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BBC節目一本正經討論:中國媽媽坐月子之謎

Image captionChing認為不出門對嬰兒健康有好處

一位在英國的中國媽媽在坐月子期間,

接受BBC的一個時事討論節目採訪。英國的醫療人員對坐月子等華人習俗缺乏瞭解,華人群體的健康需要或會被忽視。

在中國,產婦在生完孩子後往往要做一個月的“月子”,在這期間產婦一定要呆在家裡,足不出戶,而且還要避免開窗受風,不能洗澡等。

而且,在家做月子的產婦最好也不接待任何來訪的客人。

有專家警告說,英國的同行鮮有人知中國的這一習慣和做法。

一名在倫敦生活的中國媽媽說,做月子非常重要,因為新生兒的免疫力低,要逐漸適應父母和周邊的細菌環境。

這名叫Ching的媽媽已經有28天沒有出門了。她通過視頻連結參加了BBC的節目討論。

做月子這一傳統在整個亞洲都很普遍,特別是在中國,一些醫院專門設立坐月子的房間,產婦有時候每天只能見一次孩子。

根據中國傳統的中醫理論,剛剛生完孩子的女性容易受風,

因此有做不好月子會落下各種病根等說法。

Ching的丈夫是在英國出生長大的,對此感到吃驚和不解。

在倫敦國王大學學院醫院工作的吳姓華人醫生說,在中國做月子是傳統,就連她本人也要遵守。

吳醫生還表示,做月子還有一些嚴格的講究,比如不應該喝涼水、不能洗澡和洗頭,當然絕不能出門等。

她還說,有些產婦甚至在生完孩子的頭兩個星期連床都不下。

Image caption吳醫生擔心中國媽媽做月子有可能會加重產後抑鬱症

精神健康

然而,吳醫生對在英國的中國媽媽做月子有可能會加重產後抑鬱症表示擔憂。

她表示這可能讓產婦處於比較孤立的環境,而且即使有抑鬱症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對中國社區來說,

生孩子是喜事。

同時,產婦往往有了健康問題選擇自己處理,這對母嬰的健康都可能有害。

英格蘭公共衛生部門說,英國醫療人員和助產士接受過各種培訓,包括如何處理不同文化習俗等,儘量尊重人們的傳統並同時確保母嬰的健康。

一人面對

吳醫生說,由於中國人不願意尋求幫助,往往導致許多華人社區的人被英國主流健康服務體系所“忽略”。

英國相關部門承認,

他們對華人社區的產婦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瞭解很少。

Image caption這位華人老者患了前列腺癌,但卻不願化療,一人忍受病痛

與此同時,英國另一家醫院的腫瘤醫生李醫生說,中國家庭在面對癌症這樣的病情時也要“表面上堅強”。

即使醫生詢問他們是否疼痛時,他們也可能矢口否認。

專家們認為,這種不願求人的習慣對華人社區的一些老人來說特別不利,因為他們往往一個人生活,忍受著孤獨與病痛。

英國衛生部門在一份聲明說,他們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健康和長壽,無論他們是誰,來自什麼樣的背景和文化等。

但是,吳醫生表示,英國醫療部門在理解華人社區需求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吳醫生還表示,不要因為華人社區比較不愛發聲和客氣,就令他們受到忽視。

他們也可能矢口否認。

專家們認為,這種不願求人的習慣對華人社區的一些老人來說特別不利,因為他們往往一個人生活,忍受著孤獨與病痛。

英國衛生部門在一份聲明說,他們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健康和長壽,無論他們是誰,來自什麼樣的背景和文化等。

但是,吳醫生表示,英國醫療部門在理解華人社區需求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吳醫生還表示,不要因為華人社區比較不愛發聲和客氣,就令他們受到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