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美國門·走基層〡使命在肩 不負眾望

近年來,吉林機場集團作為首都機場旗下成員單位,積極助力吉林經濟社會發展。據測算,長春機場年旅客輸送量將在今天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進入大型機場行列。屆時,首都機場集團集團將邀請國內媒體來吉林開展“大美國門·走基層”系列活動。

今日關注

NEWS

大美國門·走基層

千萬級樞紐機場建設

(一)吉林機場集團基本情況

吉林機場集團為首都機場集團成員企業,下轄長春龍嘉國際機場(4E級)、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4C級)、白山長白山機場(4D級)、通化三源浦機場(4C級)、白城長安機場(4C級)。

吉林省內機場“一主多輔”格局基本形成。

“十三五”期間建設規劃,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投入使用;長白山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通化機場擴建工程開展前期工作;複航吉林機場,遷建延吉機場,新建白山、遼源、四平機場;建成以長春機場為核心的“輪輻式”區域機場群。

截至2017年10月,吉林機場集團累計共保障運輸起降8.79萬架次,同比增長13.74%;完成旅客輸送量1145.44萬人次,同比增長18.88%;完成貨郵輸送量7.71萬噸噸,同比增長5.22%。其中,長春機場完成運輸起降7.05架次,同比增長17.69%;完成旅客輸送量958.87人次,同比增長22.50%;完成貨郵輸送量7.18萬噸,同比增長6.96%。

吉林機場集團累計共有航線191條(其中國際航線18條,地區航線3條),

同比淨增加30條;每週執行航班數量2023班,同比增加250班。吉林機場集團通航城市總量達77個,新增7個,機場通達性進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以長春為中心,輻射國內重要城市,連接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的空中交通網絡。其中,長春機場共有37家航空公司累計運營航線148條,累計通航城市72個。

(二)踐行“三個服務”,騰起吉林振興之翼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1-3-5-2”總體思路中,“3”就是聚焦三個服務:“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社會大眾”,

給出了吉林機場集團明確的努力方向。

吉林機場集團充分發揮長春在東北亞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將長春機場打造成為千萬級區域樞紐機場列入發展戰略。這一重要的戰略選擇是吉林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必然,是發揮東北亞區位優勢引領作用的重要支撐和提高吉林省機場群綜合效益和民航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也是帶動省內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

從2012年到2017年,5年的時間實現了從500萬到1000萬的飛躍,長春機場客、貨運兩方面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一組數字證明長春機場的發展成就:

今年1-10月份,長春機場共有37家航空公司累計運營航線148條(其中國際航線13條,地區航線2條),同比淨增加32條;每週執行航班數量1624班,同比增加248班;累計通航城市72個,新增7個,機場通達性進一步提升;累計實現旅客輸送量958.9萬人次,保障航班起降7.05萬架次,分別同比增長22.5%、17.7%,運輸架次和旅客輸送量增速在東北地區四大機場中位元列第一。2017年旅客輸送量預計實現淨增長205萬人次,年旅客輸送量將達到1155萬人次。

1

運營公司逐年遞增

過夜運力實現翻倍

2013年-2016年,全省累計運營公司由27家增至44家,實現了國內外運營公司的雙增長。其中,長春機場累計運營公司由19家增至38家。南航吉林分公司是我省唯一的基地公司,運力規模從2013年的14架增至2017年底22架,形成了以空客A320系列為主的機隊規模。

非基地航空運營企業極大活躍了吉林航空市場,對本地區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和良性發展起到了正向帶動作用。截至2017年10月,長春機場過夜運力總數達到了22架。其中,基地公司16架,非基地公司總數達到6架(國際航空2架、東方航空2架、深圳航空和成都航空各1架)。非基地公司在長春機場投放過夜運力數量由2013年2架增至目前6架。

2

通航城市日益增多

航線網路逐步完善

長春機場持續完善航線網路,通航版圖逐步拓展。國內網路實現了除西藏拉薩和黑龍江哈爾濱外,其餘省會級城市的全部通航;逐步增加至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寧波、無錫、深圳、泉州等經濟發達城市航點,不斷加密至沿海地區珠海、汕頭、連雲港、煙臺等熱點旅遊城市航班密度,基本形成了輻射全國的航線網路佈局。

