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配網無功補償及三相負荷不平衡調平裝置的研究與應用

陝西省地方電力有限公司周至縣供電分公司、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丁越、田恒、侯亞軍、程琛、黃少強,在2017年第8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指出,功率因數低、三相負荷不平衡是配電網路中的常見問題,

導致配電網路的供電品質較差,造成系統產生較大的損耗,電能利用率大大降低。

為了改善電網品質,提高電能利用率,在電網中加入無功補償調平裝置是常用的方法。目前使用較多、效果較好的是SVC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本文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對SVC無功補償裝置進行了研究,並通過工程應用對其使用效果進行了檢驗,設備投入後配網三相負荷不平衡的問題得到解決。

近年來,電力電子技術發展迅速,大功率電力電子設備大量增加,電力系統的無功問題日漸明顯。電網中的感性負載導致電網電壓和電流產生相位差,造成無功功率的產生,功率因數低下,電能利用率偏低。[1]此外,電網三相電壓的不平衡會對電機的運行造成影響,以及保護裝置的誤動作。[2]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效果較好的補償方式是採用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SVC,

該方式不僅能有效的解決電網功率因數偏低的問題,還可以對電網三相不平衡問題進行很好的解決。[3]本文對SVC補償設備進行了研究,並通過實際應用對其效果進行了驗證。

1 補償裝置的硬體結構

1.1 無功補償系統的構成

無功補償裝置SVC常用類型有多種,本文以TCR+TSC型SVC為例。TCR+TSC(晶閘管控制電抗器+晶閘管投切電容器)型SVC系統原理如圖1所示。[4]

圖1 無功補償系統原理圖

1.2 無功補償控制器的硬體結構

無功補償設備硬體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補償設備硬體整體結構圖

補償控制器是補償設備的核心部件,

主要由控制部分、電源部分、輸入輸出部分、晶閘管觸發控制部分、通訊模組以及晶閘管保護部分組成。[5]下面對控制器的主要功能電路進行介紹。

1) 晶閘管觸發電路

晶閘管觸發電路是無功補償裝置的關鍵部分,其直接控制電容器和電抗器反並聯晶閘管的導通控制。[6]本文的控制晶片採用MOC3083,其具有相應速度快,觸發精度高,可靠性好的特點,晶閘管脈衝觸發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

圖3 晶閘管脈衝觸發電路原理圖

電路中電阻R1的作用是限制發光二極體的電流,二極體D1、D2的作用是抑制反向電流。

2) 類比量信號採集電路

電網電壓和電流測量的有效性和即時性是SVC裝置功能實現的前提。[7]本文的DSP晶片只能輸入0-3V的直流電壓信號,因此,採集的類比量信號必須經過調理和轉換才能進入DSP晶片中。

本文的電壓和電流變換器採用天瑞電子高測量精度的TR2146測量型變換器,圖4為類比量信號接入電路原理圖,圖中的電阻R1用來限制回路電流,防止電流過大,R2的作用是將變換器輸出的電流信號轉化為電壓信號。為提高設備的抗干擾性,系統還應增加濾波電路。

圖4 類比量信號接入電路

2 補償裝置的軟體部分

圖5 補償主程序流程圖

配網無功補償裝置的軟體主要包括主程序、保護副程式、人機交互副程式、補償控制副程式以及資料獲取處理副程式。圖5為系統主程序流程圖。當補償控制器通電之後,系統首先進行初始化操作,實現對副程式調用標誌位元賦值、時鐘設定、看門狗設置、計時器設定以及中斷程式標誌位元設定等操作。

系統完成初始化操作之後,系統執行自檢程式,系統自檢完成以後,執行操作鍵盤掃描、顯示資料更行以及A/D資料採樣通道啟動等工作。系統通過類比量採集通道實現即時信號採集之後,執行資料計算功能,從而實現系統電壓、系統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以及系統功率因數等系統參數。

裝置首先根據計算資料進行系統故障分析,若系統存在保護故障,則優先執行保護動作,若系統不存在保護故障則調用補償副程式,計算電容投入數量和電感觸發角度,通過不斷的即時監測和調節,最終實現系統無功功率的補償和三相不平衡的調節,實現系統電能品質的改善。[9]

