詞:“通過考核就能留下來,通不過考核,

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但雖然關關對考核如此重視,當她把工作總結交給部門經理以後,經理卻建議她重新修改,因為她的工作總結完全凸顯不出她到底創造了什麼能打動考核人的價值。經理知道她工作很努力,但是考核那幫人是不知道的,只能通過你的工作總結來做判斷。所以,你平時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也要讓領導知道才行。

關關的總結被退回以後,她給安迪打電話尋求幫助。

安迪給她的建議是在總結的最開始,用最強勁的語言去灌輸給考核者需要的ABCD。一句話總結為“摸中對方的需求,讓對方跟著你的框架走”。關關採納了安迪的建議後便通過了考核。

安迪給的建議有兩個核心要點:1.瞭解對方需求;2.結論先行。就年終工作總結來說,領導的需求是看你是否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而“結論先行”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表達技巧!

2

為什麼一定要“結論先行”呢?

一、人的大腦在接收資訊時,會不斷地猜測後面的內容,如果我們不第一時間給出觀點,則對方很可能會根據局部的資訊在腦中提前形成與你不一致的結論。

舉一段前幾天我與朋友發生的對話:

“我:你今天要去踢球。是吧?(我興高采烈地問!PS:因為打算去看他踢球)

六月:今天天氣有點冷。

我:那你還去麼?

六月:我們對手人不太夠。

我:那你還計畫去麼?(請自行腦補我的頭上的三條黑線)

六月:人數問題倒還不大,主要場地還不確定。

我:那你今天到底去不去踢球?(我努力壓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

六月:去啊

我:……

上面的對話中我朋友沒有先告訴我去還是不去,那麼當他說天氣冷的時候,我的推理就是他不去踢球了,可經過幾輪對話以後,他竟告訴我他還是去的。想一想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呢?

再舉個例子:上週末我和好友小黃出來吃飯聊天,

過程中她談到最近很鬱悶,因為被領導批評了。事情是這樣的:她在工作中遇到了比較糾結的問題,準備跟領導請教,但是她並沒有直接告訴領導,需要領導做什麼?而是說“我接到的任務情況是…….,可是做著做著我覺得按照這樣我做不下去了,不知道……”沒等她講完,領導便說了一句:“你覺得你能做好什麼?”便走開了。其實,我朋友不是不能做好這份工作,只是想要領導拿個主意,
到底採用哪一套標準的問題。但因為表達不清楚,被領導無情的批評了。

像我朋友說的這種情況在職場上是普遍存在的。下級跟領導彙報,不先說結論而說細節,你本來想講A事件的,結果領導理解成你想說B事件,沒等你將結論說出來,領導就批了你一頓。這時你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為何?因為你不能當場說領導錯了呀!(小提示: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你最好不要做過多解釋,因為老闆的成見一旦形成,你任何事後的解釋都是掩飾,反而會給老闆留下更不好的印象。)

二、人的大腦很難在同一時間內記住大量的內容。

如果不先講結論,而講細節的話就意味著需要對方全神貫注地聽你講的每一個字,而且要不停地在腦海中對你表達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最後在短時間內將重點提煉成一話,這對99%以上的人而言都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事。但若你先講結論,那麼即使對方在交流或閱讀過程中稍微走神了,也能輕鬆地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三、工作中的很多場合,你都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闡述你的內容,而且面對的層級越高留給你的時間越少。

還記得騰訊課堂《YouCore思維力訓練》中的一幅場景嗎?加班到深夜才下班的譚小明與董事長電梯裡偶遇,本是個千載難逢給董事長留下深刻印象的絕佳機會,但接近30秒的“電梯之旅”,他連一個項目背景都沒來得及介紹完,董事長就下電梯走了,更別說給董事長留下深刻印象了。這就是美國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提出“30s電梯法則”的出發點,他要求自己的顧問凡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比如坐電梯的30s)給客戶高層把結果表達清楚。其實如果你不能在30s內將你要表達的內容說清楚的話,那麼別人或者聽不懂或者最後理解的意思肯定與你想表達的會不一致。

3

怎樣才能走到“結論先行”?