國際航線實現重大突破,首次通航至歐洲和美國屬地;開通了至俄羅斯莫斯科和美國塞班的季節性旅遊航線;首條第五航權航線:符拉迪沃斯托克-長春-曼谷,航班過境旅客量不斷刷新;繼續穩固東北亞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通航,積極拓展至東南亞地區泰國、新加坡等熱點旅遊國家的定期通航和常態化的季節性通航。國際貨運航線常態化運營,長春-塔林貨運航線班次逐步增加。

3

加快航空貨運發展

國際物流航線持續運營

大力開發航空物流市場,先後爭取中國郵政航空、國際貨運航空和順豐航空等公司在長春機場放置2架停場貨機運營。同時,在省、市政府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的有利契機下,吉林機場集團同長春市發改委、興隆山綜合保稅區、市物流協會和航空物流企業深入剖析航空物流發展的瓶頸問題,共同研究發展路徑。

陸續開通了長春-深圳、長春-濟南-上海浦東、長春-濰坊-上海浦東和長春-瀋陽-南京國內貨運航線,以及長春-新西伯利亞-莫斯科和長春-塔林等國際貨運包機航線。

4

爭取政策支持

優化航空市場發展環境

吉林機場集團深入剖析制約地方航空市場發展的主要矛盾,結合發展實際總結提煉了破解措施,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經過廣泛爭取,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地兩級政府航線開發互補政策機制。

省級航線補貼資金增至年度6355萬元,延吉、通化和白城等地政府相繼出臺航線補貼政策。積極推動省政府主管部門制訂了過夜運力獎勵政策(每架400萬元/年)。

5

克服困難

進一步優化時刻資源

為緩解此問題,2015年,經過多方努力,將高峰小時容量提升至21架次/小時,有效的緩解了航空公司增加運力困難的壓力。

今年,吉林機場集團將調整長春機場航班波結構作為破解“發展與資源匱乏”的重要措施之一。長春機場高峰時段主要集中在11時-17時,通過調減停場“大過站”航班;攜手政府部門新增3架過夜運力;協調部分航司增開長春至石家莊、寧波和煙臺等短途航班,提高本場機位資源利用率;爭取長龍和國貨航停場貨機臨時轉場,釋放機位保障旺季客運加班等措施,使得高峰時段航班量順利向低谷時段平移。

6

空鐵聯運

助力旅客便捷出行

2011年,長春機場龍嘉站正式啟用,長吉城鐵成為國內第一條實現鐵路和空港零換乘的城際鐵路。長春機場是東北唯一實現高速鐵路與機場無縫銜接的機場,龍嘉站啟用後,長春和吉林兩市的市民都可以直接在龍嘉機場下車,出行時間大大縮短,成為長吉一體化的加速接點和加速器。

從吉林市開車至機場需要約1個半小時車場,從長春市區開車至機場則需要約1小時鐘車程;長吉城鐵從吉林站到龍嘉站僅需30分鐘,長春站到龍嘉站僅需15分鐘,大大縮短了旅客前往機場的時間。從城鐵下來的乘客可以通過地下通道直接步行700米(約10分鐘)抵達航站樓是真正的無縫銜接。據鐵路相關部門統計,現有15趟列車經停龍嘉站,以長春站到龍嘉站為例,日均客流量2015年為2100人,2016年為2900人,2017年為3400人。選擇乘坐高鐵往返機場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旅客的選擇。

7

加大宣傳

常態化開展市場行銷推介活動

攜手省、市旅遊部門,根據航季、暑運和春運等航空市場節點進行常態化市場行銷推介活動。搭建航司與旅遊企業互動平臺,協助航空公司發佈航線開通、航班促銷和旅遊產品等資訊,通過媒體廣泛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在機場保障資源趨於飽和情況下,有效提高現有航班客座率,持續增加旅客量。

大美國門·走基層

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

(一)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概況

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按照2025年旅客輸送量1600萬人次、貨郵輸送量20萬噸、飛機起降量13萬架次的目標設計。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長1068.5米的第二平行滑行道;28個停機位(4E3D21C)的站坪;12.8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5萬平方米地面停車場和4萬平方米地下停車樓;2萬平方米輔助生產生活用房;配套建設道路、供電、給排水、供冷、供熱和消防救援等輔助生產設施等。

(二)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意義及爭創目標

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是民航“十三五”規劃運輸機場建設項目和吉林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交通對於開放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建設好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對於加快長春市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在民航行業和省、市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在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吉林機場集團舉集團全力推進二期擴建工程建設,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新機場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善始善終,再創佳績”和“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內涵,爭創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三)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進展情況

