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環舉行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暨第12屆科技·人才活動周開幕式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11月13日上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暨第12屆科技·人才活動周開幕式在玉環大劇院召開,

發出了玉環科技新長征的“動員令”,吹響了科技創新驅動玉環跨越發展的集結號。

市委書記林先華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強化科技投入,增強創新能力,奮力走好玉環科技新長征,

為建設美麗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灣城市提供強大動力和根本支撐。

吳才平、施紅兵、林成輝、阮聰穎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參加會議。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科技投入逐年提高,2016年市財政撥款達2.14億元,科技企業減免各項稅費7.58億元;創新主體穩步壯大,累計培育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27家、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38家,

今年新認定台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9家、台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74家,均居台州市第一。創新平臺快速發展,形成了浙大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浙江分公司等一批重要科技創新平臺,科技·人才活動周連續舉辦了12屆,累計達成合作專案和意向專案763項,合作金額7.4億元。創新人才加快集聚,先後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73名,其中國家“千人計畫”1名、省“千人計畫”專家3名、台州市“500精英計畫”63名。
科技合作深化拓展,全市列入國家級火炬計畫專案的有40項、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專案9項、省級新產品試製計畫470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連續14年位居台州前列。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林先華指出,

相比其他先進地區,科技創新仍然是玉環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短板,具體體現在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以及科技成效不夠顯著等方面,這與玉環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水準不相匹配、不相適應,而且當前體制機制紅利、人口紅利、市場紅利、土地紅利已日漸消失,不能支撐玉環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台州市委的決定上來,
從骨子裡真正重視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尤其要進一步喚醒廣大企業對科技創新的自覺意識,更好地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推動玉環裂變發展、跨越發展。

就如何更好地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林先華強調,市委市政府已經制定了《新長征行動方案》,到2021年要實現“一個確保,三個提升、三個突破、五個翻番”。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既要出好政策,更要用好政策,相關部門要及時兌現“人才32條”“科技新政35條”等專項政策,讓政策真正落地,廣大企業家、科技人才要用活用足政策,爭取更多財政支持;既要強化政府主導,更要突出企業主體,讓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成為創新精神的主體;既要搭好平臺,更要用好平臺,通過科技·人才活動周等載體和現有的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既要引進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善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股權留人等方式,更好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力軍作用。此外,還要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合力營造科技新長征的濃厚氛圍,使玉環成為人才創業創新的一個高地,成為人才安居樂業的一個理想家園。

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才平在會上要求,全市上下要結合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抓落實,以坐不住的使命感抓創新,以慢不得的危機感抓創新,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抓創新;要結合推動傳統製造業優化提升抓好落實,將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和著力點放在工業經濟上,把科技創新作為謀劃明年工作的主要舉措,努力打造工業強市;要結合持續深化“扶工助企”抓好落實,著力營造科技創新的最優環境,著重圍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當好“智力扶工、科技助企”的“店小二”,堅持責任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開展好精准服務,尤其要做好產業對接、銀企對接、政策對接和感情對接工作,當好科技企業、創新人才的“貼心人”“娘家人”,激勵廣大企業家和科技人員爭當創新的先行者,為玉環跨越發展、裂變發展積蓄強勁動能。

相關部門要及時兌現“人才32條”“科技新政35條”等專項政策,讓政策真正落地,廣大企業家、科技人才要用活用足政策,爭取更多財政支持;既要強化政府主導,更要突出企業主體,讓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成為創新精神的主體;既要搭好平臺,更要用好平臺,通過科技·人才活動周等載體和現有的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既要引進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善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股權留人等方式,更好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力軍作用。此外,還要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合力營造科技新長征的濃厚氛圍,使玉環成為人才創業創新的一個高地,成為人才安居樂業的一個理想家園。

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才平在會上要求,全市上下要結合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抓落實,以坐不住的使命感抓創新,以慢不得的危機感抓創新,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抓創新;要結合推動傳統製造業優化提升抓好落實,將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和著力點放在工業經濟上,把科技創新作為謀劃明年工作的主要舉措,努力打造工業強市;要結合持續深化“扶工助企”抓好落實,著力營造科技創新的最優環境,著重圍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當好“智力扶工、科技助企”的“店小二”,堅持責任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開展好精准服務,尤其要做好產業對接、銀企對接、政策對接和感情對接工作,當好科技企業、創新人才的“貼心人”“娘家人”,激勵廣大企業家和科技人員爭當創新的先行者,為玉環跨越發展、裂變發展積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