3 補償裝置的應用

在電網實際運行過程中,三相負荷不平衡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而且三相負荷的不平衡情況也是不斷變化的,這給系統負荷的調平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要求補償裝置的調平機制是動態的,即可以跟隨電網負荷變化情況,即時、快速的做出反應,維持系統三相負荷的平衡。我們首先通過實驗對裝置的功能進行驗證,在確認裝置功能性良好的前提下,在電網中進行實踐應用。

3.1 補償裝置的測試

為避免供電電源的影響,我們在實驗中採用低阻抗的降壓調壓器作為系統供電電源,系統能夠電壓調整為84V,從而試驗中變壓器的壓降可以忽略。系統三相接入星型連接的三組1.1KW的燈泡作為基本負載,另外在A相加入了可調電阻和可調電感負載,在B相加入了可調電感負載。

首先我們將A、B相的可調負載全部投入,對補償效果進行觀察。下表為補償前後效果的對比資料。

表1 補償前後效果比較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可調負載投入以後,系統的不平衡度和功率因數都有了銘心啊的變化,但補償設備投入運行以後系統功率因數提高到0.9以上,系統的不平衡度也大大降低,達到1.6%滿足了電網不平衡度不超過2%的要求。

然後,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將A相的電感負載突然切除,檢驗系統的自動補償功能。

表2 負載突然切除補償前後效果比較

在A相電感突然切除後,系統過補功率因數成為超前0.93,系統經自動調節以後,A相功率因數恢復成滯後0.91,系統三項功率因數在0.9以上,系統的不平衡度為1.36%,仍然滿足電網供電品質要求。[10]可見補償裝置的補償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3.2 補償裝置的工程應用

近期我們對某配網中心進行了無功補償裝置的改造工作,安裝了TCR+TSC型無功補償設備。該台區存在大量單相和三相混合負載使用者,之前的補償設備對功率因數的補償具有較好效果,但對三相不平衡問題的解決效果不好。

在補償設備改造前後,系統功率因數在0.92以上均可滿足電網要求,但補償前系統存在負荷不平衡的現象,補償前隨機抽選某一時刻電網三相電流有效值分別為354.7A、443.6A、356.3A,補償系統改造以後隨機抽選某一時刻電網三相電流有效值分別為369.1A、370.1A、371.6A。可見補償設備使電網三相不平衡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圖6為補償設備投入前後不平衡度的曲線對比圖。

圖6 補償投入前後不平衡度對比圖

從補償設備投入前後的電網運行電流的趨勢圖中可以看出,在補償系統投入前,系統三相電流的不平衡度比較大,電網的電能品質不高,遠遠超過了2%。補償設備投入以後電網運行的有了明顯改善,從最初的最高將近16%,到後來的基本保持在1.4%以內,滿足了電網供電的品質要求,設備的使用效果明顯,電網運行品質有了明顯改善。

4 結論

本文主要對靜止型無功補償裝置設計原理進行了研究,並對其調平機制進行了介紹,通過工程應用對其效果進行了檢驗。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SVC通過即時採集電網功率因數和負荷情況,控制電容器的投切和電抗器的投入角度控制,對系統變化做出快速回應,可以對電網無功和三相負載平衡度進行有效的調節。

裝置投入運行以後系統的功率因數得到保障的同時,三相電流不平衡對得到明顯改善,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因此,採集的類比量信號必須經過調理和轉換才能進入DSP晶片中。

本文的電壓和電流變換器採用天瑞電子高測量精度的TR2146測量型變換器,圖4為類比量信號接入電路原理圖,圖中的電阻R1用來限制回路電流,防止電流過大,R2的作用是將變換器輸出的電流信號轉化為電壓信號。為提高設備的抗干擾性,系統還應增加濾波電路。

圖4 類比量信號接入電路

2 補償裝置的軟體部分

圖5 補償主程序流程圖

配網無功補償裝置的軟體主要包括主程序、保護副程式、人機交互副程式、補償控制副程式以及資料獲取處理副程式。圖5為系統主程序流程圖。當補償控制器通電之後,系統首先進行初始化操作,實現對副程式調用標誌位元賦值、時鐘設定、看門狗設置、計時器設定以及中斷程式標誌位元設定等操作。

