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古代瓷器年款大全

年款是學習、研究和鑒定中國古代瓷器的必修課。

一個好消息是,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中國工藝品部拍賣主管暨資深專家何玉清 (Kate Hunt)以《解讀中國瓷器年款》一文,介紹了鑒賞年款的入門知識,我們洛陽樹威古瓷鑒藏博物館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編輯,供古瓷愛好者學習、研究時參考。

▌什麼是年款

年款記錄工藝品製造的朝代及年號,由四字或六字組成,一般見於禦制器物的底部,部分民窯瓷器的底部也有。

清康熙五彩“杏花”花神杯

雙圈六字楷書款

直徑6.6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如何閱讀年款

年款通常為直書,應由上至下、右至左閱讀,

這種書寫及閱讀方式相信源自古人在竹簡或甲骨上以直行書寫的習慣。另外,年款亦可以橫書,並從右至左閱讀。

年款遵循特定的格式,六字款的結構如下:首兩字為朝代,主要分“大明”或“大清”兩款,前者代表明朝(1368-1644年),後者代表清朝(1644-1911年);第三、四字為皇帝年號;第五、六字通常為“年制”,代表于該年製造。四字年款則會刪去標示朝代的首兩字。

明嘉靖青花天馬紋罐

六字楷書款

高25.2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清雍正青花梵文碗

雙圈雙行六字楷書款

直徑15.5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舉例而言,上圖的六字年款“大明嘉靖年制”指此品制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而“大清雍正年制”則指制于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前者署于一個青花天馬紋罐的底部,

後者則署于一個青花梵文碗底部。年款方便我們追溯工藝品的製造年代,但買家也要留意,後期年代出現的仿製品及贗品皆署有非當朝年號。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紫地軋道粉彩描金帶托爵杯四字款

▌年款於何時流行

以楷書題寫的年款從明朝(1368-1644年)起開始流行,一直延續至清朝(1644-1911年)。明朝以前製造的藝術品則鮮少署有年款。瓷器中最常見的年款,多為釉下青花雙圈款。

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曾一度下令禁止於瓷器署上其年號,以免署有年款的瓷器因殘破而被丟棄。因此,當時大部分瓷器只署以空白的釉下青花雙圈,又或繪以艾葉、靈芝或如意等寓意吉祥的青花圖案。

故宮博物院藏康熙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雙圈款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鬥彩玉壺春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道光青花梵文纏枝蓮紋高足碗

六字篆書款

高8.6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篆書年款盛行于雍正時期(1723-1735年),並沿用至十九世紀。上圖的六字道光(1821-1850)年款乃“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署于一個青花高足碗上;可見篆書字體比楷書風格強烈,更具棱角。

▌如何題寫年款

年款一般以兩種各具特色的字體題寫,分別是楷書及篆書。

楷書源于中國隋朝(西元581-618年)及唐朝(西元618-906年),與現代漢字字體最為相近。篆書源自商朝(約西元前1500-1028年)及周朝(西元前1028-221年)的古青銅器,字體棱角分明,于乾隆年間尤期盛行。

年款一般以釉下青花,或鐵紅色、淺藍色或黑色等釉上琺瑯題寫,似乎工藝品所用的材質而定,亦可以描金、雕刻或壓印而成。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仿朱漆菊瓣式蓋碗描金年款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古銅彩犧耳尊,釉色、器型、紋飾均仿古青銅器式樣,底部篆刻陽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年款

▌年款署於何處

年款一般署於器物底部中央,但亦可見於外底或口沿,通常為一行橫書,也有書寫與盤碗內心中央的。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釉裡紅三魚紋高足碗,碗內底書寫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年款。

清嘉慶粉彩八吉祥紋雙耳三足爐

高26.9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如何辨別年款真偽

要鑒定年款為本朝制還是後期仿製,必須與其所署之工藝品的品質一併鑒別。

即使為真年款,品質也有參差,但若為皇帝及皇室禦制瓷器,年款品相必須極為講究,以匹配造工精湛的藝術品。若為禦制瓷器,但年款卻粗糙,則需加倍留神。

即便如此,很多品質稍遜的瓷器或工藝品也常見字體較為鬆散的年款,但這些瓷器並非出自御用官窯,而是民窯出產。

清乾隆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一對

六字篆書款

高23釐米

佳士得倫敦2017年5月9日拍

官窯與民窯的品質之別,從兩組乾隆時期的瓷器年款便可見一斑:一對禦制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上圖),以及一對礬紅描金花卉紋碗(下圖)。

