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借著《人民的名義》,他們怎麼做的“官”?

撰文 | 楊文傑 編輯 | 鄒春霞

《人民的名義》最近太火了,有局友在後臺點題說讓說說。

當然,局友再次點題電視劇,政知君乖乖領題說一說,這兩天把原著小說看完了,所以不怕劇透黨,也不劇透,只是先說說圈了一票粉絲的李達康書記和巨貪的趙德漢是怎麼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吧。塑造這兩位官員的演員現實中都沒當過官,他們怎麼做的“官”?

吳剛:帶著貪官相 演活GDP書記

大熱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中市委書記李達康,簡直要被網友玩壞了:“達康書記別低頭,

GDP會掉,祁同偉會笑”;“達康書記的笑容和GDP由我們來守護”;他的粉絲群有個洋氣的英文名字叫“darkcom”,宣誓“守衛達康書記的雙眼皮和保溫杯”。

△GDP版的達康表情包

其實,原著小說對李達康這個人物著墨並不多,是吳剛的表演賦予了“達康書記”新的生命。周梅森(小說作者兼電視劇編劇)在看過樣片後曾直言要寫一篇《論吳剛的表演藝術》,並親口對吳剛說自己的遺憾,

“我要知道你是這麼來演這個角色的話,我當時就應該給你多寫點兒戲!”吳剛當時也充滿惋惜,連說“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看領導開會視頻找角色

政知局:李達康這樣一個無法一眼看透的市委書記突然成了“網紅”,是否也出乎您的預料?

吳剛:沒有想到有這麼多的觀眾朋友們關注這個戲。真的是不得了,其實我覺得大家還是喜歡這樣類型的戲吧?大家一直都在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大家心裡面還是崇尚一種乾淨。

政知局:準備這個角色您都做了哪些功課?

吳剛:我會在百度裡搜很多很多的領導,市委的、市政府的、全國的,他們開的新聞發佈會啊,他們所有的視頻,我都會調出來看一看。人家一舉手一投足的瞬間,可能對我有所幫助的話,我都把它記在心裡,這樣可能在拍戲當中有所用。

政知局:小說中李達康的篇幅並不多,您是怎樣理解和設計這個角色的?

吳剛:我提前三天進的組,跟造型師、導演一直在討論這個人物應該是什麼樣的外形。其實我覺得在化妝開始的時候已經是在人物的創作當中了,外形是很重要的。我以前也演了很多的戲,這個外形上面我希望有一些變化,以前領導們都是背頭啊或者是什麼樣的,我就想破它一下。

和編劇探討官話如何說順暢

政知局:劇中達康書記特別喜歡喝茶,水杯不離身,保護達康書記的茶杯是跟保護GDP上升到同一個高度的。這個細節也是您刻意為之吧?

吳剛:這個喝茶是我非常喜歡。無論是在劇院拍戲呀,或者是在外邊拍電視劇、電影啊,必須得喝點水。我想拍戲也巨辛苦,而且這戲裡面有大段的臺詞,那麼這樣兒呢把聲音儘量保持有點磁性,就必須得喝點兒水。那個杯子就是我自己生活當中的杯子,我想把它設計在戲裡面。

結果這戲拍到中後期,我的御用水杯不慎打碎了。正好趕上有一場戲,我就想這個戲要接戲怎麼辦?我就跟我的秘書說,趕快去把我的水杯給我拿過來。其實水杯已經碎了。我就暗示他說,水杯落在車上了,這樣就對觀眾有一個很好的交代。很快,劇組的工作人員跑了四五家店,給我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水杯。

政知局:關於如何塑造李達康,您和周梅森有過哪些溝通嗎?

吳剛:真正拍起戲來梅森老師還是時不時地到劇組到現場來看。我們有什麼事也都會隨時問他。很多官場的話,我們接觸不到,心裡邊就有疙瘩,說這樣的話能說嗎?怎麼這麼彆扭啊?我們得把這事調好了,還得在官場的情況下把它生活化。這樣我們就跟導演、梅森老師,一起溝通。那個時候人家就得這麼說,這是規矩,那我們得按照規矩來呀!所以還得把它整個調節好了之後,順暢地說出去。

政知局:李達康能迅速在網路走紅是什麼原因?這幾天您自己分析過嗎?

