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力檢修的“活字典”

膽大心細 紮根一線的“老黃牛”

變電檢修工,是供電行業最辛苦、最高危的工種之一。如果把輸電線比作電網“動脈”,那變電站就是電網的“心臟”,變電檢修工就是時刻呵護電網“心臟”的專業醫生。

1989年,單東陽從石家莊電力技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石家莊電力公司從事電力檢修工作,這一干就是28個年頭。

由於科班出身,單東陽並沒有專門的師傅帶他,只能靠自己摸索,向班長討教。“雖然學的是電力,但理論跟實踐還是存在很大差異,

所以很羡慕那些有師傅手把手教的人。”單東陽說,為了不落後,他便利用業餘時間苦練基本功,半年時間就牢牢掌握了10KV各種檢修技能。

“小單總是拿著本子記錄檢修要點,私底下再花時間琢磨。”一位已經退休的變電檢修師傅王雲山談到單東陽如是說。他告訴記者,剛上班沒多久,有一次他帶著單東陽修理少油開關,檢修中,單東陽準確無誤地把每一件工具遞到他手裡,讓他不禁對這個年輕人“另眼相看”。

“這件事兒以後,我專門找到他的班長說,我要把小單帶成一個‘拿尺子’的人。”

“拿尺子”指的是硬母線的配裝工作。單東陽解釋說,過去安裝工作較多,硬母線的配裝需要拿尺子細心測量,打孔、折彎、組裝一次成型、一步到位,出現一點兒誤差,就會導致無法組裝,幾米長的材料就作廢了,造成經濟損失。而這項工作,當時只有這位工作20多年的老師傅能熟練完成。

為了練好這項技能,單東陽下班後就會利用廢料反復練習,無數次失敗中他掌握了技巧。工作3年後,單東陽便可以獨立完成硬母線的組裝,他也成為當時能幹此項工作的最年輕的檢修工。

技術過硬 檢修工作的“活字典”

如今,單東陽作為變電檢修專責,主攻開關櫃的檢修。他管轄的180多個變電站共有3000餘面開關櫃,這些開關櫃是什麼型號、哪個廠家,出過什麼問題、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單東陽瞭若指掌。

今年3月的一天,石家莊市方北變電站472開關櫃出現不明原因的異響。停電檢修後,檢修人員沒有發現異響原因,他們向單東陽求救。

“檢查一下刀閘隔離護板固定螺栓有沒有鬆動。”單東陽根據多年檢修經驗提出建議。果然,螺栓真的出現了鬆動。擰緊螺栓後再送電,異響消失了。

類似的場景,在單東陽的職業生涯中經常出現。“只要他在現場,

再難查的故障都能迎刃而解。”為此,同事們都說他是變電檢修工作的“活字典”。

“工作時間長了,每天都和這些設備打交道,它們有個‘小病小災’就能診斷個八九不離十。”聽到誇獎,單東陽總是這樣說。

2016年7月,石家莊地區連日降雨,導致位於元氏縣的220kV萬花站35kV開關櫃發生嚴重故障,單東陽接到通知後,帶領班組成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可是這個變電站共有20多面開關櫃,如果逐一實驗排查需要很長時間。而單東陽憑藉多年經驗,繞著開關櫃走了一圈,通過查看開關櫃外觀有無異常,便初步鎖定了發生故障的開關櫃,經過實驗,確定就是它。“由於積水過多,導致開關櫃凝露,造成短路放電,而放電後的開關櫃就會出現燒黑的跡象。”單東陽輕鬆地說。從尋找故障點到確定故障點,單東陽用了不到10分鐘。

故障點找到了,問題又來了。維修開關櫃需要更換零件,而此零件需要廠家現做,需要等待半個月時間。“採用故障點隔離方法。”單東陽很快調整解決思路,制定新的搶修方案,當天晚上便恢復了供電。

善於思考 創新實踐的“領頭羊”

“水嘗無華,相蕩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生靈光。”單東陽喜歡琢磨工作細節,善於研究新點子,而且動手能力極強。憑藉扎實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他總能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新思路,提出新舉措,並將創新點固化成創新成果。

在單東陽眾多的發明創新中,組合電器檢修的防護措施不得不提。據介紹,組合電器(GIS)作為新型全封閉設備具有敞開式設備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同時伴隨著諸如結構複雜,工作中存在停、帶電間隔不能有效隔離、二次措施複雜、專業交叉點多、高處作業防護不到位等問題的出現。

單東陽反復琢磨不斷實踐,終於對危及設備安全運行的7個方面制定了19項針對性防護措施。通過全方位的防護,有效消除了各種事故隱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檢修品質。該成果中,組合電器檢修作業安全腰帶專用懸掛器和絕緣梯台以及組合電器檢修作業立體安全圍欄這些安全設備都屬於國內首創,3項措施已獲得國家專利,填補了長期以來組合電器(GIS)設備安全措施缺乏系統性的空白。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用電需求增加,電網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變電檢修的工作強度也不斷加大。2008年,單東陽和幾個肯動腦、勤動手的同事聚在一起研究改進常用工作器具、優化工作流程,“單東陽創新工作室”便應運而生,並提出“3+3”工作法,即創新專案模組化、創新責任具體化、創新評比星級化,實施問題導向法、實行頭腦風暴法、開展團隊作戰法。

如今,“單東陽創新工作室”碩果累累,已取得創新成果10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12項。作為河北省第一批以職工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帶頭人,單東陽堅持不斷學習,發揮帶頭作用,用一項項來自實踐的創新成果,促進了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乃至整個河北電力行業的技術創新發展。

桃李滿園 標杆班組的“老班長”

已經50歲的單東陽有一個心願,就是將自己的本領都傳授給年輕人。單東陽總是說,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提高隊伍整體素質、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才能在工作上春色滿園。