相信現在你已經認識到“結論先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做到“結論先行”呢?做好以下兩點就行:

一、將表達內容構建成“金字塔”狀

結論先行的表達結構呈金字塔型。以我們YouCore的某顧問項目年終總結為例:

圖1.金字塔

掌握“金字塔”表達結構,記住兩點:

(1)觀點先行。在對外表達之前,你要在腦中對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煉主要的觀點,把它們作為金字塔頂層的起點,並用作提綱挈領的一句話。上圖中“2016年我從事的項目為公司實現收入1000萬元”,明確了表達的重點,給受眾一個統領性的認識。

(2)按照從左往右,自上而下的順序依序說明。觀點提煉出來以後,如果清楚了第一層的論點/論據,就可以直接按照從左至右的順序依次表達。如果第一層的論點需要進一步論述,你可以分解到第二層,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表述。以上圖為例,需要對頂層觀點“2016年我從事的項目為公司實現收入1000萬”進行說明:

首先,從金字塔第二層最左邊的深圳地區收入說起,給出明確要點“深圳地區實現收入500萬元”;其中管理諮詢收入200萬元,思維力培訓收入200萬元,專案管理培訓收入100萬元。

其次,介紹金字塔第二層東莞地區收入。給出明確要點“東莞地區收入400萬元”;其中ERP實施收入200萬元,就業培訓收入200萬元。

最後,介紹金字塔第二層最右邊佛山地區收入。給出明確要點“佛山地區實現收入200萬元”;其中ERP實施收入100萬元,就業培訓收入100萬元。

小提示:

1.口頭表達時,建議最多不超過兩層,否則聽眾難以記住。

2.書面表達時,金字塔可根據需要儘量細分。比如管理諮詢收入200萬元包括A項目100萬元和B項目100萬元。(具體細分至第幾層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a.細分項是否可衡量;b.你要表達內容的詳略程度)

大家通過上圖的展示和解說,有想到什麼?或者覺得似曾相識呢?

框架!框架!框架!

對!就是無處不在的框架

二、找到適合你的練習方法

每個人因為背景、個性的不同,對同一理論的最佳練習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我舉幾個常用的練習方法供你參考:

把“結論先行”四個字寫下來,並貼在你的辦公桌上最顯眼的地方,提醒自己寫作和講話時要應用。

與人溝通時,強迫自己以“我想表達的是、我的結論/觀點/想法/問題是……”開頭來練習。

回到前面的兩個例子:

(1)我和六月的對話。他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我:“我的想法是去。儘管天氣冷、人數不夠……”

(2)好友小黃和領導的對話。小黃可以說:“領導,我想表達的是:原來的標準不太合適,因為……按照當前的情況,採用新的標準更合適,因為……您能給個建議嗎?”

寫報告、文案時,在正式寫之前,用邏輯樹(思路清晰的情況下)或思維導圖(思路尚不清楚的情況下)構建自己的表達框架。

將“結論先行”與“講三點”結合起來應用更具有邏輯性。

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期小白的彙報,將兩個技巧結合應用表達如下:

“經理,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客戶的採購管理流程不規範,主要存在以下3個具體問題:(1)採購申請沒有分級授權審批,無論採購量大小,都不經過總經理審批;(2)採購入庫不做記錄;(3)辦公用品領用不做登記。”

4

總結語

現在知道如何讓你的領導知道你多麼努力了吧?方法很簡單:用“結論先行”去表達!而要做到“結論先行”,需要大家記住兩點:(1)採用“金字塔”表達結構(a.觀點先行;b.從左往右、自上而下依序說明);(2)找到合適自己的練習方法。

在此我又要囉嗦一句:想真正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就需要多多刻意練習以養成習慣直至形成本能,否則只能是知識存放地點轉移(從“我的文章”轉移到“你的收藏”),而不是能力轉移。

實際上,“結論先行”就是運用框架來思考,進行文字和語言表達的過程。運用框架的能力直接決定了我們思考、表達和學習能力的高低,這也是我不斷強調一定要具備構建框架能力的原因所在。

你最好不要做過多解釋,因為老闆的成見一旦形成,你任何事後的解釋都是掩飾,反而會給老闆留下更不好的印象。)

二、人的大腦很難在同一時間內記住大量的內容。

如果不先講結論,而講細節的話就意味著需要對方全神貫注地聽你講的每一個字,而且要不停地在腦海中對你表達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最後在短時間內將重點提煉成一話,這對99%以上的人而言都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事。但若你先講結論,那麼即使對方在交流或閱讀過程中稍微走神了,也能輕鬆地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三、工作中的很多場合,你都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闡述你的內容,而且面對的層級越高留給你的時間越少。

還記得騰訊課堂《YouCore思維力訓練》中的一幅場景嗎?加班到深夜才下班的譚小明與董事長電梯裡偶遇,本是個千載難逢給董事長留下深刻印象的絕佳機會,但接近30秒的“電梯之旅”,他連一個項目背景都沒來得及介紹完,董事長就下電梯走了,更別說給董事長留下深刻印象了。這就是美國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提出“30s電梯法則”的出發點,他要求自己的顧問凡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比如坐電梯的30s)給客戶高層把結果表達清楚。其實如果你不能在30s內將你要表達的內容說清楚的話,那麼別人或者聽不懂或者最後理解的意思肯定與你想表達的會不一致。

3

怎樣才能走到“結論先行”?