吳剛:我真的沒有想到,這個人物、這個李達康能夠成為網紅,我真的是沒有想到的。其實我特別特別地感謝這些網友們,他們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幀每一幀地來拍這個照片,把李達康的各種表情全都穿在一起放在網上。大家一起享受這個人物,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褒獎。其實我覺得大家喜歡他,是喜歡他的坦蕩,喜歡他的執著,喜歡他的單純。

“我想把這個人物動起來”

政知局:達康書記在戲裡有好多俏皮話頻頻被網友拿來引用,是您的臨場發揮還是劇本裡賦予的?

吳剛:戲裡邊很多俏皮話呢,劇本裡邊有一些,後來我又給他加了一些。我想讓這個人物更加生活化,更加貼近老百姓。其實說到人物,五十集的戲,這個人物又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亮點,什麼都在開會,所以我想從細節入手吧!看看多一些的手段讓他這個人物更加豐滿。

政知局:有達康粉絲團的粉絲觀察到,在第12集中,即便下屬趙東來到您辦公室,您也是自己接水的。

吳剛:哎喲,觀眾看戲太仔細了!對對對,我現在想起來,當時拍戲的時候,我想把這個人物動起來。你想在辦公室,除了坐那兒就是站著,那多沒意思啊,觀眾也覺得沒勁。坐著就說唄,你要說得說出點好東西來,說出點有意思的事兒來。到了現場我跟導演還有我們的攝影指導,一直說怎麼把這場戲給玩好,弄得不一樣。其實每次出場我都希望讓他有所變化,因為人就是這樣,你每天的情緒帶動你的進門、出門,這一定是不一樣的。其實我想每場戲,我追求一種準確是應該的,這是做一個演員必須的。但是做到精准,這是我對我自己的要求。

政知局:您跟太太岳秀清在劇中依舊扮演夫妻。這次太太演銀行行長被網友封為“實力坑夫”,能透露下這次合作是怎麼促成的嗎?

吳剛:其實這次我跟嶽秀清再次合作,還是感謝導演李路。因為嶽秀清跟他合作過,這回李路說,正好李達康有一媳婦兒還得讓嶽秀清來啊!這樣我們倆是二度合作。其實我跟嶽秀清合作還是挺快樂,因為相互的瞭解、相互的默契,在這個戲裡邊其實還是挺關鍵,尤其是演夫妻。如果說一個外人,我們得儘量地多聊多接觸多感受,這樣在戲裡面才可能減少一些陌生。

△李達康妻子

侯勇:揣摩貪官心態 何用“反腐”書籍

軍人出身的侯勇氣質樸實,一臉正氣。過去的螢幕形象也都順著天然條件來,很少演反派。但是在《人民的名義》中,僅出場兩集、只有三場戲的他,卻讓一隻“巨貪”的“蒼蠅”活靈活現,成為觀眾對該劇第一個津津樂道的談資。

劇中,侯勇扮演國家某部委某項目處處長,從亮相到消失,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臺詞全都戲味十足,信息量巨大,值得玩味。侯勇的三段式表演層次也異常清晰:在家裡雲淡風輕,插科打諢,滿口黨和人民;在辦公室有些驚慌,但強自鎮定,甚至反咬一口,企圖變被動為主動;在秘密別墅,下車的時候就已經腳軟了,驚慌失措,語無倫次。

觀眾讚揚侯勇實力演繹了什麼是“官場如戲,全靠演技”。動圖說話↓↓↓

△動圖來源見浮水印

“反腐題材的書籍和資料我覺得這用看嗎”

政知局:你是如何揣摩貪官心態的?

