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陽約22萬人次參加清明祭掃:綠色清明受推崇 文明祭掃入人心

提示:點擊上方“安陽網”一鍵關注

我市約22萬人次參加清明祭掃

鮮花祭掃成為主流

4月4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瞭解到,清明節期間,全市約有22萬人次前往陵園、公墓等地進行祭掃,7座合法性公墓落葬140名逝者的骨灰。

另外,市烈士陵園祭掃高峰集中在4月1日,單日最高接待量約1萬人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下降,市民祭掃日趨文明環保,這與我市多個職能部門的管理、宣導以及廣大市民觀念的轉變、素質的提高密不可分。

“殯葬觀念轉變是一個移風易俗的過程,隨著市民覺悟的提高,燒紙祭掃的人明顯減少,鮮花祭掃成為主流。”市殯葬管理所主任馮書玲說,

“今年,全市春季殯葬宣傳工作的主題為‘文明祭掃,生態殯葬’,鼓勵、宣導市民採用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路祭掃、公祭悼念、召開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方式,引導廣大市民逐步改變傳統的祭掃方式。

4月2日,第三屆清明節“文明祭掃,生態殯葬”集體公祭儀式在龍安區馬投澗鎮的一個公墓舉行,市民政局、市文明辦以及公墓的工作人員為前來參加集體公祭儀式的市民免費發放鮮花,

宣導以“鮮花換紙錢”的方式文明祭祀,受到很多市民的推崇。該公墓負責人告訴記者,“鮮花換紙錢”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3屆,祭掃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今年,他們免費發放鮮花100餘束,墓園多了鮮花、少了紙錢,更加文明、環保。我市主城區禁放煙花爆竹,市民十分配合,墓園裡聽不到鞭炮聲了。

此外,網路祭奠、召開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祭奠方式受到市民推崇,

市民正逐步改變祭掃方式,通過獻一束花、植一棵樹、清掃墓碑、誦讀祭文等寄託哀思;通過網路祭奠,即便遠在千里之外的遊子也可把先輩“請”到網上,點一支燭、獻一束花、留一段話,以追思親人。

約22萬人次前往陵園、公墓等地參加祭掃

綠色清明受推崇 文明祭掃入人心

市民以鮮花代替紙錢寄託哀思。

祭掃方式新變化 多了鮮花少了紙錢

4月2日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在殷都區梅園莊街道辦事處鋼六區社區,許多居民來參加集體文明公祭活動,他們手拿鮮花默哀,表達了對逝者的悼念。隨後,居民們拿起紙筆寫下對逝者的祝福並張貼在祈福牆上。一位社區居民說:“傳統的祭祀方式不環保,燒完後都是灰,污染環境。

現在用一些鮮花追思親人,比較文明,是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龍安區馬投澗鎮的一座公墓,這裡正在舉行第三屆清明節“文明祭祀生態殯葬”集體公祭儀式,市民政局、市文明辦以及公墓的工作人員為參加集體公祭的市民免費發放鮮花,以“鮮花換紙錢”的方式文明祭祀,受到了很多市民的推崇。該公墓負責人李女士說:“這已經是第三次舉辦這樣的活動,今年免費發放了100束鮮花,‘鮮花換紙錢’活動在祭掃人群中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讓墓園多了鮮花、少了紙錢。”

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等形式也逐漸受到市民的推崇。把先輩“請”到網上,點一支燭、獻一束花、留一段話,如此一來,遠在外地的遊子因路途遙遠,無法回鄉祭掃,就可以網路祭掃,追思親人。

憶苦思甜不忘本 緬懷烈士寄哀思

3月27日至4月4日,我市共有2.7萬名

市民前來烈士陵園祭祀

據瞭解,清明節期間,市烈士陵園迎來2000余名市民前來祭祀,自3月27日至4月4日,我市共有2.7萬名市民前來烈士陵園祭祀。

踏訪烈士英勇鬥爭的足跡,緬懷前輩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英雄的革命激情。4月2日,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安陽學院財會學院組織50多名學生一大早來到市烈士陵園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掃墓活動按祭奠先烈儀式、參觀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祭掃烈士墓三個環節井然有序地進行。

