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晶,一個爭議極大的爛片大王,該如何評價這個人?

王晶,絕對是一個爭議極大的香港電影人。

關於他,影迷們一直有一種共識——爛片王。

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王晶每年不整出幾部爛片來,都不好意思叫王晶。

可是,他的電影果然都是爛片嗎?當然不是。

今年的國慶檔,一部《追龍》,豆瓣評分高達7.5分,簡直令人刮目相看。

有人說,這是王晶十年來最好的電影作品,想來想去,這話沒毛病。

原來,爛片王認真起來,也會是暴走的節奏哈。

難不成,這麼多年王晶都是故意的,深藏不露,拍電影玩票嗎?

那倒也不是。

按著王晶自己的話來說——

他是一流的編劇,二流的製片,三流的導演。

也就是說,導演剛剛及格,沒那麼自信。

出道剛剛當導演時,王晶是怯懦的,結果看多拍的爛的人大有人在,自信心隨之爆棚,越來越得心應手。

而作為編劇,王晶是很有自信的,

當然商業爛片除外。

據說他11歲就看完四大名著和金庸小說,閱讀量非比尋常。

而90年代更是王晶個人的編導黃金時代,《賭神》、《翹課威龍》等等,無不叫好叫座,令人過目不忘。

作為製片,業內的王晶又以精明的商人著稱。

一部電影,能用十塊錢拍完,按著他的尿性,

絕對不會用十一塊錢。

三部《澳門風雲》,票房高達25億,可以算是王晶商業爛片的登峰造極。

北上拍片後,王晶顯然走的是粗放的商業片路數,賺錢為主,忽略口碑。

爛片王的諢號,自然不脛而走。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王晶曾經拍過《笨小孩》這樣叫好的文藝片,但是不賣座啊。

即便如此,王晶也曾投資許鞍華的文藝片,比如《天水圍的夜與霧》,支持香港小眾文藝片的發展。

不為錢,只為一份文藝片的真愛。

毋庸置疑,日後的王晶依然會在爛片王的道路上沉醉不知歸路。

也許相比口碑,他更在乎自己的電影生意。

與其說他是有追求的藝術家,不如說是有野心的電影大亨。

編劇、製片、導演,三種身份都不是王晶的全部,王晶愛電影,

更愛票房。

叫好,還是,叫座,對於王晶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