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東書協主席抨擊醜書:當今書壇嚴重偏離了書法藝術的傳統

有人把現在的書法界比喻成東漢末年的景象,醜書、俗書、傳統書風、江湖書法派系林立,口誅筆伐,針鋒相對,各不相讓。表面看來一派繁榮景象,實則亂象叢生。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傳統書風與醜書之爭,

書壇重量級人物紛紛登場,鬧得不可開交。書協當家人被扣上一頂“俗書”的帽子自顧不暇,自然也無力調停。廣大書法愛好者矛頭直指書協,在吳冠中等文化界名人的聲援下,強烈要求解散書協。

書法作為我們的國粹,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核心地位,

藝術層面的爭議自古不斷,這也是推動書法藝術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當下書壇,已經失去了主流書風的主導,大有迷失方向,以至於失控的趨勢。《中國藝術報》社長向雲駒先生不無擔心地說:在文化斷層尚未填補的當下,也最容易在全民性放棄、全民性喜新厭舊中失落,從而全面衰敗。這就是書法藝術的獨特的歷史悲喜劇。

縱觀當下的傳統書風與醜書之爭,

各自出現了代表發聲的書家。田蘊章先生因為言辭激烈地抨擊醜書,似乎扛起了捍衛傳統書風的大旗。而力挺醜書的陣營除了王鏞、沃興華等影響力很大的書家,前書協副主席劉正成先生也加入了力挺醜書的陣營,當然,他的矛頭主要指向了書協當家人為代表的“俗書”。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廣東書協主席張桂光先生,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旗幟鮮明地發對醜書,極力捍衛傳統書風的尊嚴和地位。

張桂光先生直言:書法是有幾千年發展歷史的藝術,本身有一套完善的傳統審美法則規律,應該是我們欣賞和評價書法的依據,但當今書壇,卻讓反傳統的潮流一度占了上風,嚴重偏離了書法藝術的傳統。

對於醜書家們的理論依據,張桂光反駁道:很多人用傅山的“四甯四毋”,尤其是“甯醜毋媚”為醜書開路。其實甯醜毋媚並不是提倡醜,只是在醜和媚中兩選一時,寧可要醜都不要媚而已。但醜並不是首選,醜和媚之間還有很大的空間,美得恰到好處的才是理想的追求。

對於書法就是線條藝術的說法,張桂光先生也提出了不同見解:現在有一些人打著同國際接軌的旗號,要將書法淨化為懂漢字的中國人看得懂,不懂漢字的外國人也能看懂的所謂純線條藝術,鼓吹書法就是看線條。這個觀點有一個潛臺詞:線條組成的是字不是字,字寫對寫錯,寫的是什麼內容都無關緊要。為現在很多人的作品的錯字連篇和文化缺失辯護,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