檢修一班技術員劉偉從一名“零”基礎退伍軍人,成長為今年的省“能工巧匠”,他感慨地說:“我要感謝我的師傅單東陽。”2008年退伍後,劉偉分配到供電公司,並接受了為期一年半的培訓。“培訓時並不知道具體會分到哪個部門,幹什麼工作,所以培訓時,哪一方面的知識都要學一點兒。”劉偉回憶說,當培訓結束,分配到檢修室後,一樣“蒙圈”,幸虧單師傅開展了“班後兩小時”活動。

單東陽要求他們每天下班後學習兩小時,對檢修工藝、電力基礎、高壓斷路器檢修等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並根據大家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學習內容。而且學習形式多樣,可以看書,可以提問。當時劉偉剛20出頭,白天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下班後還要學習,這讓劉偉產生了“抵觸情緒”,找單師傅談判,要求還他們自由。“不行。”平時斯文的單師傅嚴詞拒絕了,劉偉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來。

劉偉進步迅速,第二年便參加檢修室舉辦的技能比武,榮獲第一名。嘗到“甜頭”的劉偉繼續參加市、省乃至全國的技能比賽,均表現不俗,並於今年榮獲省“能工巧匠”榮譽稱號。

面對別人的誇讚和數不清的榮譽,單東陽總是特別謙虛,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重複強調“這是我的責任”。為了責任二字,單東陽把工作當修為,堅守檢修一線28年,始終保持著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攻堅克難的創新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充分展示了一線工人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優秀品格。

而單東陽憑藉多年經驗,繞著開關櫃走了一圈,通過查看開關櫃外觀有無異常,便初步鎖定了發生故障的開關櫃,經過實驗,確定就是它。“由於積水過多,導致開關櫃凝露,造成短路放電,而放電後的開關櫃就會出現燒黑的跡象。”單東陽輕鬆地說。從尋找故障點到確定故障點,單東陽用了不到10分鐘。

故障點找到了,問題又來了。維修開關櫃需要更換零件,而此零件需要廠家現做,需要等待半個月時間。“採用故障點隔離方法。”單東陽很快調整解決思路,制定新的搶修方案,當天晚上便恢復了供電。

善於思考 創新實踐的“領頭羊”

“水嘗無華,相蕩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生靈光。”單東陽喜歡琢磨工作細節,善於研究新點子,而且動手能力極強。憑藉扎實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他總能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新思路,提出新舉措,並將創新點固化成創新成果。

在單東陽眾多的發明創新中,組合電器檢修的防護措施不得不提。據介紹,組合電器(GIS)作為新型全封閉設備具有敞開式設備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同時伴隨著諸如結構複雜,工作中存在停、帶電間隔不能有效隔離、二次措施複雜、專業交叉點多、高處作業防護不到位等問題的出現。

單東陽反復琢磨不斷實踐,終於對危及設備安全運行的7個方面制定了19項針對性防護措施。通過全方位的防護,有效消除了各種事故隱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檢修品質。該成果中,組合電器檢修作業安全腰帶專用懸掛器和絕緣梯台以及組合電器檢修作業立體安全圍欄這些安全設備都屬於國內首創,3項措施已獲得國家專利,填補了長期以來組合電器(GIS)設備安全措施缺乏系統性的空白。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用電需求增加,電網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變電檢修的工作強度也不斷加大。2008年,單東陽和幾個肯動腦、勤動手的同事聚在一起研究改進常用工作器具、優化工作流程,“單東陽創新工作室”便應運而生,並提出“3+3”工作法,即創新專案模組化、創新責任具體化、創新評比星級化,實施問題導向法、實行頭腦風暴法、開展團隊作戰法。

如今,“單東陽創新工作室”碩果累累,已取得創新成果10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12項。作為河北省第一批以職工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帶頭人,單東陽堅持不斷學習,發揮帶頭作用,用一項項來自實踐的創新成果,促進了國網石家莊供電公司乃至整個河北電力行業的技術創新發展。

桃李滿園 標杆班組的“老班長”

已經50歲的單東陽有一個心願,就是將自己的本領都傳授給年輕人。單東陽總是說,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提高隊伍整體素質、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才能在工作上春色滿園。

檢修一班技術員劉偉從一名“零”基礎退伍軍人,成長為今年的省“能工巧匠”,他感慨地說:“我要感謝我的師傅單東陽。”2008年退伍後,劉偉分配到供電公司,並接受了為期一年半的培訓。“培訓時並不知道具體會分到哪個部門,幹什麼工作,所以培訓時,哪一方面的知識都要學一點兒。”劉偉回憶說,當培訓結束,分配到檢修室後,一樣“蒙圈”,幸虧單師傅開展了“班後兩小時”活動。

單東陽要求他們每天下班後學習兩小時,對檢修工藝、電力基礎、高壓斷路器檢修等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並根據大家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學習內容。而且學習形式多樣,可以看書,可以提問。當時劉偉剛20出頭,白天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下班後還要學習,這讓劉偉產生了“抵觸情緒”,找單師傅談判,要求還他們自由。“不行。”平時斯文的單師傅嚴詞拒絕了,劉偉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來。

劉偉進步迅速,第二年便參加檢修室舉辦的技能比武,榮獲第一名。嘗到“甜頭”的劉偉繼續參加市、省乃至全國的技能比賽,均表現不俗,並於今年榮獲省“能工巧匠”榮譽稱號。

面對別人的誇讚和數不清的榮譽,單東陽總是特別謙虛,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重複強調“這是我的責任”。為了責任二字,單東陽把工作當修為,堅守檢修一線28年,始終保持著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攻堅克難的創新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充分展示了一線工人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