侯勇:我不認為面對檢察人員時貪污分子一定是臉譜化的。作為一個頗有閱歷的中年人,淡定是生活給予他的資本,面對搜查他自然想到的就是掩蓋,淡定地掩蓋。這個角色的心理素質特別好,我覺得一個中年官員在面對調查時,那種緊張不應該是外露的,不應該太過臉譜化。可能這也是導演找我來演的目的,我以前的角色都是正面的硬漢形象,觀眾想像不到我能演一個這樣的角色吧。

政知局:您之前看了反腐題材書籍或者資料嗎?

侯勇:反腐題材的書籍和資料,我覺得這用看嗎?新聞裡每天都伴隨著我們有一些披露,老百姓經常有談論這樣的一些事情:某某高官落馬、某某高官又落馬、 落馬的原因是什麼,腐敗、腐敗、怎麼腐敗,權錢交易、權色交易、錢色交易。老百姓其實已經知道的很多,通過一些新聞、通過一些網路,包括社會傳聞,知道得太多了。這個戲能夠客觀的、抽絲剝繭式地展示給觀眾,就是這個戲的特質。

“他如果不貪,就可能會‘危害’整體利益”

政知局:趙德漢塑造之成功,竟然讓很多網友評價說為之動容,甚至同情這個人物。

侯勇:一個人的貪腐行為有他的理由,有社會滋生腐敗的平臺和土壤。我們來想像這個人物,他通過自己努力從農村考上大學,剛開始走上工作崗位時他不一定是這樣的人。但後來環境到了那一步,甚至他如果不貪,就可能會“危害”整體利益,他是被裹挾到漩渦裡了,做了一開始不想也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就成這樣了。

中國老話講,“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還有“做賊心虛”。首先,趙德漢是有是非觀的,他知道這不是一個好事,只是上了道就下不來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慣性。人物在戲裡的狀態,需要演員的二次創作,因為劇本裡不會寫“一下車就腿軟”,“打開冰箱瞬間就崩潰了”,他心裡知道冰箱裡都是錢嘛,知道最高檢掌握的線索是確鑿的,所以肯定腿軟。

“‘我是農民的兒子’也是有感而發”

政知局:戲裡有一段“我是農民的兒子”的哭訴,讓趙德漢這個貪官形象最終“立住了”。這段臺詞在表演的時候您有什麼觸動?

侯勇:周梅森老師這段戲的臺詞寫得挺好的,說我是農民的兒子,陸毅回了一句農民怎麼會生你這樣的兒子,他確實是個貪官,被大家所不齒,但是其實中國人啊,城市化進程也好,建國以後也好,往前數三代五代其實每個人都是農民的後代,說這樣的話,也是有感而發,也是他心裡想表達的意思,但是觀眾聽呢,怎麼說呢,就是很痛心吧。

政知局:觀眾評價您實力演繹了“官場如戲,全靠演技”,您自己怎麼看待?

侯勇:這種生態也可以放大到社會中,現在人與人之間說真誠面對卻變成了一個笑話, 假的把它當成真的,真的當成假的, 黑白顛倒非常可怕,需要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這不只是你我之間的事兒,是全社會的事兒,也不是三五年的事兒。我們不光在文藝作品裡回答這些事情,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共勉。

校對 | 項戰

以前領導們都是背頭啊或者是什麼樣的,我就想破它一下。

和編劇探討官話如何說順暢

政知局:劇中達康書記特別喜歡喝茶,水杯不離身,保護達康書記的茶杯是跟保護GDP上升到同一個高度的。這個細節也是您刻意為之吧?

吳剛:這個喝茶是我非常喜歡。無論是在劇院拍戲呀,或者是在外邊拍電視劇、電影啊,必須得喝點水。我想拍戲也巨辛苦,而且這戲裡面有大段的臺詞,那麼這樣兒呢把聲音儘量保持有點磁性,就必須得喝點兒水。那個杯子就是我自己生活當中的杯子,我想把它設計在戲裡面。

結果這戲拍到中後期,我的御用水杯不慎打碎了。正好趕上有一場戲,我就想這個戲要接戲怎麼辦?我就跟我的秘書說,趕快去把我的水杯給我拿過來。其實水杯已經碎了。我就暗示他說,水杯落在車上了,這樣就對觀眾有一個很好的交代。很快,劇組的工作人員跑了四五家店,給我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水杯。

政知局:關於如何塑造李達康,您和周梅森有過哪些溝通嗎?