清乾隆礬紅描金花卉紋碗一對

四字篆書款

直徑9.6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後仿款是否屬於贗品

未必。數百年以來,中國工匠為向前朝致敬,許多瓷器也印上前朝年號。拍賣圖錄一般稱之為仿款,但仿款的原意未必一定為存心誤導買家以為購入前朝真品。

例如,清康熙(1662-1722年)制的青花瓷不少也會署以十五世紀的明朝年款,而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年款為最常被仿製的年款。

▌歷代年款參考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紫地軋道粉彩描金帶托爵杯四字款

▌年款於何時流行

以楷書題寫的年款從明朝(1368-1644年)起開始流行,一直延續至清朝(1644-1911年)。明朝以前製造的藝術品則鮮少署有年款。瓷器中最常見的年款,多為釉下青花雙圈款。

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曾一度下令禁止於瓷器署上其年號,以免署有年款的瓷器因殘破而被丟棄。因此,當時大部分瓷器只署以空白的釉下青花雙圈,又或繪以艾葉、靈芝或如意等寓意吉祥的青花圖案。

故宮博物院藏康熙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雙圈款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鬥彩玉壺春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道光青花梵文纏枝蓮紋高足碗

六字篆書款

高8.6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篆書年款盛行于雍正時期(1723-1735年),並沿用至十九世紀。上圖的六字道光(1821-1850)年款乃“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署于一個青花高足碗上;可見篆書字體比楷書風格強烈,更具棱角。

▌如何題寫年款

年款一般以兩種各具特色的字體題寫,分別是楷書及篆書。

楷書源于中國隋朝(西元581-618年)及唐朝(西元618-906年),與現代漢字字體最為相近。篆書源自商朝(約西元前1500-1028年)及周朝(西元前1028-221年)的古青銅器,字體棱角分明,于乾隆年間尤期盛行。

年款一般以釉下青花,或鐵紅色、淺藍色或黑色等釉上琺瑯題寫,似乎工藝品所用的材質而定,亦可以描金、雕刻或壓印而成。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仿朱漆菊瓣式蓋碗描金年款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古銅彩犧耳尊,釉色、器型、紋飾均仿古青銅器式樣,底部篆刻陽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年款

▌年款署於何處

年款一般署於器物底部中央,但亦可見於外底或口沿,通常為一行橫書,也有書寫與盤碗內心中央的。

明宣德青花折枝花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釉裡紅三魚紋高足碗,碗內底書寫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年款。

清嘉慶粉彩八吉祥紋雙耳三足爐

高26.9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如何辨別年款真偽

要鑒定年款為本朝制還是後期仿製,必須與其所署之工藝品的品質一併鑒別。

即使為真年款,品質也有參差,但若為皇帝及皇室禦制瓷器,年款品相必須極為講究,以匹配造工精湛的藝術品。若為禦制瓷器,但年款卻粗糙,則需加倍留神。

即便如此,很多品質稍遜的瓷器或工藝品也常見字體較為鬆散的年款,但這些瓷器並非出自御用官窯,而是民窯出產。

清乾隆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一對

六字篆書款

高23釐米

佳士得倫敦2017年5月9日拍

官窯與民窯的品質之別,從兩組乾隆時期的瓷器年款便可見一斑:一對禦制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上圖),以及一對礬紅描金花卉紋碗(下圖)。

清乾隆礬紅描金花卉紋碗一對

四字篆書款

直徑9.6釐米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2017年5月12日拍

▌後仿款是否屬於贗品

未必。數百年以來,中國工匠為向前朝致敬,許多瓷器也印上前朝年號。拍賣圖錄一般稱之為仿款,但仿款的原意未必一定為存心誤導買家以為購入前朝真品。

例如,清康熙(1662-1722年)制的青花瓷不少也會署以十五世紀的明朝年款,而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年款為最常被仿製的年款。

▌歷代年款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