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大家都在放飛自我,你還能保持自律嗎?

“當大家都在放飛自我,你還能保持自律嗎?”

回答“能”的朋友......首先,請收下小編的膝蓋。

事實上,這句話的難點有二:其一、對抗自我,保持自律;其二,不隨波逐流,逆勢而行。做到一樣尚且不易,

更何況二者疊加呢?

當然,有此等本事的人,多半都不是一般戰士。

比如,陶侃。

陶侃是東晉時期的名將,在那個極其看中家室門第的時代,出身微寒的他全憑個人實力,官至太尉、督八州之軍事,位極人臣。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在他的性格特質中,

最突出的一條就是“自律”。

陶侃幾乎不飲酒。這在如今看來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然而,放在東晉名士圈兒裡,大概要算特立獨行了。

所謂“魏晉風度”,追求的是風流自賞、曠達不羈。魯迅先生總結“魏晉風度”時,概括了三個關鍵字——藥、酒與文章。所以,飲酒是當時名士之必備,

也是鄉間廟堂之潮流。

可是,陶侃偏偏不隨大流。每次宴會飲酒,眾人盡興暢飲,他總是很有節制。別人勸酒,他也絕不再飲。有人力勸,他就愴然涕下,說“我年輕時曾與雙親有過約定,所以是斷斷不能無節制地喝酒的。”

陶侃不僅自己如此,要求部下也是這樣。有人因為醉酒而耽誤公務,陶侃就搜出他們的酒具,統統丟進長江。如果犯錯的是武官,則懲罰更重,直接鞭打伺候。

再喝一口你試試

東晉時期的名士們,還有一個特點——不好好穿衣服。

古人向來很講禮數,君子要“言辭信,動作莊,衣冠正”。可是,到了東晉,畫風突變,流行起了狂野風——“輕裘緩帶,不鞋而屐”,就是光著腳、穿著袍兒滿大街溜達,以此彰顯至情至性。

對此,

陶侃也是嗤之以鼻,批評自己的下屬,“正人君子都應衣冠整齊,怎麼能夠蓬頭垢面,不穿鞋襪,還自稱恢弘通達呢!”

史書載,“侃性聰敏,勤於吏職”。陶侃非常敬業,除了工作,幾乎沒什麼娛樂。而東晉的名士們,最喜歡的項目就是飲酒作對、縱情於山水。著名的“曲水流觴”在當時頗為盛行——一圈酒友,

沿溪而坐,任酒杯順水而流,流到誰的面前,誰就得賦詩一首,答不上的,罰酒。眾人輕裘緩帶,坐而長嘯。

看看,古人多會玩兒。

相比較之下,陶侃老先生似乎“乏味”得很。他每天從早到晚正襟危坐,就是在處理公務。他還常常跟身邊人說:“你看大禹,是聖人吧?人家尚且珍惜‘寸陰’。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應該珍惜‘分陰’才對啊。怎麼可以浪費在荒唐的遊山玩水、飲酒作樂之上呢?這人哪,活著的時候對社會沒貢獻,死後與草木同朽,這不是自我放棄嘛!”

當然說到陶侃的自律,還有那個著名的“陶侃運甓”的故事。年過半百的他被貶謫到廣州,政務清閒,每日就在書房和院子間來回搬磚。別人問他何故,他說:為了革命,鍛煉身體!

陶侃不好杜康、勤於政務,衣冠正、勤於體。在那個追求“從容為高妙,放蕩為達士”的年代,看似有些另類。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自律,贏得了當朝後世的尊敬。北宋詩人鄭俠說:“陶侃惜分陰,仲尼猶不及。”東晉史學家孫盛讚他:“侃勤而整,自強不息。”就連當時的敵軍首領,也對他不無敬重。

“自律給我自由”——這是某健身APP的一句Slogan。

但想想,說得特別對。

華裔女作家嚴歌苓非常高產,擁躉無數。而她的生活也極其自律:每天雷打不動寫作六小時,每隔一天游泳1000米。因此,每隔一兩年,嚴歌苓的名字就會出現在暢銷書架或者改編的影視作品上。

嚴歌苓

她出書就像交作業一樣“規律”,於是總會被人問到:“你怎麼能寫那麼多書?”嚴歌苓的答案是:“我當過兵,對自己是有紀律要求的。當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難都不算什麼。”

就像約伯斯說的,“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想想陶侃,其自律,又何嘗不是他的武器?因為言行端正,所以不畏朝堂爭鬥;因為勤於政務,所以不畏內心拷問;因為鍛煉筋骨,所以不畏時光歲月......最後,侃公在七十六歲的高齡駕鶴西去,帶著赫赫戰功和一世盛譽,名留青史。

是聖人吧?人家尚且珍惜‘寸陰’。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應該珍惜‘分陰’才對啊。怎麼可以浪費在荒唐的遊山玩水、飲酒作樂之上呢?這人哪,活著的時候對社會沒貢獻,死後與草木同朽,這不是自我放棄嘛!”

當然說到陶侃的自律,還有那個著名的“陶侃運甓”的故事。年過半百的他被貶謫到廣州,政務清閒,每日就在書房和院子間來回搬磚。別人問他何故,他說:為了革命,鍛煉身體!

陶侃不好杜康、勤於政務,衣冠正、勤於體。在那個追求“從容為高妙,放蕩為達士”的年代,看似有些另類。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自律,贏得了當朝後世的尊敬。北宋詩人鄭俠說:“陶侃惜分陰,仲尼猶不及。”東晉史學家孫盛讚他:“侃勤而整,自強不息。”就連當時的敵軍首領,也對他不無敬重。

“自律給我自由”——這是某健身APP的一句Slogan。

但想想,說得特別對。

華裔女作家嚴歌苓非常高產,擁躉無數。而她的生活也極其自律:每天雷打不動寫作六小時,每隔一天游泳1000米。因此,每隔一兩年,嚴歌苓的名字就會出現在暢銷書架或者改編的影視作品上。

嚴歌苓

她出書就像交作業一樣“規律”,於是總會被人問到:“你怎麼能寫那麼多書?”嚴歌苓的答案是:“我當過兵,對自己是有紀律要求的。當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難都不算什麼。”

就像約伯斯說的,“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想想陶侃,其自律,又何嘗不是他的武器?因為言行端正,所以不畏朝堂爭鬥;因為勤於政務,所以不畏內心拷問;因為鍛煉筋骨,所以不畏時光歲月......最後,侃公在七十六歲的高齡駕鶴西去,帶著赫赫戰功和一世盛譽,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