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作為清朝皇家的行宮,承德避暑山莊為何裝扮的“青磚灰瓦”

承德避暑山莊山門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

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山莊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西元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近百年才建成。同時,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的行宮苑。

自康熙四十一年開始,清廷從北京到承德及至圍場沿途,就開始修建了八處行宮。

到乾隆時期,古北口外已有14處行宮。這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俗稱清朝的夏都。但作為清朝夏季的避暑行宮,甚至也有被人稱為清朝第二首都的山莊,並不像紫禁城那樣金碧輝煌,反而卻全部罩以灰瓦,這是為什麼呢?

承德避暑山莊全景

康熙是明清以來較為有遠見卓識、文武兼備的皇帝,

他對於清朝初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反對外來勢力的侵略、維護國家統一及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都作出過貢獻。他在位時間長,一生學貫中西、知識淵博。在數學、天文、地理、書法、詩畫等方面都有研究。同時他也提倡節儉,常以“勤儉可以興邦,奢侈可以亡國”的道理來勉勵自己和群臣。

清 康熙帝

正因為如此,康熙在修建承德離宮時,提倡以樸素淡雅為主要建築格調,要求山莊的所有建築全部以灰瓦罩頂。當然,作為一直居住在紫禁城的康熙,估計也是看慣了黃牆紅柱琉璃瓦了。況且又是夏天避暑的地方,素雅的裝飾,能夠更加清心養靜。

承德避暑山莊外的“外八廟”寺廟群

但由於清朝是多民族統治,為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暑山莊周圍也建起了漢、蒙、藏等金碧輝煌、不同風格的寺廟,俗稱“外八廟”。這些寺廟是按照康熙意圖,實行“佛法兩施”的政策而建造的。不僅外形高大,而且內部裝飾華貴,更是金碧輝煌。屋頂除有彩畫、琉璃瓦外,

有的寺廟還用上了金瓦,奢華程度甚至超過了紫禁城的建制。這與山莊行宮的灰瓦相比,也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按照康熙的說法,這是為了懷柔的需要,能充分體現“尊崇黃教、綏服遠藩”的清朝政府的政治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