2015年10月,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工建設。2016年4月27日,航站樓樁基礎工程共計1218根樁全部完成;2016年8月15日鋼筋混凝土結構封頂;2016年11月2日鋼結構網架首次提升;2017年4月8日,鋼結構網架提升工作全部完成;2017年7月3日,金屬屋面斷水完成;2017年9月,航站樓金屬屋面板鋪裝完成。

目前,新航站樓主體工程已初具規模,順利實現暖封閉,於10月20日正式供暖,並著手進行內部機電安裝與裝飾裝修工程施工。2017年6月26日,飛行區不停航施工完成;2017年9月21日,飛行區場道工程部分山皮石、水穩工程通過民航質監總站的驗收;目前,搶建十個機位工作基本完成。預計2018年7月建成投產。

(四)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亮點及建設運營一體化

新航站樓建設以爭創“魯班獎”為目標,使用新工藝、新工法40余項,採取“先進行試驗、確定樣板段、全面推廣”三步實施法,嚴把工程品質關。新航站樓造型獨特,為確保屋面結構安全,指揮部分別進行了4次動態、1次靜態的抗風掀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在原材料不滿足試驗要求的情況下,重新組織論證,將原材料變更為H66型鍍鋁鋅鋼板,在滿足屋面技術要求與整體造型的基礎上,抗風掀承載力更高,該材料的採用為國內首家。

在工程建設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有效縮短工期。新航站樓建設引入BIM(建築資訊模型管理體系)技術,提前模擬各工序、工種作業面,明確管線各標高順序,全面優化施工現場平面佈置,保證施工精度、提高施工速度;新航站樓主體混凝土澆築中,採用紙筒範本圓柱成型工藝,對紙筒範本進行精准化加工定制,完成一次性澆築,增加了施工的便捷性,縮短工期1個月,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此項技術為東三省首次使用。

建設運營一體化。目前,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已進入至關重要的決戰階段。為了更加科學、統籌、高效推進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運營一體化工作,9月30日,成立了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運營一體化推進工作委員會,明確了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和工作機制,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確保2018年7月投產使用。

(五)市政配套工程:長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建設

長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集航空、高鐵、地鐵、客運、計程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立體換乘的交通樞紐體系,是省、市優化城市佈局、充分發揮城市門戶作用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機場樞紐工程分為樞紐一期和樞紐二期,樞紐一期工程位於龍嘉高鐵站與T1航站樓及新建T2航站樓之間;樞紐二期位於長吉高鐵線與未來的T3航站樓之間。樞紐一期分為南區和北區,北區先行建設實施,工程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專案總投資約15.02億元,包括地下連廊、地下停車庫及旅客過夜用房等配套服務設施,預計2018年6月30日地下連廊部分將與機場T2航站樓同步投入使用。南區工程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6.1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高鐵站東擴站房、綜合換乘大廳、長途客運站和配套服務設施,並同期建設高鐵、地鐵及九台隧道等工程,計畫於2023年前完成高鐵月臺擴建及樞紐一期南區的全部建設任務。

2017年7月12日,長春“航空門戶視窗”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一期北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長春向加快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又邁出實質性的重要一步。項目建成後,將有助於構建長春機場鐵、陸、空、軌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為旅客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出行體驗。

大美國門·走基層

機場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機場作為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不僅承擔著公共運輸功能,也是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和橋樑。它的快速發展不但是一座城市開放的象徵,而且將給地方社會經濟帶來了全方位的“加速”。

截至2016年末,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吉投資設企96家。其中美國11戶16家、德國10戶16家、日本10戶22家、韓國6戶8家。

按照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民航投入和產出比率是1:8。從機場業來看,國際機場協會(ACl)研究認為,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輸送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3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2500個。而據國內研究分析,我國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輸送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由此可見,長春機場躋身千萬級機場行列,將可為吉林省間接創造經濟效益180個億,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

和全國其它機場一年只有一個旺季不同,長春機場近年來既會在7月~9月迎來旅客高峰,又會在冬天迎來第二個旅客高峰——一邊是本地“候鳥”南下避寒,另一邊是全國旅客趕來看冰雪。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冰雪產業是吉林省具備國內領先發展、國際競爭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吉林省大力發展“白色經濟”,加快推進“白雪換白銀”,引領服務業發展。