國歌奏起,全體肅立,公祭儀式正式開始,學生代表獻上承載著崇敬之意的花圈,共同追憶那逝去的崢嶸歲月。全體學生向烈士行三鞠躬禮,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烈士們的敬仰與思念。隨後,大家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參瞻了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看著泛黃的書頁、生銹的槍炮,同學們尋找著歷史的足跡與滄桑。那裡,記載著安陽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這裡,面對的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共和國。懷著對革命先烈的感恩之情,大家來到了烈士墓,紛紛敬獻自己手中的白花,並莊嚴地三鞠躬,以此來表達對先烈的敬仰之情。

通過此次掃墓活動,學生們懂得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表示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用這一代人特有的風采為祖國描繪更加光彩奪目的藍圖。

4月4日上午,來自安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的40余名學生走進市烈士陵園。安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學生介紹,今年是她第二次來市烈士陵園了。“這次來烈士陵園和以往不同,我不僅在紀念碑前敬獻了花圈,還瞭解了許多以往不知道的烈士故事。對我來說,這是一次不錯的經歷。”該學生說。

市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4月4日,市烈士陵園接待了700余名市民,“清明假期前三天,前來祭祀的市民較多,祭祀高峰出現在4月1日當天。清明節期間,市烈士陵園共迎來190餘家單位團體,2.7萬人前來祭祀革命烈士”。

今年免費發放了100束鮮花,‘鮮花換紙錢’活動在祭掃人群中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讓墓園多了鮮花、少了紙錢。”

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等形式也逐漸受到市民的推崇。把先輩“請”到網上,點一支燭、獻一束花、留一段話,如此一來,遠在外地的遊子因路途遙遠,無法回鄉祭掃,就可以網路祭掃,追思親人。

憶苦思甜不忘本 緬懷烈士寄哀思

3月27日至4月4日,我市共有2.7萬名

市民前來烈士陵園祭祀

據瞭解,清明節期間,市烈士陵園迎來2000余名市民前來祭祀,自3月27日至4月4日,我市共有2.7萬名市民前來烈士陵園祭祀。

踏訪烈士英勇鬥爭的足跡,緬懷前輩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英雄的革命激情。4月2日,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安陽學院財會學院組織50多名學生一大早來到市烈士陵園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掃墓活動按祭奠先烈儀式、參觀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祭掃烈士墓三個環節井然有序地進行。

國歌奏起,全體肅立,公祭儀式正式開始,學生代表獻上承載著崇敬之意的花圈,共同追憶那逝去的崢嶸歲月。全體學生向烈士行三鞠躬禮,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烈士們的敬仰與思念。隨後,大家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參瞻了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看著泛黃的書頁、生銹的槍炮,同學們尋找著歷史的足跡與滄桑。那裡,記載著安陽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這裡,面對的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共和國。懷著對革命先烈的感恩之情,大家來到了烈士墓,紛紛敬獻自己手中的白花,並莊嚴地三鞠躬,以此來表達對先烈的敬仰之情。

通過此次掃墓活動,學生們懂得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表示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用這一代人特有的風采為祖國描繪更加光彩奪目的藍圖。

4月4日上午,來自安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的40余名學生走進市烈士陵園。安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學生介紹,今年是她第二次來市烈士陵園了。“這次來烈士陵園和以往不同,我不僅在紀念碑前敬獻了花圈,還瞭解了許多以往不知道的烈士故事。對我來說,這是一次不錯的經歷。”該學生說。

市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4月4日,市烈士陵園接待了700余名市民,“清明假期前三天,前來祭祀的市民較多,祭祀高峰出現在4月1日當天。清明節期間,市烈士陵園共迎來190餘家單位團體,2.7萬人前來祭祀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