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老師和他的茶話江湖

文人喝茶自有文人的風趣

然而不見得每個文人都懂得品茶的雅趣

王老師與茶的種種

文/羽木齋人

王老師,也就是之子先生。他人生的第一口茶是在七八歲的時候,稱之為“村子裡的釅茶”。“釅”——這個字念yàn,這是他教會我的。所謂釅茶,泡得極濃,每家每戶都是這樣的喝法:大壺,抓一大把茶葉,以梗居多,泡著,從早到晚。喝的時候倒到杯子裡,小孩子得兌些兒水,不然太苦,用王老師的話說:燒心!所以七八歲前不讓喝。喝了一輩子釅茶的父親和祖父,

牙齒都是黃黃的,是那壺茶的色調。

再有別的,就是花茶、二花茶和油茶了。花茶的花是茉莉花,茶是極低廉的,茶味足帶花香,應該就是北方人常喝的那種。二花是金銀花,兩種顏色,夏天喝,清熱降火,算不上狹義的茶。油茶就更不是茶了,是一種可充饑的糊狀食品,原料是麵粉、花生、香油之類。

王老師說,在武夷山四年,沒有正兒八經地喝過一道茶,是極大的遺憾。

求學期間,茶還是有喝,但是跟村子裡的釅茶泡法差別不大,便宜的一大包茶,抓一撮仍杯子裡再倒入開水,要的只是那股茶味兒。這不是武夷山應有的喝茶方式。在山裡遊玩,見慣了山裡的茶園,感慨了一番“人在草木間”,可依然未入茶門。我訕笑道:無茶不文人,

你們讀文學的也就多識得幾個字而已,一點文人意趣都沒有。

誠然,王老師的文學造詣不淺,在我之上,很多詩詞曲賦信手捏來。文字之外有多少東西,就不敢恭維了。古時文人琴棋書畫詩酒茶花,無一不好,無一不精——也就僅停留在古時罷了。

幸好,他遇到我了——這不是我自噓的。他人生的第一道功夫茶,是隨我到一位朋友的茶室去。朋友泡茶,緩而優雅,細斟到每個杯子裡,煞費功夫,故稱之為“功夫茶”。王老師說,一開始,看著核桃般大小的杯子,感覺不痛快。村子的茶,粗俗是粗俗,但豪情也豪情。

他是讀文學出身的——前文好像有提過,那就再強調一次吧——他不單單帶著北方漢子的性情去理解茶,他說他喜歡這種儀式感和品茶的氛圍。

喝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人賦予了茶內涵,茶道美化了茶葉,浸出一股別樣的芬芳。

王老師的這道茶是在畢業以後,我倆的深交也在畢業之後,彼此都有點相逢恨晚的意味吧。王老師又回山裡來了,不知是為我,還是為茶。當年沒來得及做的事情,那就再給一次機會吧。

(The End)‍‍

羽木齋文化工作室【生活 · 文章 · 茶】

羽木齋”和“yumuzhairen”,

一起聊聊文學、愛情、遠方和生活的苟且!

(The End)‍‍

羽木齋文化工作室【生活 · 文章 · 茶】

羽木齋”和“yumuzhairen”,

一起聊聊文學、愛情、遠方和生活的苟且!