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繼雙11購物大潮退散後,京東阿裡開始互懟!

雙11購物熱情依然退散,但因此產生的銷售大資料一直在網路流傳,也引來了京東和阿裡的線上互懟!到底阿裡和京東有著怎樣的關係?我們不妨來簡單的對比一下:

京東: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先生在中關村創業,成立京東公司。一為地地道道的家境貧寒的農村小夥,靠著自己十年的奮鬥,把京東發展成如今的國際電子商務平臺,全球互聯網百強企業前十名,2016年全球財富500強榜單,位列366位,成為中國首家且唯一入選財富500強的互聯網企業。

2016年第四季度,公司淨營收為人民幣803億元(約合116億美元)

阿裡: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全球互聯網百強企業第二名,擁有淘寶、一淘、天貓、聚划算、阿裡國際業務、阿裡小企業業務和阿裡雲七個事業。2017財年,阿裡巴巴總營收1582.73億元人民幣,淨利潤578.71億元人民幣。

2017年京東雙11交易額:1271億元;天貓雙11交易額1682億元。

從兩者的交易資料來看,阿裡占領頭把交椅,但就是這資料,引發了兩大電商頭頭的互懟!

首次公佈雙11“戰報”資料的京東,在雙11未落幕時就遭到了對手阿裡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評論為“京東數學很好”,

暗指京東統計的是11天的資料;隨後,京東集團CMO徐雷則在朋友圈回懟: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然後算一天銷售額。

千億銷售資料,較天貓第一次雙11的5000萬交易額來說,不知道翻了幾番,但是叫去年雙11的1207億交易額,則呈現了增長壓力。

11月12日零時,阿裡巴巴未經審計的資料顯示,11月11日全天,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交易額(GMV)達到1682億元人民幣,

移動端成交占比90%,1682億元的交易額,與去年相比增長39%,比2009年雙11的交易額增長了超過3000倍。

同時,天貓雙11“億元俱樂部”亮相,167家品牌商家成為今年的會員。蘋果佔據成交額榜首,美的、小米單日成交額突破20億元。

京東今年也開始披露交易資料。11月12日零時,

京東宣佈,於11月1日至11日24時舉行的京東全球好物節交易額達到1271億元,當天的訂單已有85%實現當日生產出庫。

由於統計口徑不同,阿裡高管稱京東“玩數字遊戲”,而京東則反擊阿裡“搞蓄水池銷售”。

口水仗的背後,是兩大電商巨頭相互牽制。雙11前,一些品牌商就開始面臨不得不在京東和阿裡之間進行二選一的決策。

這電商兩選一的出現,也引發了眾多品牌商家艱難的不得不做出選擇,當初,京東也意識到這樣的解決勢必會引發互聯網電商的前景,也曾暗指阿裡“暗箱穿小鞋”。

互懟,產生的結果便是兩者市場份額的下降:

12日,星圖資料對20家B2C電商平臺進行監測,2017年雙11全網總銷售額達2539.7億元,產生包裹13.8億個。在雙11銷售額方面,天貓銷售額占全網比例66.23%,京東占比21.41%。

而2016年星圖資料顯示,“雙11”當天全網銷售額最終為1770.4億元,天貓/淘寶占比68.2%,京東占比22.7%。

所以按照星圖資料,對比2016年的資料,全網雙11交易額規模同比增長43.45%。其中天貓1682億,同比增長39.35%,市場份額下降了2個百分點。京東同比增長35.4%,市場份額下降了1.3個百分點。

京東聯手六大市場朋友對戰阿裡全域行銷

快遞生死競速,消費者花式促銷遭吐槽,感歎“智商不夠不配過雙11”,暫且不論阿裡、京東互懟到底是為了搶佔市場份額還是別有企圖,作為中國兩大電商平臺,為中國人的消費模式帶來了巨大改變,方便了國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生活中不少的“趣味”,不要因為你們之間的互懟,把消費當成消費產品進行“消費”,如何做好自己的電商平臺,經營好自己的市場,打造誠信電商平臺比在這裡互撕有用的多!

這電商兩選一的出現,也引發了眾多品牌商家艱難的不得不做出選擇,當初,京東也意識到這樣的解決勢必會引發互聯網電商的前景,也曾暗指阿裡“暗箱穿小鞋”。

互懟,產生的結果便是兩者市場份額的下降:

12日,星圖資料對20家B2C電商平臺進行監測,2017年雙11全網總銷售額達2539.7億元,產生包裹13.8億個。在雙11銷售額方面,天貓銷售額占全網比例66.23%,京東占比21.41%。

而2016年星圖資料顯示,“雙11”當天全網銷售額最終為1770.4億元,天貓/淘寶占比68.2%,京東占比22.7%。

所以按照星圖資料,對比2016年的資料,全網雙11交易額規模同比增長43.45%。其中天貓1682億,同比增長39.35%,市場份額下降了2個百分點。京東同比增長35.4%,市場份額下降了1.3個百分點。

京東聯手六大市場朋友對戰阿裡全域行銷

快遞生死競速,消費者花式促銷遭吐槽,感歎“智商不夠不配過雙11”,暫且不論阿裡、京東互懟到底是為了搶佔市場份額還是別有企圖,作為中國兩大電商平臺,為中國人的消費模式帶來了巨大改變,方便了國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生活中不少的“趣味”,不要因為你們之間的互懟,把消費當成消費產品進行“消費”,如何做好自己的電商平臺,經營好自己的市場,打造誠信電商平臺比在這裡互撕有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