2016/2017雪季,全省冰雪旅遊產業強勢崛起,在量變和質變上都實現了新突破。2016年11月-2017年3月全省冬季冰雪旅遊接待遊客6199.08萬人次,同比增長19.36%,實現旅遊收入1160億元,同比增長27.12%。僅2017年春節黃金周,我省共接待國內遊客1067.89萬人次,同比增長20.02%;旅遊總收入96.99億元,同比增長28.13%。

通過這兩組資料可以看出,我省冰雪旅遊已從“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成為促進我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其中,2016/2017雪季,長白山國際度假區滑雪場、吉林松花湖旅遊度假區滑雪場接待人次均超過30萬,居全國前兩位。

以今年冬春航季為例,長春機場呈現出非基地公司停場運力數量實現翻倍、重點城市日均航班持續增加、寬體機型運營常態化的特點。按照航班計畫測算,長春機場預計將執行航班38046架次、運送旅客525.62萬人次,平均周航班量1764架次,同比增長12.80%,環比增長8.86%,日均航班將達到251架次,將進一步助推“白色經濟”的快速增長。

延吉機場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支線機場,2015年實現了與環日本海國家的全部通航,2017年6月更名為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累計開通了至韓國首爾、釜山、清州、大邱、濟州、襄陽、務安、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朝鮮平壤、日本大阪10條國際航線和中國臺北1條地區航線。2016年國際旅客輸送量68.23萬人次ji,國際旅客占比達到46.1%,對延邊融入長吉圖先導區開發戰略及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促進民俗旅遊、方便人民出行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航空業的有力助推下,2016年,延邊州接待遊客1851萬人次,其中海外旅遊者71.5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1%,實現總收入327.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

大美國門·走基層

未來發展規劃

(一)優先引進停場過夜運力,爭取設立第二基地公司

根據行業政策變化趨勢,多種方式引進運力。一是增加運營公司數量,實現“百花齊放、共同繁榮”的有益競爭格局。二是務實推進“從擴大過夜運力數量、擇優設立運營基地向最終註冊基地公司”的路徑發展。目前,國內大部分航空公司實現了自有運力規模的快速增長。因主基地機場保障資源受限,急需外擴尋求新建基地。長春機場現有保障資源儲備和釋放空間較大,能夠滿足現有基地公司擴大運力規模和其他公司投放運力過夜等實際需求。

(二)完善航線網路,提升機場通達能力。

逐步豐富國內外通航城市,提升航線網路等級。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內航線網路,豐富通航城市數量。重點開通經濟發達、旅遊熱點和航空客源豐富城市的航線航班。二是打造至國內省會級城市和區域樞紐機場的航班快線,形成全天候多頻次、航班時刻佈局均衡的快線產品。三是逐步構建泛東北區域干支機場間的航線網路。

豐富以長春機場為中心,面向我省、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等地區具有旅遊資源豐富的支線機場,形成常態化的季節性航空旅遊航線網路。四是豐富國際通航城市,逐步由包機向定期航線過度。以建設佈局東北亞、連接東南亞、構建國際化廣覆蓋的航線網路為宗旨,推動吉林省經濟社會合作從傳統東北亞區域快步走向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助力我省旅遊業和臨空經濟成為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新興支柱!

(三)加快推動臨空產業和通用航空發展

以長春機場、延吉機場為依託,加快發展以航空運輸、航空物流、航空商務為代表的臨空核心產業。深入研究通用航空發展前景,利用既有運輸機場人才技術和設備設施的優勢條件,逐步完善通用航空服務功能,促進吉林機場集團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協調發展。

編輯:為為

往期精彩內容傳送門

工匠精神|吉林電臺全媒體製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保障航班起降7.05萬架次,分別同比增長22.5%、17.7%,運輸架次和旅客輸送量增速在東北地區四大機場中位元列第一。2017年旅客輸送量預計實現淨增長205萬人次,年旅客輸送量將達到1155萬人次。

1

運營公司逐年遞增

過夜運力實現翻倍

2013年-2016年,全省累計運營公司由27家增至44家,實現了國內外運營公司的雙增長。其中,長春機場累計運營公司由19家增至38家。南航吉林分公司是我省唯一的基地公司,運力規模從2013年的14架增至2017年底22架,形成了以空客A320系列為主的機隊規模。

非基地航空運營企業極大活躍了吉林航空市場,對本地區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和良性發展起到了正向帶動作用。截至2017年10月,長春機場過夜運力總數達到了22架。其中,基地公司16架,非基地公司總數達到6架(國際航空2架、東方航空2架、深圳航空和成都航空各1架)。非基地公司在長春機場投放過夜運力數量由2013年2架增至目前6架。

