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沙將建國際級濱海旅遊景區

《廣州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印發

記者從廣州市政府官網獲悉,《廣州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以下簡稱《區劃》)已于日前印發。《區劃》提出,廣州將整合現有濱海旅遊資源,充分發掘濱海特色歷史文化,

豐富濱海旅遊文化內涵,在南沙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濱海旅遊景區。

南沙將建設國際郵輪母港和具有國際水準的濱海旅遊景區。 資料圖片

廣州市海洋功能區劃工作範圍北起廣州港黃埔港區西港界,東至東江北幹流增城三櫥口,西至洪奇瀝與中山市交界,

南至伶仃洋進口淺灘南端以北的海域。國務院批准的《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確定的海岸線,為本次區劃工作岸線。區劃總面積399.92平方公里,包含大陸海岸線約209.9公里。

目前,廣州市用海類型主要有漁業用海、工業用海、交通運輸用海、旅遊娛樂用海等4類。根據《市縣級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技術指南》,結合廣州市海域自然條件、開發保護現狀和社會經濟用海需求,

廣州市海域共劃定一級類海洋基本功能區4類,分別為港口航運區、旅遊休閒娛樂區、海洋保護區和保留區;其中港口航運區、旅遊休閒娛樂區、海洋保護區進一步劃分二級類,共劃分6個二級類海洋基本功能區;保留區按地理位置不同,劃分為3個一級類海洋基本功能區。共劃定9個海洋基本功能區,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區8個,近海基本功能區1個。

在總體佈局方面,《區劃》提出,

廣州將以龍穴島港口航運區、南沙港口航運區、黃埔港口航運區為龍頭,發展海上交通運輸、臨港工業和物流業,形成海洋產業集群。廣州還將整合現有濱海旅遊資源,充分發掘濱海特色歷史文化,豐富濱海旅遊文化內涵,在南沙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濱海旅遊景區。此外,支持海洋現代服務業及其他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保護萬頃沙二十一湧以南紅樹林及其鄰近海域海洋生態環境,
加強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力度,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區劃》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目標,廣州將增強海域管理調控作用,合理控制圍填海規模,至2020年,廣州市建設用圍填海規模總量控制在475公頃以內。若確因重點專案實施需要,在不突破全省圍填海總量控制規模的前提下,可由省適度調增廣州市圍填海總量控制規模。

同時,保留海域後備空間資源。嚴格控制佔用海岸線的開發利用活動,

劃定保留區,並實施嚴格的階段性開發限制,為未來發展預留海域空間。至2020年,保留區面積不少於18203公頃,大陸自然岸線保有長度不少於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