吳剛:真正拍起戲來梅森老師還是時不時地到劇組到現場來看。我們有什麼事也都會隨時問他。很多官場的話,我們接觸不到,心裡邊就有疙瘩,說這樣的話能說嗎?怎麼這麼彆扭啊?我們得把這事調好了,還得在官場的情況下把它生活化。這樣我們就跟導演、梅森老師,一起溝通。那個時候人家就得這麼說,這是規矩,那我們得按照規矩來呀!所以還得把它整個調節好了之後,順暢地說出去。

政知局:李達康能迅速在網路走紅是什麼原因?這幾天您自己分析過嗎?

吳剛:我真的沒有想到,這個人物、這個李達康能夠成為網紅,我真的是沒有想到的。其實我特別特別地感謝這些網友們,他們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幀每一幀地來拍這個照片,把李達康的各種表情全都穿在一起放在網上。大家一起享受這個人物,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褒獎。其實我覺得大家喜歡他,是喜歡他的坦蕩,喜歡他的執著,喜歡他的單純。

“我想把這個人物動起來”

政知局:達康書記在戲裡有好多俏皮話頻頻被網友拿來引用,是您的臨場發揮還是劇本裡賦予的?

吳剛:戲裡邊很多俏皮話呢,劇本裡邊有一些,後來我又給他加了一些。我想讓這個人物更加生活化,更加貼近老百姓。其實說到人物,五十集的戲,這個人物又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亮點,什麼都在開會,所以我想從細節入手吧!看看多一些的手段讓他這個人物更加豐滿。

政知局:有達康粉絲團的粉絲觀察到,在第12集中,即便下屬趙東來到您辦公室,您也是自己接水的。

吳剛:哎喲,觀眾看戲太仔細了!對對對,我現在想起來,當時拍戲的時候,我想把這個人物動起來。你想在辦公室,除了坐那兒就是站著,那多沒意思啊,觀眾也覺得沒勁。坐著就說唄,你要說得說出點好東西來,說出點有意思的事兒來。到了現場我跟導演還有我們的攝影指導,一直說怎麼把這場戲給玩好,弄得不一樣。其實每次出場我都希望讓他有所變化,因為人就是這樣,你每天的情緒帶動你的進門、出門,這一定是不一樣的。其實我想每場戲,我追求一種準確是應該的,這是做一個演員必須的。但是做到精准,這是我對我自己的要求。

政知局:您跟太太岳秀清在劇中依舊扮演夫妻。這次太太演銀行行長被網友封為“實力坑夫”,能透露下這次合作是怎麼促成的嗎?

吳剛:其實這次我跟嶽秀清再次合作,還是感謝導演李路。因為嶽秀清跟他合作過,這回李路說,正好李達康有一媳婦兒還得讓嶽秀清來啊!這樣我們倆是二度合作。其實我跟嶽秀清合作還是挺快樂,因為相互的瞭解、相互的默契,在這個戲裡邊其實還是挺關鍵,尤其是演夫妻。如果說一個外人,我們得儘量地多聊多接觸多感受,這樣在戲裡面才可能減少一些陌生。

△李達康妻子

侯勇:揣摩貪官心態 何用“反腐”書籍

軍人出身的侯勇氣質樸實,一臉正氣。過去的螢幕形象也都順著天然條件來,很少演反派。但是在《人民的名義》中,僅出場兩集、只有三場戲的他,卻讓一隻“巨貪”的“蒼蠅”活靈活現,成為觀眾對該劇第一個津津樂道的談資。