2

通航城市日益增多

航線網路逐步完善

長春機場持續完善航線網路,通航版圖逐步拓展。國內網路實現了除西藏拉薩和黑龍江哈爾濱外,其餘省會級城市的全部通航;逐步增加至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寧波、無錫、深圳、泉州等經濟發達城市航點,不斷加密至沿海地區珠海、汕頭、連雲港、煙臺等熱點旅遊城市航班密度,基本形成了輻射全國的航線網路佈局。

國際航線實現重大突破,首次通航至歐洲和美國屬地;開通了至俄羅斯莫斯科和美國塞班的季節性旅遊航線;首條第五航權航線:符拉迪沃斯托克-長春-曼谷,航班過境旅客量不斷刷新;繼續穩固東北亞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通航,積極拓展至東南亞地區泰國、新加坡等熱點旅遊國家的定期通航和常態化的季節性通航。國際貨運航線常態化運營,長春-塔林貨運航線班次逐步增加。

3

加快航空貨運發展

國際物流航線持續運營

大力開發航空物流市場,先後爭取中國郵政航空、國際貨運航空和順豐航空等公司在長春機場放置2架停場貨機運營。同時,在省、市政府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的有利契機下,吉林機場集團同長春市發改委、興隆山綜合保稅區、市物流協會和航空物流企業深入剖析航空物流發展的瓶頸問題,共同研究發展路徑。

陸續開通了長春-深圳、長春-濟南-上海浦東、長春-濰坊-上海浦東和長春-瀋陽-南京國內貨運航線,以及長春-新西伯利亞-莫斯科和長春-塔林等國際貨運包機航線。

4

爭取政策支持

優化航空市場發展環境

吉林機場集團深入剖析制約地方航空市場發展的主要矛盾,結合發展實際總結提煉了破解措施,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經過廣泛爭取,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地兩級政府航線開發互補政策機制。

省級航線補貼資金增至年度6355萬元,延吉、通化和白城等地政府相繼出臺航線補貼政策。積極推動省政府主管部門制訂了過夜運力獎勵政策(每架400萬元/年)。

5

克服困難

進一步優化時刻資源

為緩解此問題,2015年,經過多方努力,將高峰小時容量提升至21架次/小時,有效的緩解了航空公司增加運力困難的壓力。

今年,吉林機場集團將調整長春機場航班波結構作為破解“發展與資源匱乏”的重要措施之一。長春機場高峰時段主要集中在11時-17時,通過調減停場“大過站”航班;攜手政府部門新增3架過夜運力;協調部分航司增開長春至石家莊、寧波和煙臺等短途航班,提高本場機位資源利用率;爭取長龍和國貨航停場貨機臨時轉場,釋放機位保障旺季客運加班等措施,使得高峰時段航班量順利向低谷時段平移。

6

空鐵聯運

助力旅客便捷出行

2011年,長春機場龍嘉站正式啟用,長吉城鐵成為國內第一條實現鐵路和空港零換乘的城際鐵路。長春機場是東北唯一實現高速鐵路與機場無縫銜接的機場,龍嘉站啟用後,長春和吉林兩市的市民都可以直接在龍嘉機場下車,出行時間大大縮短,成為長吉一體化的加速接點和加速器。

從吉林市開車至機場需要約1個半小時車場,從長春市區開車至機場則需要約1小時鐘車程;長吉城鐵從吉林站到龍嘉站僅需30分鐘,長春站到龍嘉站僅需15分鐘,大大縮短了旅客前往機場的時間。從城鐵下來的乘客可以通過地下通道直接步行700米(約10分鐘)抵達航站樓是真正的無縫銜接。據鐵路相關部門統計,現有15趟列車經停龍嘉站,以長春站到龍嘉站為例,日均客流量2015年為2100人,2016年為2900人,2017年為3400人。選擇乘坐高鐵往返機場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旅客的選擇。

7

加大宣傳

常態化開展市場行銷推介活動

攜手省、市旅遊部門,根據航季、暑運和春運等航空市場節點進行常態化市場行銷推介活動。搭建航司與旅遊企業互動平臺,協助航空公司發佈航線開通、航班促銷和旅遊產品等資訊,通過媒體廣泛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在機場保障資源趨於飽和情況下,有效提高現有航班客座率,持續增加旅客量。

