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方紅還繼續

上週五的點評就說本周還有幾天陽線行情,今天開局不錯,

繼續保持“東方紅”的架勢,說明市場的目前處於爬樓梯的狀態,過一陣子就是搭平臺樓梯的過程,只要習慣這個節奏,很多操作就是明瞭了。

能登上新的樓梯這次還是有主線的,那就是MSCI概念。無論上周就逐漸走強的超級品牌股,還是今天進一步強化的晶片股,又或者銀行股等都是屬於MSCI未來看重的個股,換句話,明年6月份有下家接手,現在機構似乎不害怕出不了貨。

很多人會憂慮,按貴州茅臺這麼漲下去,明年6月不得到800、900啊,那個時候MSCI的海外基金還敢買嗎?如果拿出可口可樂的股價走勢,你也許就理解國際基金買入標準了,他們不關心從多少錢漲起來的,國人看茅臺只會從200元平臺看起,然後一路上漲一路不敢買。可海外基金看的是,在800元的時候,貴州茅臺酒窖裡的酒折算成估值,還值不值800元,如果值,照常買入。

同樣,華大基因如此強勁,

300元幾乎沒有懸念,老外又會以什麼思維去判斷呢?再看看國外的亞馬遜的走勢你就明白,亞馬遜虧損幾年,可股價一路向上,Why?市占率!這個指標能獲得壟斷優勢,進而轉化未來的業績,這跟風險投資入股很多風投項目一個道理,滴滴打車為何虧損也能估值幾百億?就是擁有稀缺性、壟斷性。華大基因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摒棄掉之前傳統觀念,一個股票漲高了,莊家怎麼出貨呢?首先我告訴你,

貴州茅臺、華大基因就沒有莊!

莊是什麼定義?通過資訊、資金優勢,把市面上流通籌碼進行收集,最終達到控制股價的目的,這是莊家。而現在很多邏輯已經不是少數人可以控制流通籌碼的概念了。沒有哪個機構、私募膽敢把貴州茅臺、華大基因的籌碼都收集,那是作繭自縛。

真正成熟的牛市,那是機構投資者以一個股票內在價值為標準,進行長期投資,

甚至說分享每年的現金分紅才是他們的目的,當然中國股市要進化到那個階段還需十年、二十年時間,但起碼現在逐漸會淘汰什麼莊家的概念了。

即使每天做短線的漲停板敢死隊們,他們也不是什麼莊家,也不會做一個票做幾個月甚至一年,那就不是短線風格了,他們只會跟隨題材風口進行快速博弈,所以當市面上有什麼新聞、消息的時候會看到短線莊家的影子,

但絕對沒有之前意義上的莊家。

一切按內在價值決定股價漲跌,而非莊家出貨不出貨,四維圖新今天為什麼新高還能成交35億?莊家難道收集籌碼?或者出貨嗎?非也,這就是人們對稀缺技術股的追捧,買入之後大量的籌碼會沉澱,也就是鎖倉不動,之後就是震盪走高,直到一個大家判斷其內在價值無法支撐的價格之後,才會出現像樣的下跌。

我們不把思維方式超這個方向去轉變,就會被原有的舊思維給影響,好比今天就不少人問賣不賣大元泵業,我就反問為什麼賣?回答:漲高了!又是一個傳統理念。高了如果就賣,那麼長川科技、江豐電子、光威複材、金牌櫥櫃、中國平安、壽仙穀、精測電子、阿石創、華大基因等等是不是早該賣了?

你應該問,大元泵業的內在價值還能支撐目前股價嗎?同理一樣,榮晟環保、榮之聯、昆侖萬維、小美、V15、小研股等等都需要這麼問,就拿榮之聯來說,今天還能跌是因為明天解禁股上市,可真正一分析,這些解禁股大部分被質押了,根本明天賣不出來了,可為什麼要跌?跌了就要賣嗎?回答都是一樣的,它內在價值支撐目前股價嗎?如果支撐,這樣的跌就是機會!反之,那就要賣!

所以探究一個股票的內在價值才是炒股的根本,我想這方面的股民需求太大了,大量股民根本沒有一個體系去分析股票內在價值,他們需要的就是專業分析,最終市場就會進化到基金投資為主的市場,這跟歐美等成熟股市一樣,來直接炒股的都是機構投資者,老百姓就是買相應水準高的基金即可。

股票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往這個方向進行,股票市場也越來越價值主導,強者恒強的時代已經到來。你不去改變,那必然被這個市場淘汰。

就會被原有的舊思維給影響,好比今天就不少人問賣不賣大元泵業,我就反問為什麼賣?回答:漲高了!又是一個傳統理念。高了如果就賣,那麼長川科技、江豐電子、光威複材、金牌櫥櫃、中國平安、壽仙穀、精測電子、阿石創、華大基因等等是不是早該賣了?

你應該問,大元泵業的內在價值還能支撐目前股價嗎?同理一樣,榮晟環保、榮之聯、昆侖萬維、小美、V15、小研股等等都需要這麼問,就拿榮之聯來說,今天還能跌是因為明天解禁股上市,可真正一分析,這些解禁股大部分被質押了,根本明天賣不出來了,可為什麼要跌?跌了就要賣嗎?回答都是一樣的,它內在價值支撐目前股價嗎?如果支撐,這樣的跌就是機會!反之,那就要賣!

所以探究一個股票的內在價值才是炒股的根本,我想這方面的股民需求太大了,大量股民根本沒有一個體系去分析股票內在價值,他們需要的就是專業分析,最終市場就會進化到基金投資為主的市場,這跟歐美等成熟股市一樣,來直接炒股的都是機構投資者,老百姓就是買相應水準高的基金即可。

股票市場的發展必然會往這個方向進行,股票市場也越來越價值主導,強者恒強的時代已經到來。你不去改變,那必然被這個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