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鐸書法憑什麼賣得那麼貴?

縱觀近十年來的書畫拍賣市場,王鐸的作品一直是嘉德、保利、匡時等幾大拍賣公司夜場的主推對象,

從剛進入市場時的近百萬元到如今動輒就是幾千萬元,可以說王鐸的書法作品是目前市場上古代書畫板塊流通量最大,價格最為恒定的砝碼,更是檢驗書畫市場起落重要的試金石。截至2017年春拍為止,王鐸書法單件作品的成交額過千萬元的共有39次,據不完全統計,王鐸在市場上流通的過百萬元的作品接近一百件。
他的作品可能沒有像曾創造天價的蘇軾、曾紆、馬遠、王蒙等元代以前的作品那樣成為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對象,也沒有進入到“億元俱樂部”,但是相對充裕的作品存世量卻可以滿足中產階級以上藏家朋友的需求。那麼,王鐸的書法作品為什麼可以飆升到如此高的價位呢?又為什麼會很少受到市場起落的影響呢?

首先,要瞭解王鐸在整個書法史的地位。市場價值的背後是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想要通透地瞭解王鐸作品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價位,就要看一看同為書學大家的評價:吳昌碩極為推崇王鐸,稱其“有明書法推第一”。享有“當代草聖”之譽的林散之評價王鐸是“自唐懷素後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輩所能抗手”。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中評價王鐸“在於明季,

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了。”啟功先生用七言絕句盛讚王鐸:“筆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勳。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此餘論書舊作,每以題孟津真跡。後二句為倪雲林贈王黃鶴句,非孟津誰克當之”。

其次,談到王鐸就不能繞過他的臨古作品,可以說目前市場上依然以王鐸這一類型作品為主,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王鐸這些帶有創作性質的“臨古”作品呢?對於他的一件“臨摹之作”是否值得我們去豪擲千金呢?否則,為什麼不去選擇那些詞意佳好的作品,而非要花重金去收藏一件“臨摹品”呢?此外,是臨摹的作品更有價值還是書寫自作詩的作品更有價值?

王鐸作品存世量可觀是眾人皆知的。王鐸曾自言:一日臨帖,一日應索請。也就是說,王鐸的書法創作是幾乎貫穿了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所謂“應索請”就是滿足當時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草芥文人的請求而創作的作品。“臨帖”可以理解成他對魏晉以來至宋代名家的“希心抗古”,通過對古人作品不間斷地臨習來完成自我風格的樹立;而“應索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將臨摹的作品贈與或售予應求者,一部分是書寫自作詩來填充書寫的內容。相對而言,從作品的水準來看,臨摹古代名跡的作品相較於書寫自作詩要略低一些。王鐸時常將臨帖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友朋,毫無疑問,隨意揀取古人的書作或法帖加以書寫進而分送索請是極為方便的,在大量的人情往來面前,王鐸往往是應接不暇,這一點從董其昌等大書家都請代筆便可見一斑,只是王鐸一般是要親力親為,因此有時對於贈送給他比較看重的人臨古之作時,內心或許會有歉意,故宮博物院曾有一件作品上題寫了“有暇別寫俚詩”,也就是有閒暇要重新贈送一份自己寫的詩,其實這一行為也證實了在王鐸的心中,自作詩的分量要遠勝於臨古之作。對於只想得到王鐸書法而不懂他的詩的人,他是絕不會輕易贈予這樣的作品。

王鐸留下的數百件臨古作品,其中絕大部分書寫了上款,這些臨作無疑將懸掛于友人家的廳堂之上,或是傳播于友人圈中,王鐸的臨古因此具有“示人以法”的意義。一再反復的題跋,一次次強調文藝創作所應遵循的“規矩”,不僅彰顯了王鐸書法具有的深厚功力和其背後的強大的書學背景,恐怕身為“貳臣”的身份也在不斷地向世人證明他時時不忘正統的道義。他的臨古從本質上確實可以體現出他對古代心儀的大師的心追手摹,因此他曾自言:“予書何足重,但從事此道有經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故書古帖”。可見,在他的心中對傳統是身懷敬畏的。但另一方面,從作品的外在呈現來看,他又是那麼的“膽大妄為”,我們看他筆下的“臨某某帖”、“臨某某筆”幾乎已經與原帖相差甚遠,這種觀念在明代頗為盛行,我們可以稱其為托古改制。只是他的這種意臨做得最為徹底,同樣還有此種觀念的就是比王鐸略早的董其昌,他們都是通過歷代大師作為階梯來實現自我風格的完成。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重量級王鐸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外回流作品,特別是來自於日本的居多。王鐸書法在日本書壇產生影響始於清代中、晚期,那時,中日貿易頻繁,王鐸書法隨著貿易船隻傳至日本。在相當於清代晚期的時候,日本經常舉辦煎茶會,書畫作品也相應地成為展覽交流的保留項目,在那時王鐸的書法不僅交易量比同時期的書家量大,並且價格也較高。當然,隨著長尾甲、犬養毅等日本藏家在上世紀初葉以來受到羅振玉等大學者的影響,來中國大量搜集碑版拓片,吳昌碩、王鐸自然成為他們收藏的重點對象。自日本回流的作品普遍裝裱精良,流傳有序,有統一的裝裱規格,因此,作品的品相普遍較好。