大美國門·走基層

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

(一)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概況

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按照2025年旅客輸送量1600萬人次、貨郵輸送量20萬噸、飛機起降量13萬架次的目標設計。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長1068.5米的第二平行滑行道;28個停機位(4E3D21C)的站坪;12.8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5萬平方米地面停車場和4萬平方米地下停車樓;2萬平方米輔助生產生活用房;配套建設道路、供電、給排水、供冷、供熱和消防救援等輔助生產設施等。

(二)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意義及爭創目標

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是民航“十三五”規劃運輸機場建設項目和吉林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交通對於開放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建設好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對於加快長春市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在民航行業和省、市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在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吉林機場集團舉集團全力推進二期擴建工程建設,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新機場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善始善終,再創佳績”和“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內涵,爭創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三)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進展情況

2015年10月,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工建設。2016年4月27日,航站樓樁基礎工程共計1218根樁全部完成;2016年8月15日鋼筋混凝土結構封頂;2016年11月2日鋼結構網架首次提升;2017年4月8日,鋼結構網架提升工作全部完成;2017年7月3日,金屬屋面斷水完成;2017年9月,航站樓金屬屋面板鋪裝完成。

目前,新航站樓主體工程已初具規模,順利實現暖封閉,於10月20日正式供暖,並著手進行內部機電安裝與裝飾裝修工程施工。2017年6月26日,飛行區不停航施工完成;2017年9月21日,飛行區場道工程部分山皮石、水穩工程通過民航質監總站的驗收;目前,搶建十個機位工作基本完成。預計2018年7月建成投產。

(四)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亮點及建設運營一體化

新航站樓建設以爭創“魯班獎”為目標,使用新工藝、新工法40余項,採取“先進行試驗、確定樣板段、全面推廣”三步實施法,嚴把工程品質關。新航站樓造型獨特,為確保屋面結構安全,指揮部分別進行了4次動態、1次靜態的抗風掀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在原材料不滿足試驗要求的情況下,重新組織論證,將原材料變更為H66型鍍鋁鋅鋼板,在滿足屋面技術要求與整體造型的基礎上,抗風掀承載力更高,該材料的採用為國內首家。

在工程建設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有效縮短工期。新航站樓建設引入BIM(建築資訊模型管理體系)技術,提前模擬各工序、工種作業面,明確管線各標高順序,全面優化施工現場平面佈置,保證施工精度、提高施工速度;新航站樓主體混凝土澆築中,採用紙筒範本圓柱成型工藝,對紙筒範本進行精准化加工定制,完成一次性澆築,增加了施工的便捷性,縮短工期1個月,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此項技術為東三省首次使用。

建設運營一體化。目前,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已進入至關重要的決戰階段。為了更加科學、統籌、高效推進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運營一體化工作,9月30日,成立了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設運營一體化推進工作委員會,明確了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和工作機制,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確保2018年7月投產使用。

(五)市政配套工程:長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建設

長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集航空、高鐵、地鐵、客運、計程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立體換乘的交通樞紐體系,是省、市優化城市佈局、充分發揮城市門戶作用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機場樞紐工程分為樞紐一期和樞紐二期,樞紐一期工程位於龍嘉高鐵站與T1航站樓及新建T2航站樓之間;樞紐二期位於長吉高鐵線與未來的T3航站樓之間。樞紐一期分為南區和北區,北區先行建設實施,工程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專案總投資約15.02億元,包括地下連廊、地下停車庫及旅客過夜用房等配套服務設施,預計2018年6月30日地下連廊部分將與機場T2航站樓同步投入使用。南區工程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6.1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高鐵站東擴站房、綜合換乘大廳、長途客運站和配套服務設施,並同期建設高鐵、地鐵及九台隧道等工程,計畫於2023年前完成高鐵月臺擴建及樞紐一期南區的全部建設任務。

2017年7月12日,長春“航空門戶視窗”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春機場綜合交通樞紐一期北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長春向加快建設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又邁出實質性的重要一步。項目建成後,將有助於構建長春機場鐵、陸、空、軌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為旅客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出行體驗。

大美國門·走基層

機場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機場作為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不僅承擔著公共運輸功能,也是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和橋樑。它的快速發展不但是一座城市開放的象徵,而且將給地方社會經濟帶來了全方位的“加速”。

截至2016年末,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吉投資設企96家。其中美國11戶16家、德國10戶16家、日本10戶22家、韓國6戶8家。

