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藏地秘視|藏東明珠昌都,是青藏高原最美的一抹紅

昌都 —— 強巴林寺

昌都市,古稱“康”或“客木”。

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懷中,

它被稱作從四川和雲南入藏的門戶。

“昌都”是藏語,其意為“水匯合處”。

紮曲和昂曲在昌都相匯為瀾滄江,

這也是昌都這一名稱的由來。

高原上的河流像一位年邁的母親。

千萬年來,金沙江、瀾滄江、怒江,

從遙遠的崇山峻嶺中穿梭奔湧,

交匯至此,

亙古不變,

這三條古老的河流源源不斷地,

滋養著這一片生機勃勃的土地。

在昌都的馬拉山上,

坐落著一座古老神奇的廟宇——強巴林寺。

強巴林寺位於昌都鎮內昂曲和雜曲兩水交匯處,

它巍峨地依附在橫斷山脈之下,

聳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紅壤層上。

強巴林寺始建於西元1444年,

是康區最早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

寺內藏式風格為主的院落重疊鋪展,

金碧輝煌、規模宏偉,恢弘壯觀至極。

寺內有金頂一座,樓臺院宇,宏闊壯麗,

亦為康區之勝區。

強巴林寺內藏有數以萬計的佛像、文物,

還有大批藏文經典。

寺廟內有近千餘平方米精妙絕倫的壁畫、

唐卡等珍貴文物散佈于各大殿堂的牆壁上,

歷經百年滄桑仍不減莊嚴。

紅土之上的驚豔丹霞,

依崖而建的紅色鹽田,

讓藏東明珠昌都,

成為青藏高原最美的一抹紅。

小編

昌都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這裡的藏族常以“康巴人”“康巴漢子”自稱。康巴漢子性格中的豪放粗獷、熱情奔放、堅毅勇敢、忠誠信義與這種多元文化相融匯,

逐漸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複合,又有康區獨特個性和凝重宗教色彩以及具有豐富內涵和底蘊的康巴文化,並在語言、服飾、宗教、民俗、民居建築、民間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其明顯區別于其他藏區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現。

圖片 | 網路 文字 | 二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