系統完成初始化操作之後,系統執行自檢程式,系統自檢完成以後,執行操作鍵盤掃描、顯示資料更行以及A/D資料採樣通道啟動等工作。系統通過類比量採集通道實現即時信號採集之後,執行資料計算功能,從而實現系統電壓、系統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以及系統功率因數等系統參數。

裝置首先根據計算資料進行系統故障分析,若系統存在保護故障,則優先執行保護動作,若系統不存在保護故障則調用補償副程式,計算電容投入數量和電感觸發角度,通過不斷的即時監測和調節,最終實現系統無功功率的補償和三相不平衡的調節,實現系統電能品質的改善。[9]

3 補償裝置的應用

在電網實際運行過程中,三相負荷不平衡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而且三相負荷的不平衡情況也是不斷變化的,這給系統負荷的調平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要求補償裝置的調平機制是動態的,即可以跟隨電網負荷變化情況,即時、快速的做出反應,維持系統三相負荷的平衡。我們首先通過實驗對裝置的功能進行驗證,在確認裝置功能性良好的前提下,在電網中進行實踐應用。

3.1 補償裝置的測試

為避免供電電源的影響,我們在實驗中採用低阻抗的降壓調壓器作為系統供電電源,系統能夠電壓調整為84V,從而試驗中變壓器的壓降可以忽略。系統三相接入星型連接的三組1.1KW的燈泡作為基本負載,另外在A相加入了可調電阻和可調電感負載,在B相加入了可調電感負載。

首先我們將A、B相的可調負載全部投入,對補償效果進行觀察。下表為補償前後效果的對比資料。

表1 補償前後效果比較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可調負載投入以後,系統的不平衡度和功率因數都有了銘心啊的變化,但補償設備投入運行以後系統功率因數提高到0.9以上,系統的不平衡度也大大降低,達到1.6%滿足了電網不平衡度不超過2%的要求。

然後,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將A相的電感負載突然切除,檢驗系統的自動補償功能。

表2 負載突然切除補償前後效果比較

在A相電感突然切除後,系統過補功率因數成為超前0.93,系統經自動調節以後,A相功率因數恢復成滯後0.91,系統三項功率因數在0.9以上,系統的不平衡度為1.36%,仍然滿足電網供電品質要求。[10]可見補償裝置的補償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3.2 補償裝置的工程應用

近期我們對某配網中心進行了無功補償裝置的改造工作,安裝了TCR+TSC型無功補償設備。該台區存在大量單相和三相混合負載使用者,之前的補償設備對功率因數的補償具有較好效果,但對三相不平衡問題的解決效果不好。

在補償設備改造前後,系統功率因數在0.92以上均可滿足電網要求,但補償前系統存在負荷不平衡的現象,補償前隨機抽選某一時刻電網三相電流有效值分別為354.7A、443.6A、356.3A,補償系統改造以後隨機抽選某一時刻電網三相電流有效值分別為369.1A、370.1A、371.6A。可見補償設備使電網三相不平衡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圖6為補償設備投入前後不平衡度的曲線對比圖。

圖6 補償投入前後不平衡度對比圖

從補償設備投入前後的電網運行電流的趨勢圖中可以看出,在補償系統投入前,系統三相電流的不平衡度比較大,電網的電能品質不高,遠遠超過了2%。補償設備投入以後電網運行的有了明顯改善,從最初的最高將近16%,到後來的基本保持在1.4%以內,滿足了電網供電的品質要求,設備的使用效果明顯,電網運行品質有了明顯改善。

4 結論

本文主要對靜止型無功補償裝置設計原理進行了研究,並對其調平機制進行了介紹,通過工程應用對其效果進行了檢驗。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SVC通過即時採集電網功率因數和負荷情況,控制電容器的投切和電抗器的投入角度控制,對系統變化做出快速回應,可以對電網無功和三相負載平衡度進行有效的調節。

裝置投入運行以後系統的功率因數得到保障的同時,三相電流不平衡對得到明顯改善,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