按照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民航投入和產出比率是1:8。從機場業來看,國際機場協會(ACl)研究認為,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輸送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3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2500個。而據國內研究分析,我國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輸送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由此可見,長春機場躋身千萬級機場行列,將可為吉林省間接創造經濟效益180個億,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

和全國其它機場一年只有一個旺季不同,長春機場近年來既會在7月~9月迎來旅客高峰,又會在冬天迎來第二個旅客高峰——一邊是本地“候鳥”南下避寒,另一邊是全國旅客趕來看冰雪。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冰雪產業是吉林省具備國內領先發展、國際競爭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吉林省大力發展“白色經濟”,加快推進“白雪換白銀”,引領服務業發展。

2016/2017雪季,全省冰雪旅遊產業強勢崛起,在量變和質變上都實現了新突破。2016年11月-2017年3月全省冬季冰雪旅遊接待遊客6199.08萬人次,同比增長19.36%,實現旅遊收入1160億元,同比增長27.12%。僅2017年春節黃金周,我省共接待國內遊客1067.89萬人次,同比增長20.02%;旅遊總收入96.99億元,同比增長28.13%。

通過這兩組資料可以看出,我省冰雪旅遊已從“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成為促進我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其中,2016/2017雪季,長白山國際度假區滑雪場、吉林松花湖旅遊度假區滑雪場接待人次均超過30萬,居全國前兩位。

以今年冬春航季為例,長春機場呈現出非基地公司停場運力數量實現翻倍、重點城市日均航班持續增加、寬體機型運營常態化的特點。按照航班計畫測算,長春機場預計將執行航班38046架次、運送旅客525.62萬人次,平均周航班量1764架次,同比增長12.80%,環比增長8.86%,日均航班將達到251架次,將進一步助推“白色經濟”的快速增長。

延吉機場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支線機場,2015年實現了與環日本海國家的全部通航,2017年6月更名為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累計開通了至韓國首爾、釜山、清州、大邱、濟州、襄陽、務安、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朝鮮平壤、日本大阪10條國際航線和中國臺北1條地區航線。2016年國際旅客輸送量68.23萬人次ji,國際旅客占比達到46.1%,對延邊融入長吉圖先導區開發戰略及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促進民俗旅遊、方便人民出行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航空業的有力助推下,2016年,延邊州接待遊客1851萬人次,其中海外旅遊者71.5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1%,實現總收入327.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

大美國門·走基層

未來發展規劃

(一)優先引進停場過夜運力,爭取設立第二基地公司

根據行業政策變化趨勢,多種方式引進運力。一是增加運營公司數量,實現“百花齊放、共同繁榮”的有益競爭格局。二是務實推進“從擴大過夜運力數量、擇優設立運營基地向最終註冊基地公司”的路徑發展。目前,國內大部分航空公司實現了自有運力規模的快速增長。因主基地機場保障資源受限,急需外擴尋求新建基地。長春機場現有保障資源儲備和釋放空間較大,能夠滿足現有基地公司擴大運力規模和其他公司投放運力過夜等實際需求。

(二)完善航線網路,提升機場通達能力。

逐步豐富國內外通航城市,提升航線網路等級。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內航線網路,豐富通航城市數量。重點開通經濟發達、旅遊熱點和航空客源豐富城市的航線航班。二是打造至國內省會級城市和區域樞紐機場的航班快線,形成全天候多頻次、航班時刻佈局均衡的快線產品。三是逐步構建泛東北區域干支機場間的航線網路。

豐富以長春機場為中心,面向我省、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等地區具有旅遊資源豐富的支線機場,形成常態化的季節性航空旅遊航線網路。四是豐富國際通航城市,逐步由包機向定期航線過度。以建設佈局東北亞、連接東南亞、構建國際化廣覆蓋的航線網路為宗旨,推動吉林省經濟社會合作從傳統東北亞區域快步走向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助力我省旅遊業和臨空經濟成為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新興支柱!

(三)加快推動臨空產業和通用航空發展

以長春機場、延吉機場為依託,加快發展以航空運輸、航空物流、航空商務為代表的臨空核心產業。深入研究通用航空發展前景,利用既有運輸機場人才技術和設備設施的優勢條件,逐步完善通用航空服務功能,促進吉林機場集團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協調發展。

編輯:為為

往期精彩內容傳送門

工匠精神|吉林電臺全媒體製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