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二百年就要經歷一次,盤點一下中國古代有記載的大地震

漢代 地震儀

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網站消息,北京時間11月13日2時18分,

伊拉克發生7.8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4.9度、東經45.75度,震源深度20公里。

再一次聽到大地震的消息,不知道伊拉克那邊情況怎麼樣,希望一切安好。

地震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甚至是地球歷史進展一直存在的自然災害。有史以來,地震使多少生靈塗炭、社會動盪。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古代歷史上著名的4次大地震。

元朝 西元1303年 山西趙城大地震

記載趙城地震的碑刻

趙城的地震時我國史載的第一個大地震。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西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洞趙城發生強烈地震。史料記載民居官舍蕩然無存,建築物破壞慘重。山摧阜移,其土之奮怒奔突數裡,跨澗鄄穀,郇堡徙十餘裡,山川地貌為之改觀。人口傷亡也十分巨大,

據記載死亡民眾達20萬餘,隨後的瘟疫等附帶災害讓死亡人數達到驚人的死亡475800人。根據當時的慘烈情況測算,估測強度達到8級。洪洞至今尚存有這次地震的遺跡,山西各處也有眾多記載此次地震的碑刻題記。

明朝 西元1556年 陝西華縣大地震

華縣地震後 嘉靖皇帝的“罪己詔”

陝西華縣地震發生於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西元1556年1月23日。地震波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河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11省130餘縣,以陝西華縣、華陰地區的震災最重,故稱為華縣地震。據史書記載,此次地震有名有姓的死亡人數就超過83萬,不知名的死者及未經奏報的死者更是不計其數,這次地震震撼之烈、破壞之重、傷亡之大、波及之廣當屬中國歷史上危害最大的一次地震,

也為世界地震死亡人口之最。

陝西地區自古一直沒有太多的地震記錄,但震前四個時辰左右,在震中區有“地旋運,因而頭暈”的記載,這次地震還首次記載到有“地中出火”(地光)的現象。而後的半年內,稍大的餘震每月還有3~5次,3年內方才漸漸平息。根據史書的推算,這次地震估計震級約有8級甚至更大。

清朝 西元1695年 山西臨汾大地震

臨汾地震遺址

山西臨汾大地震發生在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時,西元1695年5月18日12時左右。史稱“平陽地震”或“平陽、潞安地震”。據後來的刑部在勘驗地震的奏報中稱:“檢查平陽地震原卷,當時受災共二十八州縣,內受災較重十四州縣,統計壓斃民人五萬二千六百餘名”。城內東關區域大多民眾被房壓而絕戶,烈火燒天,黑水湧地。地中出火,燒死人畜樹木房屋無計其數,伴隨著大地震又發洪水,淹死人畜已經無法計算了。而有1200多年的大雲禪寺金頂寶塔也在這次地震中徹底毀壞。這次地震現代估計也有8級。

清朝 西元1879年 甘肅文縣大地震

文縣地震發生在清光緒五年五月十二日,西元1879年7月1日。發生在甘肅文縣。此次地震範圍不是很廣,但是中烈度特高。當時有人作詩描述地震時的情景:“……忽然大地聲如吼,城傾屋裂無處走。第宅簸搖避山野,山崩活葬深崖下。夫覓妻兮父尋子,哭聲震天天不理。可憐階州十萬齒,三萬餘人同日死”。據現代地震專家根據史料考證,該次地震震級也不小於8級。

以上的地震記錄,由於當時沒有震級的計算,具體達到多少級並不能知曉。但是從危害程度來看,基本都要達到目前的8級左右。而自元朝記載以來,甘肅、山西、山西一帶,每200年左右都要發生一次大地震。

城內東關區域大多民眾被房壓而絕戶,烈火燒天,黑水湧地。地中出火,燒死人畜樹木房屋無計其數,伴隨著大地震又發洪水,淹死人畜已經無法計算了。而有1200多年的大雲禪寺金頂寶塔也在這次地震中徹底毀壞。這次地震現代估計也有8級。

清朝 西元1879年 甘肅文縣大地震

文縣地震發生在清光緒五年五月十二日,西元1879年7月1日。發生在甘肅文縣。此次地震範圍不是很廣,但是中烈度特高。當時有人作詩描述地震時的情景:“……忽然大地聲如吼,城傾屋裂無處走。第宅簸搖避山野,山崩活葬深崖下。夫覓妻兮父尋子,哭聲震天天不理。可憐階州十萬齒,三萬餘人同日死”。據現代地震專家根據史料考證,該次地震震級也不小於8級。

以上的地震記錄,由於當時沒有震級的計算,具體達到多少級並不能知曉。但是從危害程度來看,基本都要達到目前的8級左右。而自元朝記載以來,甘肅、山西、山西一帶,每200年左右都要發生一次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