劇中,侯勇扮演國家某部委某項目處處長,從亮相到消失,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臺詞全都戲味十足,信息量巨大,值得玩味。侯勇的三段式表演層次也異常清晰:在家裡雲淡風輕,插科打諢,滿口黨和人民;在辦公室有些驚慌,但強自鎮定,甚至反咬一口,企圖變被動為主動;在秘密別墅,下車的時候就已經腳軟了,驚慌失措,語無倫次。

觀眾讚揚侯勇實力演繹了什麼是“官場如戲,全靠演技”。動圖說話↓↓↓

△動圖來源見浮水印

“反腐題材的書籍和資料我覺得這用看嗎”

政知局:你是如何揣摩貪官心態的?

侯勇:我不認為面對檢察人員時貪污分子一定是臉譜化的。作為一個頗有閱歷的中年人,淡定是生活給予他的資本,面對搜查他自然想到的就是掩蓋,淡定地掩蓋。這個角色的心理素質特別好,我覺得一個中年官員在面對調查時,那種緊張不應該是外露的,不應該太過臉譜化。可能這也是導演找我來演的目的,我以前的角色都是正面的硬漢形象,觀眾想像不到我能演一個這樣的角色吧。

政知局:您之前看了反腐題材書籍或者資料嗎?

侯勇:反腐題材的書籍和資料,我覺得這用看嗎?新聞裡每天都伴隨著我們有一些披露,老百姓經常有談論這樣的一些事情:某某高官落馬、某某高官又落馬、 落馬的原因是什麼,腐敗、腐敗、怎麼腐敗,權錢交易、權色交易、錢色交易。老百姓其實已經知道的很多,通過一些新聞、通過一些網路,包括社會傳聞,知道得太多了。這個戲能夠客觀的、抽絲剝繭式地展示給觀眾,就是這個戲的特質。

“他如果不貪,就可能會‘危害’整體利益”

政知局:趙德漢塑造之成功,竟然讓很多網友評價說為之動容,甚至同情這個人物。

侯勇:一個人的貪腐行為有他的理由,有社會滋生腐敗的平臺和土壤。我們來想像這個人物,他通過自己努力從農村考上大學,剛開始走上工作崗位時他不一定是這樣的人。但後來環境到了那一步,甚至他如果不貪,就可能會“危害”整體利益,他是被裹挾到漩渦裡了,做了一開始不想也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就成這樣了。

中國老話講,“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還有“做賊心虛”。首先,趙德漢是有是非觀的,他知道這不是一個好事,只是上了道就下不來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慣性。人物在戲裡的狀態,需要演員的二次創作,因為劇本裡不會寫“一下車就腿軟”,“打開冰箱瞬間就崩潰了”,他心裡知道冰箱裡都是錢嘛,知道最高檢掌握的線索是確鑿的,所以肯定腿軟。

“‘我是農民的兒子’也是有感而發”

政知局:戲裡有一段“我是農民的兒子”的哭訴,讓趙德漢這個貪官形象最終“立住了”。這段臺詞在表演的時候您有什麼觸動?

侯勇:周梅森老師這段戲的臺詞寫得挺好的,說我是農民的兒子,陸毅回了一句農民怎麼會生你這樣的兒子,他確實是個貪官,被大家所不齒,但是其實中國人啊,城市化進程也好,建國以後也好,往前數三代五代其實每個人都是農民的後代,說這樣的話,也是有感而發,也是他心裡想表達的意思,但是觀眾聽呢,怎麼說呢,就是很痛心吧。

政知局:觀眾評價您實力演繹了“官場如戲,全靠演技”,您自己怎麼看待?

侯勇:這種生態也可以放大到社會中,現在人與人之間說真誠面對卻變成了一個笑話, 假的把它當成真的,真的當成假的, 黑白顛倒非常可怕,需要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這不只是你我之間的事兒,是全社會的事兒,也不是三五年的事兒。我們不光在文藝作品裡回答這些事情,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共勉。

校對 | 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