他擅長行書、草書、隸書、楷書,還有少量篆書傳世,可以說是古代書家中最為全面,同時也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原文:王鐸書法憑什麼賣得那麼貴?——崇藝

資源出處:《收藏投資導刊》2017年7月刊總160期

文藏頭條號精彩內容:

此三彩非彼三彩——北京龍泉務窯遼三彩陶瓷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投資導刊》雜誌App!更多乾貨等著你!

更多藝術賞析與收藏資訊,歡迎關注【文藏】頭條號!

通過對古人作品不間斷地臨習來完成自我風格的樹立;而“應索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將臨摹的作品贈與或售予應求者,一部分是書寫自作詩來填充書寫的內容。相對而言,從作品的水準來看,臨摹古代名跡的作品相較於書寫自作詩要略低一些。王鐸時常將臨帖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友朋,毫無疑問,隨意揀取古人的書作或法帖加以書寫進而分送索請是極為方便的,在大量的人情往來面前,王鐸往往是應接不暇,這一點從董其昌等大書家都請代筆便可見一斑,只是王鐸一般是要親力親為,因此有時對於贈送給他比較看重的人臨古之作時,內心或許會有歉意,故宮博物院曾有一件作品上題寫了“有暇別寫俚詩”,也就是有閒暇要重新贈送一份自己寫的詩,其實這一行為也證實了在王鐸的心中,自作詩的分量要遠勝於臨古之作。對於只想得到王鐸書法而不懂他的詩的人,他是絕不會輕易贈予這樣的作品。

王鐸留下的數百件臨古作品,其中絕大部分書寫了上款,這些臨作無疑將懸掛于友人家的廳堂之上,或是傳播于友人圈中,王鐸的臨古因此具有“示人以法”的意義。一再反復的題跋,一次次強調文藝創作所應遵循的“規矩”,不僅彰顯了王鐸書法具有的深厚功力和其背後的強大的書學背景,恐怕身為“貳臣”的身份也在不斷地向世人證明他時時不忘正統的道義。他的臨古從本質上確實可以體現出他對古代心儀的大師的心追手摹,因此他曾自言:“予書何足重,但從事此道有經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故書古帖”。可見,在他的心中對傳統是身懷敬畏的。但另一方面,從作品的外在呈現來看,他又是那麼的“膽大妄為”,我們看他筆下的“臨某某帖”、“臨某某筆”幾乎已經與原帖相差甚遠,這種觀念在明代頗為盛行,我們可以稱其為托古改制。只是他的這種意臨做得最為徹底,同樣還有此種觀念的就是比王鐸略早的董其昌,他們都是通過歷代大師作為階梯來實現自我風格的完成。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重量級王鐸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外回流作品,特別是來自於日本的居多。王鐸書法在日本書壇產生影響始於清代中、晚期,那時,中日貿易頻繁,王鐸書法隨著貿易船隻傳至日本。在相當於清代晚期的時候,日本經常舉辦煎茶會,書畫作品也相應地成為展覽交流的保留項目,在那時王鐸的書法不僅交易量比同時期的書家量大,並且價格也較高。當然,隨著長尾甲、犬養毅等日本藏家在上世紀初葉以來受到羅振玉等大學者的影響,來中國大量搜集碑版拓片,吳昌碩、王鐸自然成為他們收藏的重點對象。自日本回流的作品普遍裝裱精良,流傳有序,有統一的裝裱規格,因此,作品的品相普遍較好。

他擅長行書、草書、隸書、楷書,還有少量篆書傳世,可以說是古代書家中最為全面,同時也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原文:王鐸書法憑什麼賣得那麼貴?——崇藝

資源出處:《收藏投資導刊》2017年7月刊總160期

文藏頭條號精彩內容:

此三彩非彼三彩——北京龍泉務窯遼三彩陶瓷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投資導刊》雜誌App!更多乾貨等著你!

更多藝術賞析與收藏資訊,歡迎關注【文藏】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