相信現在你已經認識到“結論先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做到“結論先行”呢?做好以下兩點就行:

一、將表達內容構建成“金字塔”狀

結論先行的表達結構呈金字塔型。以我們YouCore的某顧問項目年終總結為例:

圖1.金字塔

掌握“金字塔”表達結構,記住兩點:

(1)觀點先行。在對外表達之前,你要在腦中對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煉主要的觀點,把它們作為金字塔頂層的起點,並用作提綱挈領的一句話。上圖中“2016年我從事的項目為公司實現收入1000萬元”,明確了表達的重點,給受眾一個統領性的認識。

(2)按照從左往右,自上而下的順序依序說明。觀點提煉出來以後,如果清楚了第一層的論點/論據,就可以直接按照從左至右的順序依次表達。如果第一層的論點需要進一步論述,你可以分解到第二層,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表述。以上圖為例,需要對頂層觀點“2016年我從事的項目為公司實現收入1000萬”進行說明:

首先,從金字塔第二層最左邊的深圳地區收入說起,給出明確要點“深圳地區實現收入500萬元”;其中管理諮詢收入200萬元,思維力培訓收入200萬元,專案管理培訓收入100萬元。

其次,介紹金字塔第二層東莞地區收入。給出明確要點“東莞地區收入400萬元”;其中ERP實施收入200萬元,就業培訓收入200萬元。

最後,介紹金字塔第二層最右邊佛山地區收入。給出明確要點“佛山地區實現收入200萬元”;其中ERP實施收入100萬元,就業培訓收入100萬元。

小提示:

1.口頭表達時,建議最多不超過兩層,否則聽眾難以記住。

2.書面表達時,金字塔可根據需要儘量細分。比如管理諮詢收入200萬元包括A項目100萬元和B項目100萬元。(具體細分至第幾層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a.細分項是否可衡量;b.你要表達內容的詳略程度)

大家通過上圖的展示和解說,有想到什麼?或者覺得似曾相識呢?

框架!框架!框架!

對!就是無處不在的框架

二、找到適合你的練習方法

每個人因為背景、個性的不同,對同一理論的最佳練習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我舉幾個常用的練習方法供你參考:

把“結論先行”四個字寫下來,並貼在你的辦公桌上最顯眼的地方,提醒自己寫作和講話時要應用。

與人溝通時,強迫自己以“我想表達的是、我的結論/觀點/想法/問題是……”開頭來練習。

回到前面的兩個例子:

(1)我和六月的對話。他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我:“我的想法是去。儘管天氣冷、人數不夠……”

(2)好友小黃和領導的對話。小黃可以說:“領導,我想表達的是:原來的標準不太合適,因為……按照當前的情況,採用新的標準更合適,因為……您能給個建議嗎?”

寫報告、文案時,在正式寫之前,用邏輯樹(思路清晰的情況下)或思維導圖(思路尚不清楚的情況下)構建自己的表達框架。

將“結論先行”與“講三點”結合起來應用更具有邏輯性。

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期小白的彙報,將兩個技巧結合應用表達如下:

“經理,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客戶的採購管理流程不規範,主要存在以下3個具體問題:(1)採購申請沒有分級授權審批,無論採購量大小,都不經過總經理審批;(2)採購入庫不做記錄;(3)辦公用品領用不做登記。”

4

總結語

現在知道如何讓你的領導知道你多麼努力了吧?方法很簡單:用“結論先行”去表達!而要做到“結論先行”,需要大家記住兩點:(1)採用“金字塔”表達結構(a.觀點先行;b.從左往右、自上而下依序說明);(2)找到合適自己的練習方法。

在此我又要囉嗦一句:想真正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就需要多多刻意練習以養成習慣直至形成本能,否則只能是知識存放地點轉移(從“我的文章”轉移到“你的收藏”),而不是能力轉移。

實際上,“結論先行”就是運用框架來思考,進行文字和語言表達的過程。運用框架的能力直接決定了我們思考、表達和學習能力的高低,這也是我不斷強調一定要具備構建框架能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